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医高源(345)

作者:唐甲甲 阅读记录

谁知,赵焕章话锋却是一转:“就是……”

高源又问:“有什么问题吗?”

赵焕章说:“就是各村各大队的赤脚医生,原本他们是定期来向卫生院做汇报的,所以各个村的卫生情况我们是非常清楚的,不过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来了,很多赤脚医生都去独立开业了。”

高源微微一滞。

赵焕章朝着高源伸伸手,示意他喝茶,他问:“中医院怎么样,听说李润玉也去中医院了?”

高源道:“对,他现在主管着中医这块业务。”

赵焕章道:“李大夫的水平还是非常高的,在我们县里一直都是最顶尖的。你那徒弟严旬也在中医院里,他们俩没闹出什么矛盾吧?”

高源摇了摇头。

赵焕章微微叹了一下,又道:“当年的严桥老中医跟李润玉可是斗了大半辈子啊,严旬到现在还顶着他爷爷扬眉吐气的遗愿,他跟李润玉可能最终还是得有一个对决呀。”

高源道:“医学上的比试是好事,这些年李润玉也教了小旬很多,不管怎么样,这都是良性的竞争,他们总不会结仇吧?”

闻言,赵焕章看了高源几眼,他道:“时间过得真快啊,一晃眼连小旬都结婚生子了,不过我倒是听说他那个老婆还挺凶啊。”

高源也只是摇摇头:“年轻人的事情,随他们自己吧。行了,不多打扰了,我去村里看看。”

说完,高源起身骑着自行车就往村里去了。

……

“杨叔。”高源回去之后就熟门熟路去杨家了,只是还没进门又听到了杨德贵和杨爸的争吵声,高源赶紧快步进去。

杨家父子看见高源,才偃旗息鼓,只是两人背过身去,谁都不肯看谁。

“怎么了,这是?你们怎么年纪越大,脾气越暴躁啊?”高源笑着问两人。

杨爸戳了一下拐杖,怒道:“你问他。”

高源看向杨德贵。

杨德贵也赌气道:“你问他。”

高源无奈了:“都不肯说,我问谁啊,我总不能自己瞎猜吧?怎么,是不是卫生室遇到什么问题了?”

杨爸接过话道:“他不想干赤脚医生了,要在村子里独立开业,问我要钱去进药材,我不给他,他就跟我吵。”

杨德贵叫道:“我哪是问你要,我是借的,我可以打借条的。”

杨爸粗着脖子道:“我说的是这个事儿吗?我说的是你要自己开业,你要去挣乡亲们的钱,你要吸他们的血,他们当初白培养你了?”

杨德贵很不服气:“什么叫吸血?这是靠知识和技术挣钱,国家已经允许赤脚医生个体行医了,你去看看别的村子,多少人都开个人诊所了,凭什么我不行?”

杨爸跺着脚道:“不行就是不行!咳咳咳咳……”

杨爸气的咳嗽不止。

杨德贵见老爹这样,他也不敢多呛了,他道:“那……那实在不行,要不就让我干点别的。正好邻村的吕大头想叫我一起去当挑货郎,在各个村子卖点小东西,我总得找点活计干吧?”

杨爸转头,手指着杨德贵的鼻子:“你……你居然想去投机倒把?我怎么生了你这个王八蛋。”

杨德贵要疯了,一掌拍在自己脑门上:“你打死我算了,这不行,那不行,你是不让我活啊。那你让我怎么办?守着这个卫生室饿死吗?治疗费治疗费不让收,诊费诊费不让收,药品原价卖。说好的乡村医生补贴,好不容易考出来了,你看看才补了几个月?现在啥都没了,你让我怎么办?你让我们家怎么办?”

高源也有些头疼:“待遇问题迟迟解决不了,建立在生产队经济上的赤脚医生就很难再搞下去。”

杨德贵一拍手:“对嘛。”

杨爸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而门外又响起了叫声:“德贵,德贵,看病,看病,你怎么不再卫生室啊?你在家干嘛呀?”

“我在家上吊自杀呢!”杨德贵骂了一句之后,转身出门了。

杨爸和高源对视着,两人都叹了一下。

第354章 青霉素过敏

高源还只能劝杨爸:“杨叔啊,你也不能太苛责德贵,他也不容易。”

杨爸却无奈地摇了摇头:“我又怎么会不知道,可是……可我总觉得不该是这样的。”

高源道:“现在不是提倡几个大队合办卫生室嘛,集合几个大队的力量,总能解决掉赤脚医生的待遇问题吧?”

杨爸往外一扬手:“什么大队小队呀,都分的差不多了,连称粮食的秤都分掉了,哪来的什么生产队哦。现在说是说不让赤脚医生个人承包卫生室,可也都是顶着集体承包的名义,让赤脚医生自己去干了。”

“还有很多村子,赤脚医生也不敢这样干,也不愿意干,怕冒风险。个体开业又怕赔本,又不想继续白干,所以有直接去做农民的,也有改行去学木匠手艺的,还有做裁缝赚副业的,弄得那些村子没有医生了,只能去外村找个体开业的医生去看病。”

高源也皱紧了眉。

杨爸拍拍高源的肩膀,说:“出去走走吧。”

高源默默点头,然后跟在了杨爸后面。

杨爸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所以走得很慢,他指着山上忙碌的农民,说:“分包到户之后,大家种地的积极性比以前高太多了,日子也逐渐好过起来了,村里也有后生去做县里给人家挑沙子赚副业,好像说也赚了一点钱,所以德贵心里不平衡,我能理解。”

“但我总感觉不是那么个事儿,你说当初我们是多么的困难啊,在谁都吃不饱的时候,还要挤出口粮来送他去你那里学医,还每天都给他记工分。你说……你说,这个情怎么还呀!”

高源也追忆到了从前,他们张庄和霍乡早在五十年代就开始培养卫生员了,那个时候条件是真的非常艰苦,跟626之后没法比,626之后有了政策支持,培训起来也就方便很多了。

杨爸又指了指村里的道路:“你再看看,过去这些年我们的爱国卫生运动搞的是非常好的,村里干干净净,水粪人畜粪便分的清清楚楚,还有专门的堆粪场,再看现在,路旁边随意在晒着粪,苍蝇满天飞,蝴蝶也凑上去闻。”

“之前大家下地干活的时候,赤脚医生每天都会负责烧解暑汤,祛湿汤,防感冒的汤送到地里去,现在也没人搞了。田间厕所,开水供应到田,也都没了。唉……你说,怎么咱们这日子好过起来了,这怎么卫生还更差了?我怎么看不明白了呢?”

杨爸疑惑地询问高源。

高源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答,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是在逐渐好转,但是看病的成本也在快速上升,尤其是农村传统合作医疗的衰落,现在农民看病全要自己给钱了。

“你也不知道吗?”杨爸又问了一声。

高源摇了摇头。

这时,杨德贵却见鬼似的鬼哭狼嚎跑了过来,一边跑还一边喊:“高源,高源,救命啊,救命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