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同人)今天去找康熙认爹了没有(315)+番外

作者:藤萝浠月 阅读记录

胤礽不知道这有什么好看的,倒不如他买的几个精巧陶瓷有趣儿,这些有民间的娃娃,还有不少正在做各种工作的彩陶。

有个纺织女俑,釉彩明亮,神态如生,卖给他们的人说这是黄道婆纺织,胤礽伸出手指头转了转那个纺车,还能绕上线纺呢。

苏辰看着书抬手端茶,见保成在玩这个,好笑。

上一次他们在外面行走,这小家伙就喜欢这些民间的小玩意。

没想到长了两岁,还是这个性子。

“保成,你看看这个。”

胤礽丢下他的东西,和他哥并排坐着,看了眼疑惑道:“射罔?”

什么玩意?

苏辰又点了点底下的解释:“鸩毒。”

这一条记载的就是鸩毒的制取方法,用剥皮切快的乌头低温熬制而成,书上说在先时,人经常用这个涂抹在箭头上,中者几步便死。

乌头的毒,在苏辰想来只有□□。

这个制法就是□□的提取方法。

据他为数不多的自然科学知识判断,这应该是当今世界上最早的生物碱的提取方法了。

在他看来这本书科技价值巨大,正打算回去之后依旧交给张英,叫他们整理之后出版。

但保成的一句话提醒了他,“哥,如果这个出成书给大家都看见了,一些坏人想要做事就会方便很多。”

不同时代处理方法不同,这些东西在现代是可以公布的内容,但在此时,或许应该列为政府内部资料。

“那你看看这个,”苏辰又打开另一本,这本有作者,名为《三农纪》,记录中有鸡鸭猪鹅形态习性,是一本不那么完备的养殖书。

《三农纪》不仅可以印刷,还可以找到作者后让他联合具有丰富养殖经验的老农,做成一本专业性指导性双强的养殖书。

到时候,想吃鸡胸肉就不用专门浪费一只鸡了。

胤礽点头:“这本书很好。”

“作者叫张宗法,”苏辰把书前书后都翻遍了,也没有找到任何跟作者的家庭住址有关系信息,“这书应该增添一个前言,将作者所居住的省份、县治介绍一下的。只有一个名字,找这么个人不跟大海捞针似的?”

胤礽想了想,道:“曹子清如今在江宁,结识了不少明遗民和江南文人。像这等写书的,都会有些文名,我们不如转道江宁,让曹子清那些读书人的朋友帮咱们问问。”

顺便,看看江南的风景。

苏辰道:“好啊好啊。”

他也好奇曹寅在江宁协理制造局事务做得怎么样,“听阿玛说,去年年底,子清走了六礼,定的是一个姓顾的大户人家的姑娘,咱们也瞧瞧。”

曹寅本人就是个温润君子,再加上他还有个让他们家族名闻全世界的孙子曹雪芹,对他在离开京城之后在江南的经历,苏辰是很好奇的。

胤礽看他哥,“说让你成亲你抗拒的跟什么似的,现在却怎么如此关心曹子清的婚事?”

不会他哥---

胤礽都没有让那个可怕的想法冒出来。

不可能的,他哥跟曹子清也没有细细长长的相处时间。

而且,他哥也不会有那样的毛病。

苏辰都不知道,之后的几天里,他弟弟热衷于领他去找美女听歌玩乐,是出于这个担心。

他还以为即使有他的严密看管,弟弟又想发分枝叉子,听歌的时候保成说哪个漂亮可意他就给哪个找出一点不美之处来。

直接把胤礽和王老大都整得脑袋大了。

胤礽是担心他哥会走上歪路子被阿玛知道了打死,王老大则是到一地得罪一地的姑娘,还没到江宁,歌圈儿内部的就都知道有个专门砸场子的王老大。

在紫禁城的康熙收到另一个渠道暗卫递上来的信儿,又好笑又担心。

担心俩孩子没他看着学坏了,好笑辰儿长了这么大还一团的孩子气不谙世事。

将信收起来,康熙问没有得到指示还未下去的荣广:“辰儿的师父,还有没有半点消息?”

一个人总不能凭空蒸发了吧。

康熙其实有些怀疑,辰儿到现在都不接触女子,是跟他师父早年的教导有关,为此他还咨询了几个比较德高望重的道士。

然后那些道士告诉他说,的确是有些门派要求入门弟子保持童子身的,但不多,还给他提供几个要求弟子保持童子身的教门。

康熙对这些修道之人比较宽容,对此表示理解,但他还是希望能把辰儿的师父找回来,问个清楚也好对症下药。

皇上问起这个,荣广就有些愧疚了,自暗绣阁成立之后,他们没有办好的两件事全都和王爷有关。

而之所以有暗绣阁,还是当初为找回王爷而设的。

“回皇上的话,仍旧没有消息。”荣广低着头,惭愧非常。

康熙说道:“重点在辰儿他们师徒曾经居住过的那山周围放几个人,其他的人手就撤回来吧。”

这人在云游之前能让辰儿平安从千里迢迢的湖北来到京城,必是个真人,自己这些凡夫俗子的暗卫找不到对方也情有可原。

康熙写了一封信,交给荣广:“俩孩子要去江宁,你把这封信带给曹寅。”

根据曹寅的汇报,有顾景山的带领,他已经被江南士人广为接受,这是个让他带着自家孩子接触江南文人的好机会。

荣广退下去后,敬事房的顾问行端着绿头牌进来,康熙摆了摆手,让人退下。

今天皇上没有翻牌子。

六宫妃嫔得到消息之后,才都准备睡觉。

德妃手上的针线活儿倒是没停,旁边坐着的是她昔日同伴,万琉哈氏兆禾。

她已经二十二岁了,还没有被皇上宠幸一日,对比着如今已经两儿一女的德妃,她的人生简直是一个悲剧。

好在这些日子过来说话,德妃知晓她的意思也没有拒绝,还表示能帮会尽力一帮。

万琉哈氏起身行礼,归去前欲言又止。

第156章 交锋

万琉哈氏起身行礼,归去前欲言又止。

她还想从翊坤宫来永和宫。

德妃知道万琉哈氏是什么意思,但是她帮忙是能帮,帮到将人收到屋檐下就没有必要了,且不说亲姐妹有没有这么帮的,就算真的帮到那种地步人会感恩吗?

不会。

曾经位份一般的人现如今却是天差地别,德妃换位想想,如果是她她是不能服气。

所以她压根不会给自己找这个麻烦。

装作没有看见万琉哈氏想说什么,德妃转身对大宫女吩咐道:“小厨房有没有才做好的点心,给兆禾妹妹拿一些过去。”

大宫女说:“四阿哥喜欢吃豌豆黄,您让做的还有些。”

德妃点点头。

“不用了娘娘,”万琉哈氏笑说,“我这些日子吃得多,正想着吃得清淡一点呢,晚上也就不吃豌豆黄那样甜腻的东西了。”

但其实有多尴尬,只有她自己知道。

奈何形势比人强,一个子女都没有的她只能凭借往日亲近的情分和德妃打好关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