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同人)今天去找康熙认爹了没有(323)+番外

作者:藤萝浠月 阅读记录

顾景星心里的跳动都停顿了一瞬间。

正是外甥不明说,此二爷只可能是---太子。

国君英明神武文治武功皆有建树,储君又是如此的丰神俊朗,清朝是真真正正的稳定下来了。

想到此处,顾景星心里既有怅然,更有靴子落地之后的安定感。

当年吴三桂带头蓄发要恢复正统的时候,他何尝没有期望过?在那一时期跑出去为反清组织效命的人又何其多,最后却不过是个别人的繁华梦,一腔赤诚的人落得个一场寥落罢了。

顾景星心里正酸酸涩涩胀胀不知何滋味的时候,跪在席子旁边的素白女子向着他们哭泣道:“公子,请您搭救,只要能让小女子的父亲风光大葬,小女子为奴为婢都甘愿。”

愿意出五两银子丧葬费的那胖胖的公子被忽视了。

人群里有人说道:“公子有钱便出了吧,你去青楼里看个头牌的钱也不止百十两了。”

这是托儿吧。

但却很多人觉得这话有理,附和道:“是啊是啊,人家姑娘好歹是个清白人家的女儿啊。”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啊。”

苏辰好笑地看他们中间穿得最好的曹寅,大声问道:“你还去青楼?不是朝廷前几年就规定,官员不许去狎妓赌博吗?”

曹寅马上就接话道:“本官严格遵守朝廷命令,从来没有踏足过青楼一步。尔等不要胡言!”

官员!

躺在席子下的人脚趾头动了下。

胤礽注意到了,侧头小声道:“哥,那个死人是活人装的。”

他们之所以挤进来看热闹,就是他哥好奇,这卖身葬父的女子守着的到底是个真死人还是个假死人。

跟在后面唯恐这两个小爷被外面这些花俏手段骗到的王老大:---

他再一次提醒自己,这俩孩子根本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

别说被骗子骗,他们不骗骗子就是骗子积了阴德了。

一听说曹寅是官员,起哄的那些人群立刻消停很多。刚才想英雄救美的俩少年,也忙趁着没人注意到他们的时候悄悄溜走。

五两银子也跑了,素衣女子眼神里闪过一抹惋惜。

但如果她真能跟一个当官的走,岂不强如跟着家中兄弟行走江湖。

人群里的托儿和躺在地上的男人都想这个当官的赶紧离开,未想到他们的姐姐竟然膝行上前苦苦哀求起那个官儿来。

苏辰:被缠上了!

胤礽:顺势带走打入大牢,这一看就不是正儿八经卖身葬父的。

---

“老夫人,大爷带着一个卖身葬父的女人回来了。”身姿纤细容貌柔美的女子哭哭啼啼找过来,在孙氏床边跪下,“您可要给含烟做主啊。”

孙氏刚喝了药觉着好些,听到含烟的啼哭声只觉得太阳穴一阵一阵鼓着疼。

“哭什么哭,”孙氏低头训斥,“含烟,别忘了你的身份,你只是一个侍妾,子清身边要不要进新人,进什么新人,都不是你能置喙的。”

含烟收起哭声,揉着手里的帕子,喏喏道:“含烟知道。但是那些卖身葬父的女人,哪个正经了的?奴只是担心大爷被人骗。”

“这便不是你管的了。”

打发了含烟下去,孙氏才问身边人:“怎么子清还没有带小公子回来?”

老嬷嬷笑说:“奴婢出去瞧瞧。”

出去了一会儿,回来说道:“来了,老夫人,来了,马上就进了二门了。”

孙氏本来就穿着外衣的,闻言赶紧从床上下来,提上鞋拄着拐杖就到门外张望着。

不一时,看见两个熟悉的少年走进月亮门,孙氏马上就提步上前。

“少爷啊,”好久不见他们俩个,孙氏眼里不自觉的涌起泪花。

她自己的孩子早早的没了,当年便被选进宫照顾当时的三阿哥玄烨,于孙氏来说玄烨就和她自己的孩子一般。

后来那孩子登基,成为这天下之主,她也被放出宫,但一直都在京城和曹寅一起居住。

平日里,隔三差五的也能见见皇上。

早两年里皇上的孩子们长大了,逢年过节他们还去接她到宫里参宴。

这猛的一来到江宁,大半年不见这些孩子,孙氏心里早想了。

但她亦是清楚自己的身份,不敢说出这些冒撞的话来。

一时间被迎到屋里,孙氏身上的病几乎都不见了,一会儿吩咐上这个茶一会儿吩咐上那个点心,一会儿还要叫曹寅去酒楼定两桌最上等的席面来。

苏辰忙道:“孙奶奶,您别这么客气,叫家里的厨子做一些淮扬菜来吃吃就好了。”

“好好好,”就跟对待远行归来的孙子似的,他说的孙氏无有不应。

曹寅都成个画外人了,但他是高兴的,母亲这些日子一直郁郁的,看现在这样总算是放心了。

***

江宁城外一处园林之中,沿着中心的春平亭,四面布置着向外延伸的长案,案上陈列笔墨纸砚。

原来是这里的迎春花开了几树,园子主人开设迎春诗会,请的基本上都是江宁府的文人名流。

虽然隋青只是一个普通文人,但他家中颇有资产,经常召开诗会,近来又结交了天子近臣曹寅,因此如今他的诗会特别热闹。

甚至还有两三个书商主动过来,听说他们有渠道拿到朝廷书局正规的书号,聚会上一些文名平平又没有人脉的文人便不停的找他们。

他们最喜欢这种书商了,早几年的话甚至只要能说动他们就能能让他们出资刻印自己的书。

赚不赚钱根本不是这些文人考虑的事,他们要的是自己的文名能够传播甚至流传后世。

因此,书商们也最喜欢这种文名普通家世普通的书生们了。

但灵活变通的读书人很稀少,让他们写两个香艳本子就跟要了他们的命似的,却也不想想,他们写的那些之乎者也除了读书人会翻翻,谁还会瞧一眼?

罗涛就是这样一个想要找书商给他出书的普通读书人,能够进来金海苑这个诗会,都是他找了好多人的关系。

穿着出门时带的压箱底的一件崭新棉布衣服,觉得衣着没有不妥的罗涛捧着他的书稿在诗会上却遇到了很多人的冷眼。

偶尔有两个人看他是个新人想要结交一下,待拜读他的书稿一二页之后也都笑着到别处去了。

席间,主人隋青请大家赋诗,经众人点评为最优者可以得到三十两出书银,罗涛便非常卖力,但他绞尽脑汁写出来的一篇春赞连被人多看一眼都不曾就扔到了废纸堆里。

没办法,他只能跟这里的三个书商身上下功夫。

第一个书商看看罗涛的穿着,根本没有再多给上一个眼神。

第二书商连搭理罗涛的招呼都没有。

到第三个书商的时候,罗涛已经不抱什么信心了,这位姓方的书商却感兴趣道:“你说你的书稿是写的养猪心得?只有养猪吗?有没有养鱼养虾蟹的?”

好容易有人对自己的书感兴趣了,罗涛解释的十分殷切:“我家中世代务农,自我爷爷起养猪,赚了些让我读书认字的银子,我却没有那个科考的天分,五六年前便回家中和祖父、父亲一起养猪。这书上的东西,都是我们家祖孙三代养猪的经验,有些甚至弥足珍贵。”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