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同人)今天去找康熙认爹了没有(335)+番外

作者:藤萝浠月 阅读记录

比如赏赐,就不能不赏。

而每次赏赐,不得以十两银子为基数?

赏个一两二两的,臣子们好意思要他还不好意思给呢。

正考虑着,越来越温润如玉温雅谦谦的太子走了进来,康熙把自己刚才看的话本压在奏折下面。

胤礽:别藏了,已经看见了。

康熙问道:“保成啊,朕交代你的事办好了?”

随着保清和保成长大,一些重要大臣家的喜丧,他都会派这两个儿子出面送些东西。

一般用不到太子,满朝也仅有四个能被康熙重视到需要太子出面的。

今天让去的,就是苏完瓜尔佳氏石府。

石文柄现任正白旗汉军都统,依然驻防在杭州,其妻是爱新觉罗家的女儿,代善的曾孙女。

按照辈分来说,和胤礽是平辈的一个远房堂姐。

而从石文柄那一方的亲戚关系来说,亦是八旗贵族大姓。

因此石家是康熙为胤礽选的太子妃第一人选,又因着石文柄常年在外,这些年他对石家非常优容。

胤礽猜到了阿玛的意思,去石家给那位按照辈分他该叫作堂姐的老夫人送礼时,态度十分谦恭。

约莫石家也有些猜到了,他过去的时候还不见府上姑娘,出来的时候却是偶遇了一位。

应该是石家的姑娘,但对方冷着一张脸,给了胤礽一种他欠她什么的感觉,很轻易地就让他想起了阿玛册封的第二任皇后钮钴禄氏。

不过,因为这一点事,还是人家姑娘对他态度不热情的,胤礽不觉得自己该跟阿玛提起,便回道:“很顺利,石家人都挺高兴的。”

康熙:就这?

第166章 入股

“行,这些日子你可以多出门走走,”康熙也没有多问,只是吩咐儿子,“带着你哥一起,朕让人查过了,他们这几家都有喜丧大事,到时你们就代替阿玛过去看看。”

该慰问的慰问,该认识的认识。

胤礽这才疑惑了,阿玛推给他的是一张单子,列了这些人家或是嫡孙娶媳或是老人大寿的日子。

“阿玛,您这是?”

康熙说道:“本来今年就应该给你哥和保清定下婚事,但因着孝懿皇后的孝期,又不得不往后推两年,但你哥年纪不小了,不娶嫡福晋的话身边也必须有两个伺候的人。”

同时正妻人选提前定下,一出孝就给儿子准备大婚事宜。

胤礽:“儿子明白了。可是阿玛,您这是让我哥先选出他喜欢的再赐婚?”

“你哥从小被他师父教了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总有些离经叛道,”康熙如此说道,“虽然如此,到底他是朕的儿子,能不委屈他朕便不让他委屈。”

让儿子选个自己喜欢的女子,他这个阿玛还是能做得到的。

胤礽忍笑道:“是。本来选秀就是咱们先选了再由秀女们自由婚嫁,这般也不算坏了规矩。”

“是啊,”康熙看着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太子,神色满意,“你的婚事,依着你哥的例,在阿玛圈出来的人家之中,你可以挑选自己满意的女子。”

胤礽:合着我还是沾我哥光呗。

“阿玛,您让我去石家给老夫人送贺礼,就有这个打算?”

康熙摇头,直言:“你是太子,太子妃人选事关国体,一定要慎重选择,石家,只是阿玛看好的第一等人选。”

因为辰儿的例在前,才决定叫太子提前跟石家接触,希望这种接触中能让他见见石家女儿。

毕竟他一跟辰儿提起赐婚,那孩子就说不要盲婚哑嫁。

咱不盲婚哑嫁,叫你们先都利用各种光明正大的机会瞧一瞧。

这就是没有皇后的麻烦之处,如果有皇后,叫皇后把人家姑娘宣诏进来,给自家儿子看看也就方便多了。

胤礽将单子上的人家看到了最后一个,好奇问道:“阿玛,怎么这些人家没有一家满族大姓?”

让他哥和汉族联姻吗?

康熙喝了一口茶,双手捧着茶杯,说道:“你哥小小年纪封王,到底是有些扎眼的。朕不想你们兄弟俩以后因别人的挑拨而兄弟反目,汉族大姓不少,有许多底蕴深厚的,对辰儿来说,这样的人家正好。”

若是从满族大姓中给儿子择妻,那就需要找那些家世不显赫的,但康熙觉得,小户人家教养出来的女儿,很可能不会帮他儿子料理好诺大的一个王府。

胤礽:“可是我哥似乎不太喜欢汉族的大地主家庭氛围,之前我们一路从南而来,见过一件因为裹脚而害死了女儿的案子,我哥非常不喜。他在江南的那几家厂子,现在一条新增的要求就是,大脚女人优先招聘。”

康熙一阵沉默。

明明他是皇帝,整个天下都是他的,怎么也在给儿子娶媳妇这件事情上,捉襟见肘起来?

好想扒拉来去,也没有多少优秀女子可给自家儿子挑选的。

康熙说道:“你哥是想法太天真了。”

他早就看出来辰儿不喜欢汉族裹脚的陋习,但他不想再跟汉族地主阶层有什么不愉快,看出来儿子想恢复以前的放脚要求,也装作没看见。

因为一个头发的事,满汉之间的矛盾已经很深了。

只不过,康熙现在有种选择失误的感觉。

难不成到最后,在这天底下竟找不出一个能叫儿子入眼的姑娘?

虽然他可以随意给儿子指一个嫡福晋,但深受夫妻不合之苦的康熙,并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在家里的日子好过起来之后,还不得不面对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妻子。

见阿玛沉默的有点久,胤礽说道:“这样吧,儿子先和大哥在外面走动走动。总归这两年又不能成亲,不急于一时。”

操碎了心的康熙点头:“也只有如此了。”

“保成,还有一件事。”

胤礽等了会儿,也没听到阿玛开口,主动问道:“阿玛,您还有什么要交代的?”

“这颗琉璃珠子,你们是从哪里得来的?”

看见阿玛从桌子下面的抽屉里,拿出来由一条暗红色梅花络子装饰的海蓝色琉璃珠,胤礽惊讶道:“这珠子怎么在阿玛这儿?今天早晨我哥还问我有没有看见这东西。”

接着说道:“这是我们在福建海港停下来歇息的一晚,有个老爷子送给我哥的。那老爷子说跟我们俩有缘,也给了儿子一样东西。”

什么东西?

胤礽道:“好像是一把木梳,木梳有机关,可以射出针来。据那老爷子说,是行走江湖保命之利器。”

想起小时候见到过的一幕,本只是有些怀疑的康熙维持不住表面的平静,语速焦急道:“是什么样的木梳,拿过来给朕看看。”

***

郑宅外,在这里已经居住了快一年的郑克塽没有什么朋友,闲暇时就喜欢坐在门外的大榕树下看书。

斑驳的阳光洒落在身上,有种难得的岁月静好的安宁。

郑克塽还算喜欢现在的生活,旁边一壶茶手里一本书能消磨半天的时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