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同人)今天去找康熙认爹了没有(198)+番外

作者:藤萝浠月 阅读记录

陈挺这才抬头,看见的是一张风霜刀刻的黝黑面庞,他脑子里还有一瞬没有反应过来,恍惚以为自己还在田地间和老农探讨红薯的最佳种植方法呢。

随即注意到他的顶戴,立刻站起来跪下来道:“微臣陈挺,福建陈振龙重孙,康熙十五年受封的农事官。”

“可不敢可不敢,”靳辅起身把这人扶起来,笑道:“咱们都是同僚,你自称或者称下官更合适些。”

陈挺心里一颤,后背出一层汗:“多谢大人提醒。下官第一次进宫,且往祖上数,也只有下官来过皇宫,不适应。”

靳辅拍拍他的肩膀,并没有因此而低看陈挺:“习惯了就好了。”

习惯?

陈挺一点都不想习惯,习惯就意味着天天要面见圣上啊,多来几次他可能会被吓出好歹来。

“两位大人久等了,”梁九功便在这时进来的,行了礼侧身道:“皇上在御花园等着两位,这边请吧。”

靳辅跟陈挺点了点头,叫他跟在自己身后。

一行人走着到御花园,还没有靠近柳荫浓浓的水岸边,小孩子叽叽喳喳的欢笑声便满耳涌来。

一个咕噜噜的蹴鞠滚到靳辅脚边,靳辅弯腰捡起,不远处跑过来一个全身锦绣的小少年,看到他拿着蹴鞠,小少年停住脚步,吩咐道:“把蹴鞠给我。”

话音还没有落下,胤祉后脑勺便挨了轻轻一巴掌,不过力道再轻的巴掌也是巴掌,他恼怒回头,看到是辰亲王,先是一怵。

但想起母妃说辰亲王小时候害怕学诗都哭了,便又挺起小胸脯,气汹汹道:“辰王大哥,你干什么打我?”

苏辰哼了声:“打的就是你。跟这位大人道歉。”

其实他也不认识前面这个人,但他还记得当年给他红薯的那个陈挺的模样,阿玛前两天还说安排靳辅、陈挺进宫一趟,那么前面这位大人很可能就是靳辅。

靳辅是清朝很少有的实干型大臣,他在现代的名声是很响亮的。因为有他的治理,黄河在清朝一二百年内都没有大的决堤。

直到嘉庆以后吏治腐坏,黄河的治理一年坏于一年,最终在道光年间爆发了一场比康熙十五年还浩大的决堤。

况且就算对方不是实干型官员,人家也是二品大员,相当于阿玛的得力干将,你一个小孩子给人家颐指气使的让人心里不舒服干什么。

靳辅却没有不舒服,他是个性格温和的人,对小儿老人都非常宽容,弯下腰笑着把蹴鞠送回到这小阿哥手上,向苏辰见礼道:“见过王爷。”

胤祉抱着自己的蹴鞠,用鼻子哼一声就转身走了。

保清走过来,心道:“傻缺。”

阿玛看见这位靳大人都欢喜的不行,你一个啥都没有的光头阿哥摆什么威风呢。

他走到近前,向靳辅、陈挺都平手见了礼:“靳大人陈大人,阿玛在那边,叫我带您二位过去。”

陈挺没怎么敢抬头,就跟着往前走,来到清凉的水边树荫下,低头跟在后面跪下来叩见了皇上。

只听上头道:“辰儿,给两位大人搬凳子来。”

“不敢劳烦王爷,”靳辅赶紧拒绝。

陈挺也跟着说:“不敢不敢。”

苏辰提着两个凳子过来,先给了靳辅,递给陈挺时笑道:“还要多谢当初陈大人赠红薯的恩情。”

陈挺:???

他们继承祖志,一直很热心的推广先祖带回来的甘薯,当然现在叫红薯了,但他从没有记得给过王爷红薯啊。

黄宗羲进宫面试博学鸿词科之后便知道了苏辰的身份,如今黄宗炎一家也是知道的,黄义都在国子监读书两年了,当初一知道自己带了一路的弟弟其实皇上的亲生儿子,他好些天都没有反应过来。

之后苏辰找他谈过两次,相处一如既往,黄义才接受这个事实,读书也更加用功,表示以后要到王府给他做幕僚。

苏辰自然欢迎,说他只准备招一名幕僚,敦促黄义努力读书增长学识。

因此这次陈挺进宫,苏辰也没有想装作不认识不出来表明身份,当初如果不是遇到愿意带着他逃荒的黄宗炎一家,陈挺的红薯的确能对他有很大帮助。

陈挺怎么想都觉得不可能,小心的看了眼递给他凳子的人,却还真觉得有些面熟。

只是越想想起来在哪儿见过越是想不起来。

“王爷恕罪,微臣不记得给过您红薯。”陈挺小心说道。

苏辰伸手在自己脸上虚虚画了两下,道:“十五年黄河大决,你在途中分散红薯给饥民,我就是那个得了您两个大红薯的小孩儿。”

那小孩儿!陈挺一直都记着,后来莫名其妙得朝廷授官之后,他在推广红薯种植的头两年,还找人打听过那个一人流浪的小孩儿。

但若这个小孩儿是皇上的儿子,他那年能得到官职,也就有来源了。

陈挺拱拳行大礼道:“多谢王爷替微臣美言。”

苏辰伸手让他坐下,笑道:“你不会以为你能当这个农事官是我跟阿玛美言了吧?”

不是吗?

红薯虽是陈家先祖送来,却并非他家把持的独种,如果不是看在王爷的面子上,朝廷找谁不能负责这个推广?

推广红薯种植一时间的确没有多大的好处,但每次离开一地都能得到当地百姓真诚感谢的陈挺知道,传至后世的史书上必定有他陈家人的名字。

看他认真的肯定是王爷给我说美言的神色,苏辰好笑:“我真没替你美言,我阿玛听说了你的行为,觉得你是个踏实肯干之人才给了你这个差事。”

陈挺:“那微臣也谢皇上善用之恩。”

他们两个说话的时候,康熙正在仔细询问靳辅黄河的治理情况。

靳辅清楚朝廷大臣们对每年拨去河道银子的觊觎,也知道那些人关于他的非议,因此准备的很充分。

他从两边的袖子里掏出来两个卷轴,一个是如今黄河堤坝的实景绘画,另一个则是这两天挑浚的堤坝构造图。

保成和保清一左一右站在他们阿玛后面,这时候都很自觉的上前接过来卷轴,然后摆放在小太监临时抬过来的长桌上。

两幅卷轴打开,靳辅站起身,立在长桌边从头到尾给康熙和两位阿哥细细讲解起来。

苏辰和陈挺闲话完毕,也走过来听靳辅治理黄河的策略。

因为有粉饼厂每年额外提供的修堤银,靳辅修的每一处堤坝都能细则细,能更坚固便更坚固,他还提到在此基础上给河工们的饷银也比前几年有所增加。

转头跟苏辰和保成抱歉说:“因此这两年拨到河道上的银子增多了,微臣也没有余下多少来。”

“没关系,”苏辰点头:“这其实在我看来才是最重要的,河工们干的都是重体力,首先要保证他们吃的好,其次要保证他们的报酬丰厚。”

靳辅闻言,眼中笑意明显。

无关的官员们还在疑心他贪污了俢堤的款子,王爷却是这么说,这不仅是相信他靳辅,更是时刻念着天下的百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