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医高源(271)

作者:唐甲甲 阅读记录

高源没好气来了一句:“行了,你闭嘴吧。”

“嘿!”李胜利抱着手去一边了。

赵焕章道:“高大夫,我们是过来跟你聊点正经的。现在卫生院归医生集体所有了,我们也不想去个人开业,所以过来想问问你的意思,如果你也不愿去独立开业,那我们希望你能来当这个院长,来领导我们。”

高源愣了一下。

赵焕章又道:“现在胡院长调走了,咱们医院群龙无首。肯定需要有一个主事的人,看来看去,也只有你合适了。”

高源道:“我刚来联合诊所的时候,那时候你才是所长呢。”

赵焕章有点不好意思地摆摆手:“我那纯是赶鸭子上架没办法,刘三全大夫性子太软,医术也不服众。李胜利和沈丛云又掐的厉害,谁也不服谁。我纯粹是矮子里面挑将军,不得不当这个家。”

高源沉沉地点了点头,的确,他刚回来那会儿,联合诊所是一团乱糟,所有人离心离德,极不团结。

赵焕章道:“其实当年我就想把所长位置让给你了,也跟你聊过,只是你没同意。然后后来就改编成卫生院,也来新院长了,我也就不提了。但现在,咱情况不是变了嘛。高大夫,你愿意做这个院长吗?”

赵焕章认真地看着高源。

一旁抱着手的李胜利也说:“高大夫,现在只有你才能支撑起这个局面了。”

高源缓缓吐出一口气,感觉自己呼吸都沉重了很多。

李胜利放下手:“现在这么一调整,原先我们营造起来好的卫生局面,就要迎来很大的挑战了。高大夫,当地老百姓需要你。同样的,你也更需要老百姓的支持。”

赵焕章看向李胜利,他没明白李胜利怎么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而高源脑子却突然轰的一下,全想明白了。这段时间困扰他的事情有两个,一个是大调整大精简,另外一个就是他自己身上的事情迟迟没有得到解决。

但他还真是当局者迷了,这两件事情其实是殊途同归的。

离着626只有三年了,这三年是最艰苦的三年,但只要他能支撑住这样艰难的局面,未必他的事情就没有转机。毕竟626只是一个指示方向,但具体怎么做,还是需要卫生部来考察研究的。

而事实上,部里后来是选了5个县作为试点进行研究。只要自己做的足够出色,未必之后的试点不会改到他们这里来。

板荡识诚臣,疾风知劲草!

越是艰苦,才越要坚持!他自己的事情,在将来未必没有转机!也许三年后,将是他最好的一个机会,当然也可能是最后一次机会!

高源站了起来,眼神逐渐坚定,他沉沉道:“我同意!”

“高院长。”赵焕章露出笑容。

“高院长。”李胜利也笑的很开心。

第275章 困难时期的出路

张庄卫生院,开会。

大家都有点蔫头蔫脑的。

高源坐上了之前胡仁华的位置,大家看着这位新院长,不知道为啥,真的笑不出来。

高源看着大家愁眉苦脸的样子,他说:“看来大家对我这个新上任的院长,不是很满意啊,连个笑脸都不肯给了。”

大家都无奈地摇头。

高源道:“我们家时代都是农民,小时候我爸就跟我说,种地的农民都是要靠天吃饭,风调雨顺,当然最好。可碰上了水涝旱灾,那这一年也得过。”

“旧社会时候,大搞封建迷信。一旦遇灾,就求这个神,拜那个佛。但我爸从来不赶这个热闹,他只相信自己的双手。越是遇到天灾,他干的就越是勤快,想尽一切办法多留一口粮食下来。”

“我爸没有文化,但他常说粮食是自己种出来的,不是老天爷开心赏下来的。肚子能不能吃饱,要看自己到底使了多少力。种地如此,行医也是如此。”

不知不觉中,大家都被高源的话吸引住了。

高源道:“既然调整已经做了,我们就要接受。旱灾来了,我们就要去更远的地方挑水,而不是天天唉声叹气等着饿死。我们公社有四万多人,是个大社!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

“全社就我们这里是有正经八百的医生大夫,这天底下饿死谁,还能把医生给饿死吗?把医生给饿死了,以后谁来看病?不要因为没了工资就怨天尤人,咱们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样可以吃饱饭!从前可以,现在更加可以!”

换源app】

被高源这么一说,大家心情莫名放松了很多。当然,这也跟高源积攒多年的信誉和名望有关系,他说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这些年许出去的承诺,也都一一兑现了,所以现在大家都很信服他。

杨秀英想了想,问:“之前是能吃商品粮的,可现在都要挂靠在生产队了。农村现在都很困难,没有余粮给我们,这怎么办?”

大家又看高源,这也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高源道:“第一,我相信吃农业粮的事情,只是暂时的,我相信很快就会改变。因为不止我们当地,全国农村都很困难,人员下放,农村是吃不消的,所以一定会改的。但是在改之前,我们怎么度过这段时期,这是一个问题。”

其他人都点头,认真听高源讲,其实在这一刻开始,高源就已经真正成为了高院长。因为除了医术上的事情,连大家吃饭都归他管了,大家也只听他的了。

只是悲催了胡仁华,都来好几年了,结果离开才半天,新院长就已经全面接管了,搞的好像他没来过一样。

高源接着道:“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我们卫生院现在还有七个医护人员。全放在社里,吃饭的压力肯定很大,所以我打算调一部分人去霍乡。”

“霍乡?”大家一愣。

高源点头道:“没错,第一,我们给霍乡每个生产队都培养了卫生员和接生员,改变了霍乡没有医生大夫的历史,所以霍乡人民跟我们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是很扎实的。”

“第二,虽然他们有了卫生员和接生员,但迄今为止,他们都没有真正能治大病难病重病的医生。重病人要靠我每半个月进去一次才能得到治疗,但这样效率太低了,也很难保证后续治疗效果。”

“尤其遇到急重症,那麻烦就大了,所以霍乡很迫切需要好大夫坐诊。这是我们互相需要的,就算霍乡再困难,难不成集整个霍乡的力量,还养活不了这两三个大夫了?”

这话一出,大家惆怅的脸色瞬间缓和了很多。是啊,他们怎么忘了霍乡。他们已经多年没管霍乡的情况了,只有高源持续关心霍乡情况,所以才有了今天的这条好出路。

大家再看高源,不由身子都坐正了很多。

高源看了众人一圈,他道:“去霍乡的话,只能是赵焕章大夫带队了。”

“好。”赵焕章没有废话。

其他人也毫不意外,除了高源,就只有赵焕章医术最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