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医高源(266)

作者:唐甲甲 阅读记录

“偷了我严家内治医术,也是真的。现在我们严家需要学习你们沉氏外治,也是真的。严家对你有恩有怨,你对严家有羞辱也有回报,前尘往事,再多提也没有意思了。现在是困难时期,家里已经没酒了。”

沈丛云有点尴尬,从老祁那里拿的半瓶酒,昨天都被他喝完了。

严桥指了指面前两杯茶,他说:“就以这两杯清茶,以茶代酒,你我同饮了,共消前尘往事恩怨情仇,好吗?”

沈丛云愣住了,他赶紧回头看严枝。

严枝激动地对他点头。

严家二代们看着这世纪大和解的场面,纷纷感慨不已。

“是,是是。”沈丛云慌忙答应着。

严桥伸手取了杯子,朝着沈丛云抬了抬。

沈丛云赶紧双手取杯子,放的比严桥低很多。

严桥抬手把杯子放在嘴边,缓缓呼出来一口气,而后闭着眼睛,嘴角露出一丝感怀之色,头一仰,全给喝了。

见状,沈丛云也赶紧饮下了杯中水。说来也怪,这只是一杯普通的茶水,才放了两片茶叶而已,但沈丛云喝完之后,竟觉浊气渐出,心里莫名安定了很多。原本屁股都快从凳子上掉下去了,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居然往里面挪了很多。

沈丛云双手拿着杯子,低着头,只敢从余光里面观察严桥,见严桥没有别的表情,他才说:“谢严老大度。”

严桥微微摇头,道:“以后还是叫爹吧。”

沈丛云愕然抬起头,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严桥拄着拐,费尽地站起来,转身往里屋走:“有点乏了,去歇歇。”

走了几步,到了拐弯处,他没回头,说:“小枝房间一直给她留着,不方便回去,就在家里住下吧。”

顿了一顿,严桥又道:“对小枝好点,她也不容易。”

说完,严桥进了里屋。

沈丛云扭头看严枝。

严枝又哭了。

……

过完年,沈丛云又要去省城了。

家里人去送他。

沈丛云往后张望。

严枝问他:“你看什么呢?”

沈丛云道:“高大夫咋没来?”

严枝没好气说:“你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人物吗?非得高大夫来送?”

“不是,不是。”沈丛云忙摆手:“往年高大夫都会来送我的,也会跟我嘱咐几句。有高大夫的嘱咐,我心里会安定点。你说这突然冷不丁高大夫不在,弄得我心里没底。”

严枝道:“不过就是教外治医术嘛,都是你会的事情,你心虚什么?”

“是。”沈丛云尴尬地搓着手。

严宽和严仁对视一眼,两人微微点头。

“爸。”严宽叫了一声。

“啊!”沈丛云比他更紧张,身子一下就站直了。

严宽也挺不自在的,喊完之后,又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严仁性格好一点,他说:“爸,我跟哥去公安那边改了姓,我们都姓沉了,但也保留了原来的严。我现在叫沉严仁,哥叫沉严宽。”

沈丛云顿时被惊喜冲懵了,老泪又快飙出来了,他激动道:“好啊,好啊,沉严宽,沉严仁,好……好,好啊。”

沈丛云都有些结巴了。

严枝也露出了笑容,两个儿子改姓的事情是跟她商量过的,也是她建议这样改的。

严仁又道:“爸,我们想跟着你去省城。”

“啊?”沈丛云愣住了。

严仁说:“我们商量过了,您做到了您承诺过的事情,我们也应该要做到我们承诺过的事情,我们会认真学习我们沉家的外治医术,重振沉家荣光。所以我们想跟您一起去省城,一起为沉家复兴而努力!”

这回,沈丛云老泪真的飙出来了,他等这一天,真的等太久了,他哽咽问:“真的吗?”

两个儿子都点头。

“好,太好了。”沈丛云激动地无以复加,可是他又问:“那……你们不是跟田园和甘静处对象嘛,就这样走了,她们咋办?”

闻言,严宽严仁都有点难为情。

严宽板着脸说:“哪有这种事情?你哪里听得闲话?我们跟她们俩可没那么聊得来。”

严仁点点头。

严枝却道:“是那俩姑娘看不上咱儿子,相不中他们。”

“妈!”严宽和严仁顿时大窘。

沈丛云却来劲儿了:“什么?还相不中我儿子?怎么看不清好赖人,穷肚子吃不了山珍海味。跟爸去省城,省城好姑娘多得是,省城的姑娘跟咱们乡下姑娘可不一样,我跟你讲,那家伙又白又嫩啊。”

严宽和严仁都听呆了。

“姓沉的!”严枝飞起一脚就奔着沈丛云去了。

一下子,又打成了一片。

沈丛云抱头鼠窜。

……

远处,高源和胡仁华看着这一幕,两人也有哭笑不得,怎么沉家的画风都这么奇怪?

胡仁华问高源:“你不去送送吗?”

高源摇了摇头。

胡仁华道:“多少交代两句,省的沉大夫又犯浑。”

高源道:“他不会再犯浑了。”

“为什么?”胡仁华有些奇怪。

高源道:“沉大夫是一个标准的投机主义者,想一夜暴富,一夜功成名就,想走的是捷径。所以只要一时半刻看不到前途,他就会懈怠,之前那么多次,都是如此,怎么劝也是无用。只是,现在不一样了。”

胡仁华不解询问:“哪里不一样?”

高源看着沈丛云慌忙逃窜的身影,说:“他现在真正有了牵挂,他不是一个人了。”

胡仁华不解问:“不是一个人,那他是个啥?”

高源扭头看他:“以后少进山,多读书吧。”

第270章 三年

最艰苦的三年终于过去了,在这三年里面也发生过不少事情,但高源在回忆这三年的时光,只有饥饿,还有忙不完的事情。越忙越饿,越饿也就越忙。

高源曾经让大食堂晒干了很多浪费的粮食,终于也在最困难的时候派上了用场,就像他说的那样,能治饿疾。在那个一口米汤就能活一条命的时候,这点粮食太珍贵了。

也正因为如此,当年人也更加感念高源的恩情,以及更加佩服他的高瞻远瞩了。

这三年里面,大大小小的传染病也发生过不少次,几乎每次都弄得他们焦头烂额,拼尽全力也只能落得一个勉力维持,这就已经是邀天之大幸了,但更多时候,都是狼狈收场。

但是纵观全国各地,尽管已经这样了,他们省的卫生工作竟然还算是相当拔尖的那一批次,也算是矮子里面挑将军了。这主要也是得益于外治医术的传授,还有高源农村卫生运动经验的推广。

这二者,真的立下了大功。

所以老祁现在在给他们往上申请全国卫生工作先进者,也不知道能不能申请下来,毕竟全国先进,这是极难极难的。

这三年也发生了很多事情。

高源的女儿出生了,家里多了很多欢声笑语,高源脸上也多了更多的笑容,只是在笑容背后的藏着的忧虑,也越来越难以完美隐藏了,连温慧都看出来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