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同人)今天去找康熙认爹了没有(246)+番外

作者:藤萝浠月 阅读记录

“检查过了吗?”苏辰又问。

武清忙道:“检查过了,陈江负责检查的,查的可仔细?”

陈江上前回禀:“筐子我们都搬下来看了,没有问题。”

武清:这怕不是个憨憨,你说一句查的很仔细不就得了?

“王爷,那奴才这就派人给您送养心殿去?”

苏辰道:“不用了,你们好好看守宫门。”

没有带着复康或是归宁任何一个人过来,苏辰自己赶着马车进了宫。

察岱看着赶车一把好手的表弟,嘴角忍不住抽了抽。

“表哥,你不跟我进去啦?”

“不去了,你一会儿还要去上书房,我直接就出宫了。”外面也一大堆事情呢。

反正表弟把这马车赶得挺稳的。

苏辰:“那好叭,过几天我出宫找你玩。”

察岱微笑挥手:“好。”

满满一车都是周大娘装的各种土里出产的物什,每个筐子周围都有稻草垫,顶部也有稻草覆盖,揭开草垫,新鲜的还带着泥土的花生气息跳跃在空气中。

这花生也是大棚种出来的?

旁边一筐土豆子个个带泥,还有青袍儿的玉米,水嫩的黄瓜,浅青的大圆茄子---

全是当季常见在寒冬腊月却十分珍贵稀罕的。

怪不得周大娘隔着几百里也要给他送过来这么些。

冷大厨和郑春喜看见这一车新鲜菜蔬,也斗稀罕的不得了。

土豆和玉米他们头一次见。

这瓜菜也比上贡的新鲜。

苏辰五月份回宫的时候,土豆还没熟,玉米倒是正当吃,却也没有往宫里捎。

“这玉米和花生拿清水煮煮便能吃,”苏辰给凑过来的俩人讲解,“土豆切块儿炖鸡最好,当然你们也可以用玉米块儿、土豆块儿、南瓜块儿做一个全素的炖菜。”

炖的土豆南瓜烂烂的,混揉进去玉米的浓香,稍加盐调味,甜口中浸着淡淡的咸,那也是十分美味哒。

想到太奶奶在病中,今天午后准备去探望的苏辰又交代:“素炖你们分在小汤锅里炖,多炖几锅,午时给慈宁宫送去一锅,还有给我阿玛也准备一份。”

---

李光地在乾清宫外面碰见了索额图。

前些日子回京之后,索额图就被遣回府中继续之前的闭门思过。

今日圣旨传召,也不知是好是坏。

等着觐见的时候,王鸿绪踏着台阶上来了。

三人一对目光便都有些不好的预感。

梁九功出来,看见三位大人笑眯眯地道:“大人们都到齐了,皇上传召呢。”

索额图这是回来后头一次进宫,迈过高大的门槛儿一瞧,嘿,还真是有几盆不错的绿植。

绿色映着灿盈盈的金色,挺赏心悦目。

抬头,看见了明珠,索额图脸上的笑容立刻消失。

把我和这老小子一起叫过来,康三又打什么主意呢?难道终于用不着明珠,想把他给弄下去了?

“南怀仁新收的那个徒弟萨利安,你们都知道吧。”

皇上悠闲的声音从上面传下来。

知,知道啊。

索额图抬抬头,辰亲王挺喜欢他的,总不能您因为宠爱一个儿子就爱屋及乌要给他封个官儿吧,那他头一个不同意。

笑面虎明珠脸上那令人如沐春风的笑意也没有了。

总有种不好的预感。

康熙看着下面臣子们的面色,说道:“朕有意了解西方的科技,打算来年选个船长,由传教士萨利安、闵明我等为向导,去游访西方列国并收集他们的书籍。几位爱卿,哪个愿意做这个船长啊?”

李光地:为什么有我?

王鸿绪:不会是得罪辰亲王被他给上眼药了吧。

索额图:呵呵,肯定是辰亲王出的主意。

明珠:我好像和他们没关系吧,皇上为什么把我和他们在一起?难不成,准备卸磨杀驴?

第123章 重视

看着面色各异的几个大臣,康熙心情极好,好整以暇的道:“难道你们素日的忠心都只是嘴上说说?这一点事情都不愿意为朕分忧?”

这是一点事情吗?

西洋那都是不毛之国,因为皇上喜欢南怀仁那些人鼓捣的机巧,他们多多少少都了解过西洋的事情,知道那里连像样的饭菜都没有。

明珠说:“皇上,西洋之国弹丸大小,物薄民瘠,全是一群未开化之徒,奴才以为他们的书籍没有什么值得珍藏的。到头来恐怕是投入多,回收少啊。”

“奴才认为明相说得有道理。”索额图赶紧附和。

皇上哪是让他们去当船长,真真是想到了另一个卸磨杀驴的好办法,一竿子被支到海洋的那头去了,他们这些年的经营岂不是不击而溃?

李光地和王鸿绪都没有吭声,他俩都看索额图眼色行事的,今天也被和两个巨头一起喊过来,不是他们和两大巨头在皇上的心中有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而是他们的行事引起的不满已经和两巨头等同了。

康熙看看他们,笑起来:“朕很少见两位爱卿齐心协力办事的模样,今儿个真是稀奇。”

索额图只有干干一笑,圆滑的明珠连笑都笑不出来了。

康熙招手,梁九功抱着一摞信上前,一封一封的分给这几位大人,康熙说道:“这是朕从南怀仁他们拿来的,你们都看看。”

至少被塞了三封信的四人拿着鬼画符一样的信,都摸不着哪儿是正哪儿是反。

也不知道皇上怎么就喜欢这些西洋人的东西。

见他们看不懂,康熙觉得这是个问题,他是对南怀仁等人的信任比较多,因为这些外邦人在他清朝的地方基本上不可能找到追随他们的,但他最信任的还是自家臣子。

比如真要出使西洋,就必须要跟着懂得外文的本国人。

这几个一脸糊涂的模样,让康熙动了将他们一股脑全都送出去的念头。

“忘了你们看不懂,”康熙开口,伸手向梁九功,随手拿出一封信拆开,用大致的意思把这上面的内容给他们念了念。

这是一封教皇写给闵明我的指示信,交代他了解大清的内容上至国家大事下至民间风俗,为此闵明我还写了一本介绍大清的书。

而其他传教士,包括南怀仁在内,基本上保持着一年一封和那个什么教廷的通信频率,他们甚至已经要干涉清朝内政了。

如果不是儿子提出他们也应该派船只去和西洋国家建交,康熙主动向那些传教士问的多了,还不知道他们的狼子野心。

教皇能派这么多触角到天下有人烟居住的地方,他一个大清皇帝还能逊于一个教派头子不成?

因此看过传教士们信件的康熙,派大臣出去的心已经是十足十的坚定了。

一封信念完,四个人都没有反应,康熙说道:“那些传教士的顶头上司都能称皇了啊,但在朕眼里,他们也不过是如同白莲教那样的只会蛊惑愚民的□□。这样的教派教皇都能派出来许多忠心之人,朕现在却无一人可用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