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同人)今天去找康熙认爹了没有(124)+番外

作者:藤萝浠月 阅读记录

这皇宫把有些人都逼成什么样子了。

佟佳氏很快展现了她正常的一面,向苏辰问起保成:“保成睡下了?”

“没有,他得学习礼仪呢。”

保成马上就四岁,在这个两岁即有各种人为太子开蒙的时代,他一旦过了五岁生辰便可以面见朝臣,皇太子的各种仪仗都能摆出来了。

当然依苏辰的看法,只要皇阿玛还在,保成低调就好,不然太子权力太大,即便有他在中间调和,也不敢肯定皇阿玛是否会介意。

只是朝臣们,以及现在真的疼爱保成的阿玛,都不会同意他这个提议。

苏辰现在只是想着,等保成开始出入皆有太子仪仗的时候,偷偷跟他说主动要求减半。

佟佳贵妃看辰亲王面上不那么高兴,十分体贴的叹声气,说道:“你倒是比保成轻松多了,什么都不用学。以后当个超品的亲王,比什么不好?”

看似劝说,其实带着锋利的刀子,只要人在意,就会被划伤。

好在苏辰是真的觉得皇帝和太子都不是人干的活儿,听完还真心实意的点头:“贵妃娘娘说的对。”

而且您这样真的比刚才正常多了。

佟佳贵妃不知苏辰心中所想,看着小孩真诚一丝不做假的双眸,才知道这个辰亲王真是在外面养的有些傻。

“辰亲王您这么想,才是最好的。”佟佳贵妃说着,笑的眉眼弯弯的。

康熙让乌雅氏躺床上休息,这便出来了,到这边一看,儿子正不知道和贵妃说什么,俩人还算相谈甚欢。

他就笑了笑,进去道:“辰儿,走了。”

佟佳贵妃听见声音赶紧站起来,回身向康熙见礼:“皇上今晚上不留下陪一陪乌雅妹妹吗?”

康熙说道:“有你在朕放心,前朝事忙,就不留了。”

饶是这是自己阿玛,自己早就认可的爹了,苏辰也觉得这话大猪蹄子意味儿太浓。

佟佳贵妃倒挺开心的,恭送完了还说:“皇上放心,臣妾一定不让您有后顾之忧。”

康熙手里牵着儿子走入外面昏暗的灯笼光线之中,注意到儿子上轿前回头看了眼宫门,忍不住问道:“辰儿,你这是怎么了?”

苏辰摇摇头,说道:“儿子只是觉得,娘娘们每天都盼着您等着您,很有些可怜。”

康熙气的在儿子脑壳上狠揉了一把,道:“你就不觉得阿玛也可怜?”

苏辰不屑的瞅阿玛一眼。

“如果没有上天给送来你这个儿子,阿玛身边就没有一个只拿阿玛当阿玛的人,有大权有一切,最终却要孤独过一生。”康熙把儿子揽在怀里,沉甸甸的心里很踏实。这是他的儿子,从一小点长成个小小伙儿的儿子,如果不是肩上担着天下,这份家业他会毫不犹豫交给辰儿。

心里正无限感慨,就听儿子说道:“阿玛,你刚才的话真的好凡尔赛啊。”

康熙低头看到儿子夸张的表情,不由好笑问道:“凡尔赛又是什么意思?”

苏辰想了想,换个说法解释:“好比我,两手都是大金链子,对那些只有一个金戒指的人说,我身上的金子真的好重啊,压力山大。”

康熙听的大笑,笑一会儿反应过来,再次狠揉了下这小子的脑袋:“你是在说阿玛身在福中不知福?”

苏辰笑起来,多少有点那个意思吧。

---

立春之后,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苏辰每天傍晚放课后都要带着保清保成在宫里骑一圈自行车。

因此一个多月过去,他们个都明显的长了个子。

而在这时候,自行车也成为京城的新风尚,半个月前内务府和苏辰的科技发展馆联合制作,一次性制出来十五辆二八大杠。

第一波得到赏赐的,有一半都是内阁大学士。

像明珠、索额图这样的老臣,碍于自行车对自身威严的减损,平日都不骑的,特别有捷才会办事的高士奇也有一辆赏。

他就不一样了,每天便骑着车子穿过小半个京城,从去年同样是皇帝赏赐的宅子里骑车出发去上朝。

反正几天把势造的,叫人都以为他是康熙朝第一宠臣。

然后就是曹寅等御前侍卫,他们共得赏一辆,便依旧放在宫里,基本上是谁有空谁推出来大杠,陪着个闹腾的小阿哥们骑一骑。

再一个特殊的,便是黄宗羲了。

黄大佬到底是没走成,苏辰那天从外面回来就跟他阿玛说了,于是还没出一月份,康熙帝下诏,开“博学鸿词科”,叫下面的督抚举荐民间大贤。

其中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是在谕旨上明确点名的,意思就是不管有什么原因,这些人都得过来。

当然他们有的人脑壳都比较硬,担心出现什么流血事件,苏辰追着去传旨的梁九功补充了一句,实在不愿意来的一定不要用武力威胁。

而且咱们不是逼他们来给朝廷做官的,只是让他们到北京来搞学术研究。

梁九功一一记下来,传旨到翰林院的时候把辰王的特别交代强调了,于是下发到各地的文件也是温和的。

然后很自然的,还没出京的黄宗羲就被一个官员截住了,直接给护送到京城里。

康熙得知后当天便让人把一辆自行车,送到黄宗羲父子的暂时落脚处,随着自行车送过去的,还有两银子和几斗米面。

博学鸿词科要在所有人员到来之后才开的,因此提前到来的,朝廷会负责他们博学鸿词科召开之前这段时期的吃喝费用。

当时黄宗羲看着这些东西,许久没有言语,直到夜幕上来,才在一豆灯光下铺开纸张,写了一封信委托江南的商人捎到南方去。

黄宗羲住的是靠近各地商会会馆的地方,他家的自行车由儿子黄百家每天骑着去城外粉饼厂,外面的百姓都见了这新奇物件儿,很快自行车的热度就飙到全京城最高。

就在好些人都打听自行车价格的时候,内造处和科技发展馆又联合推出一种特殊的马车。

这种特殊的马车轮子外包裹着一圈东西,能充气,走起来平稳不震,坐上去才知道以前做的马车那都不是人坐的。

科技发展馆在城外弄了个马车改造处,朝廷的新款马车出来之后,每天赶着车子去改造的数不胜数。

现在橡胶相对难得,一辆马车仅仅改装成橡胶车轮便需要二百两银子,若整个换成减震车厢的话,需银是百二十八两。

但即便如此,随着日子的推移,跑到改造处等着改装的马车只增不减。

橡胶供应不上涨了价,也没有赶走多少人。

与此同时,京城中也有很多聪明人发现了商机。橡胶对于本土长大的人是个新鲜物,但是商人们都知道,南洋就有很多这玩意。

若是能出海一趟运来一船橡胶,岂不是稳赚不赔?

第70章 寿诞

从新款马车出来到一些商人不约而同南下,这中间也仅仅隔了不到一个月而已。

新款马车的出现,还十分方便了家住的距离紫禁城比较远的小官们。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