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同人)今天去找康熙认爹了没有(184)+番外

作者:藤萝浠月 阅读记录

“小人见过辰亲王。”

苏先美还没有完全跪下去,苏辰已经下来将人掺起:“你可别给我行礼,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对苏大夫特别有一种亲近感,看见您行礼心里很不舒服,以后都别这样了。”

这人也姓苏,因此有这种感觉的苏辰怀疑,这位苏大夫可能是他前世的祖先。

虽然前世苏辰也不知道自己爹妈是谁,但院长妈妈说过,他这个名字就是塞在包裹的纸条上写着的。

他的姓很大可能是跟着血缘上的亲人得来的。

所以这位同样姓苏的,相处中越发觉得亲切的大夫,是有前世祖先的可能不是吗?

换好了药,又在苏大夫的指导下稍微动了动胳膊,苏辰笑着请苏大夫到外面坐,苏先美念叨说道:“你伤口还在愈合,不要动着了伤口,但也不要一点都不活动这只胳膊。”

苏辰点头表示知道了,看到外面桌子上放着的竹篮,笑道:“这是您给我带的红枣银耳羹。”

昨天换药的时候说起来的,没想到苏大夫还真给带来了。

“是,”苏先美打开盖子,将里面已经温热的一盅银耳羹端出来,放到桌子边,“我那夫人唯一会做的饭就是这个,老夫吃了半辈子,自觉是天下最美味的东西。你尝尝,若觉得不好吃就不要多吃。”

苏辰用左手拿着勺子舀了一勺,这一吃还真觉得挺合胃口,“嗯,挺好吃的。”

苏先美看着这孩子,心里更觉亲近,好几次忍不住想这孩子上辈子是不是就是他家的儿子啊,但这个念头也不敢时常叫冒出来的。

苏辰把一盅银耳羹喝了大半儿下去,这边正处理两封加急奏折的康熙听闻,问左右:“辰儿和那个苏大夫,相处得很好?”

纳兰容若迟疑着回道:“王爷看起来挺喜欢那位苏大夫。”

康熙沉思,他可以确定没有认错当年回到京城的孩子,不说只隔了两三年,就是到现在叫他看见两岁左右边离了身边的儿子,他也能认出来。

自己的孩子不会认错,但目前辰儿那个据说远游去的师父到现在都没有任何线索。

如今冒来个叫儿子一见如故的同是姓苏的大夫,会不会他就是辰儿口中那个师父呢?

随后,康熙就叫荣广去详查这个苏大夫。

康熙现在的确有些草木皆兵,他很担心这个大夫如此巧合的冒出来,又会有什么他不得而知的阴谋。

几天前他带着儿子离开五台山时,不也没想到竟然会有近侍能把他们的消息传给耿氏女吗?

昨天后半夜便从京城过来的梁九功冒出来,送了两杯茶又退下去,待到万岁爷把两本加急折子处理完了,才进来说道:“皇上,舒书大人在外面跪了有一会子了。”

康熙看了梁九功一眼,“叫他跪着。”

梁九功后背一凉,嗻一声悄摸摸后退。

还没有到隔壁屋子,康熙就听到里面他儿子说话的声音,听着倒是活力十足的,隔了一日夜也没有起热,这应该就是没事了。

太医院的太医来了两三个,徐远、顾沿己都到了,他们对外伤同样是颇有心得,只不过苏辰出于对苏先美的熟悉感,太医来也没说不用他。

这时候康熙站在门外,听到他儿子和苏先美说:“苏大夫,你治外伤的药消炎效果挺好的,有没有兴趣跟我的药坊里占一股?”

看来儿子对这苏大夫的亲近没有半点作假的。

康熙没有立刻进去,在外面听了会儿才迈过门槛:“辰儿,时间不早,你该休息了。”

都写出来两张方子的苏先美忙站起来,面对远在天边从来只是耳朵里听过的皇上,苏先美还是有些战战兢兢的,又忙放下笔见礼。

康熙道:“你退下吧。”

苏辰伸左手扶了苏先美站起,道:“苏大夫先回去,之后我让我的手下跟你联系。”

苏先美道:“两张方子而已,王爷只管用。”

人出去后,康熙拿起那两张方子看了看,对医理也有涉猎的他能看得懂,点头道:“这方子很高明,能是独家秘方了吧,就这么给你了?”

苏辰还没听出来什么,点头道:“阿玛,我和苏大夫一见如故,说不定他对我也是这感觉。”

康熙笑了笑,他倒是一点都不怀疑自己儿子,便直言问道:“辰儿,你是一见如故,还是他就是你那个远游的师父,他担心阿玛治他的罪,故意不叫你说的?”

苏辰愣了,随后忍不住笑起来:“阿玛,苏大夫不是这应县的大夫吗?还是你们请来的,之前我真的没有见过他,儿子发誓。”

康熙:“发誓倒不用。他真不是你师父?如果是,你实话实说,阿玛不治他的罪,说不定还要给他封个爵位。”

苏辰摇头,很是坚定:“真不是,阿玛,我师父是个道士,而且我们在湖北山上的房子,您不是派人去看过吗?我就是在那儿跟师父生活了两三年。”

这么说来,真是巧合?

可这也太巧了。

“阿玛,不瞒您说,我觉得苏大夫真的很可亲,”为免阿玛怀疑到阴谋什么的,苏辰就把自己心里的真实感受都说了出来,“我想着,我说不定和苏大夫是有着宿缘的。您不知道,苏夫人做的银耳羹,我喝着也很合胃口。或许如果没有我师父,当年我应该被苏大夫捡到呢?”

可能是前世自己的祖先那话,便不说了。

“如此,朕便放心了,”康熙见儿子说的这么肯定,便收起怀疑,说道:“人心叵测,你也不能凭着感觉便对人掏心掏肺。”

苏辰点头表示受教,然后道:“阿玛,我觉得我没有大事了,咱们接下来是回京城,还是继续去大同?”

康熙笑道:“自然是去大同,朕还等着看我儿的惊喜呐。不过你再养上两天,咱们再出发。”

苏辰:“不会耽误朝廷的政事吗?”

康熙斩钉截铁:“不会。”

当然不会,每日的奏折都会被内阁分理出轻重,走六百里加急送到康熙手上,再加上还有当日便从五台山回京城的太皇太后坐镇,京城那边不用有任何担心。

自己走到哪儿,哪儿就是皇朝的政治中心,现在这个自信康熙还是有的。

于是又在应县歇了两天,苏辰活动的时候都觉得肩膀伤口的疼痛不是那么明显了,他们才启程继续向北。

路上坐马车很舒服,苏辰便一天能睡半天,上路的第二天正躺在马车后面的卧铺睡着,就觉得马车一停,上来个回事的人。

迷迷糊糊听见一两句,说的是那日抓回来的两个反贼,好像又说耿玉磬很是烈性,无论如何审问都不交代白莲教那些人的躲藏地。

又说耿精忠的外室女不止这一个,据舒书坦白,当日潜逃出京城的还有耿玉磬的妹妹耿玉馨。

睡意笼罩的苏辰就想说,那天一开始跟在耿玉磬身边的那小丫鬟装扮的女子,是不是就是耿玉馨呢?

只是后来打斗开始,那个小丫鬟便不见踪影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