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高源(382)
而周博却是越看越心惊,这上面写的医案大多都是大医院病危出院来的这里,甚至不乏一些垂死之人,还有好多就剩一口气的,居然也给救回来了。
这要是放在全国最顶尖的大医院里面,那他也得拍手叫绝。可这是在一个乡下的小诊所,什么现代化医学设备都没有,只有几个老头子和最简单的中药材。
周博已经彻底懵了,怪不得人家说刚才只是小病,跟这上面记录的比起来,刚才那个的确不算什么,他回头惊问:“这个……这……这个……”
他很想问这上面是不是瞎写的,但他知道他这样的问题相当不礼貌。
“嗯?”高源看他。
周博把本子合上,平复了一会儿心情,才问:“中医真的能做到这样吗?”
高源反问他:“历朝历代都有名医神医的传说,难不成只是因为他们能在半个月内治好你的感冒,所以他们就被民众称为神医,传颂百年?”
“这……”周博以前从没想过这个问题。
高源道:“他们哪一个不是妙手回春,起死回生。若没有这份本事,何以被人称颂百年?”
周博又道:“可现在的中医很少有人有这个本事,医院里面的中医科也没什么人去看。”
高源道:“不是中医不行,只是学中医的人不行罢了。”
周博闻言,沉默了好一会儿,也思索了好一会儿,而后他看向手上的笔记,他道:“高大夫,我想向您约稿。”
“约稿?”高源被他搞的有些疑惑。
周博道:“对,我们出版社今年还有出版任务没有完成。我相信若是把您的医学经验出版的话,一定能引起不小的轰动,您一定可以成为被人称颂的名医的。”
高源兴致缺缺,他道:“名利于我如浮云,我都快七十岁了,也活不了几年了。余生只想多治几个病人,而且我也很忙,每天都要治很多病人,没有时间,也不想折腾这些事情。”
周博还想劝:“可是……”
高源打断道:“不必劝了,没什么事就回吧,天色不早了。”
周博没法子了,他拿出自己的名片,放在高源的桌子上,他道:“我是很有诚意的,如果您有时间,请一定要给我打电话。”
“嗯。”高源轻轻应了一下。
周博放下笔记本,才跟陈易出去。
高源随手把对方的名片放到一边,他起身出门了。天色渐暗,他坐在小河边上,思绪很乱。
“饭都不吃了?”赵焕章端着个碗,站在高源身后。
高源沉默不语。
赵焕章又问:“还没从前面的事情里面走出来,被气饱了?”
“嗯。”高源轻轻应了一下。
赵焕章摇了摇头,他道:“先回去吃饭吧,一把年纪了,这么饿着可不行。”
“吃个屁。”高源骂了一句。
赵焕章道:“我们只是人,而且是很普通的人,所以很多事情我们都无法改变,可有些事情,其实我们是可以做的。”
高源转过身:“你想说什么?”
赵焕章道:“我想说的是今天那个出版社编辑的事情,我觉得你应该出本书。”
高源道:“我对出名挣钱没什么兴趣。”
赵焕章道:“但这样可以影响更多人,这是我们能做的。”
高源紧皱着眉头。
赵焕章道:“先吃饭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慢慢吃,慢慢想。”
“好吧。”高源跟着赵焕章回到诊所。
沈丛云正在看电视,刘三全已经回家了。
高源端着饭碗慢慢吃着。
沈丛云换着电视频道。
“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政府对卫生事业负有重要责任,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我国医改正在稳步推行中,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在逐步推行,旧的公费医疗制度将改革为城镇职工医保制度,预计在1999年底完成改革……”
正在吃饭的高源也把目光投向电视,看着新闻上主持人的话语,他却微微叹了一声。
赵焕章就在他身边,他道:“还是没有提到农村。”
高源道:“93年叫停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到现在5年了,城镇职工医保明年都要完成改革了,怎么农村就一点消息都没有,难道所有人都忘了农村?”
赵焕章却道:“我倒不这么看,既然城镇医保要完成改革了,那接下来就要轮到农村。”
高源问他:“那要等到什么时候,又要等多少年?”
赵焕章给不出答案。
高源又问:“就算以后有了,那农村人的医保能在城里用吗?大批大批农民进城务工,他们能享受到医保吗?他们的农村医保能在城里用吗?还是他们打工的工地会给他们缴纳城镇医保?”
赵焕章微微低下了头。
电视里的新闻还在继续:“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和发展,我国卫生事业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从1980年到1997年,我国卫生机构数量由18万个猛增至31万个,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由2.82人增长至3.55人,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医药供给能力明显改善……”
“可与此对应的是,1980年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仅占22%,可这些年个人支出却逐步上升到58.98%。看病难,看病贵,逐渐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高源收回了目光。
第394章 成名
赵焕章对他道:“凡事都有利有弊,市场化改革的确让卫生事业在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保持着快速增长,可老百姓个体医疗支出却越来越大,所以这才是城镇职工医保改革的原因吧。”
高源看他。
赵焕章道:“我们都是升斗小民,决定不了什么大的东西。但至少我们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面做出一些努力,我知道你的心里一直有股气没有散出来,可你不是个赌气的人,对吗?”
高源对他道:“你想说什么就直说吧。”
赵焕章道:“医疗费用上涨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的,我们这些普通人能做的努力很有限。但至少有一点我们能做出改变,那就是中医!”
“中医?”高源一下没反应过来。
赵焕章道:“你没发现吗?在以前集体化的时期,村里的赤脚医生治病基本都是用中医中药的,卫生院大部分病也都是用中药的,社里也会组织大家种一些能用的药材,所以那时候的医疗成本支出是不高的。”
“现在你再看看,城里的这些医院基本上没有开中药的了,连中医科也都开一盒中成药再开一盒西药,还得配上一大堆西医设备化验检查。连乡下的卫生院,包括村里的乡村医生也全是开西药。”
“西医西药正在一步步占领绝大部分的市场,我不是对西药有意见。我只是想说,西医看病需要仪器检查,西药有专利保护,他们的医疗成本远高于中医中药。”
“现在医院越来越不喜欢用中医中药了,原因就是不开检查单就没有收入,中药饮片没几块钱的利润。这就是中医科也必须得用一大堆西医检查的原因,真的有必要吗,真的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