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同人)今天去找康熙认爹了没有(457)+番外

作者:藤萝浠月 阅读记录

漠北贵族们见皇上如此礼遇,自是感激不尽。

后面的赐酒,康熙便让辰儿代替,于是漠南盟旗的王公们也不觉得自家被忽视。

筵席上有一道罕见的菜肴,翠绿翠绿的,圆嘟嘟,一个个挺喜人,但仔细瞧瞧才发现这就是窝窝头。

很多人都在心中嘀咕,怎么皇上家的御宴,还有窝窝头这样的东西?

而赶来看会盟的民众,也每人收到一个军士们发给他们的窝窝头,他们就只有感激了。

窝窝头对他们来说也是比较珍贵的好东西,更何况,这是御厨蒸出来的窝窝头,吃一口果然不同凡响。

纳木扎搞不懂辰儿又在玩什么把戏,他尝了尝,立刻就吃出来这就是红薯叶子窝窝头,跟辰儿上次在巴林做客的时候建议他们吃的红薯叶子馒头有异曲同工之妙。

苏辰带着酒,小狗牙也提着一个银制大酒壶,父子俩行到纳木扎这一席,被表舅问了,他笑道:“这主要是给察珲多尔济他们吃的,漠北也能种红薯,想要富,先种红薯后中树。”

纳木扎:---

同桌的巴林贵族们:---

哎呦喂,还得是辰亲王,到哪儿都想着富。

察珲多尔济果然吃了这道朴实无华的红薯叶窝窝头,这个窝窝头口感松软,搭配放在旁边的蒜汁儿,竟然是意想不到的好吃。

察珲多尔济好奇询问,早就被辰亲王打点了梁九功笑着给予详细的解释,随后又说明红薯的其他好处。

比如产量大,比如不择地。

再比如可以做粉条子。

察珲多尔济的眼睛亮了。

皇上手中有如此好物,可否赐予臣下一些。

康熙笑道:“当然可以。”

头一天的会盟参拜顺利结束,第二天五月初六,在多伦诺尔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本来的兵种是按照蒙古兵、八旗兵和绿营兵分类。

但不是有苏辰吗?

他又又又提建议了,这样分很容易让人有民族之别,不如就按照步兵、骑兵、炮兵、火抢兵这样来分。

康熙又是想了想,同意了。

初六的阅兵更让人激动,各兵种按照类别排列,竟然组成了一个蜿蜒十几里的长龙,走在最前面的就是火抢兵。

虽然只有三百多人,但三百多火抢兵冲天发抢闹出来的动静却是最迫人的。

本来后面不服他们走在最前面的步行兵,听着震耳欲聋的抢声,马上自觉归于弟弟角色,看着火抢兵发抢之后下去的身影,一个个的忍不住抛媚眼。

火抢竟然有这样的威力。

广大步兵们在心底发下宏愿,这辈子一定要摸到抢。

而且火抢兵现在是皇上的亲兵,那是近臣,能当上火抢兵也意味着此生的从军生涯巅峰,所以为了火抢营,冲啊。

接下来的步兵阵法演练,堪称气势如虹。

康熙非常满意,叫来操练步军的几位将领,当场表扬,还赏赐了黄马褂。

阿南达:嫉妒。

虽然他的黄马褂多的都能每天一件换着穿了。

压力给到后面的骑兵,一个个身穿铠甲的骑兵,只能使出十二分力气演练,免得堕了自家威势。

最后的炮兵:我们不介意,因为我们有很多大炮,一炮戳过去,多少英勇的你们都得玩完。

苏辰凑到宋荦身边:“怎么样,画得怎么样?”

宋荦从身后拿出来一张刚才画好的阅兵图,苏辰看到上面的自己笑得跟个傻子似的,质问宋荦:“你是故意的吗宋大人?”

宋荦笑道:“微臣可不敢,只是这是皇上的神态最威严的时刻,微臣才取这个场景作画。”

苏辰哼了一声,卷卷拿了回去。

宋荦笑得更开心,看看现场,舔舔笔低头继续画。

阅兵结束之后,这场盛大的会盟就此结束,散场后也不寥落,毕竟王公们都是满载而归,而朝廷这边增添了很多官职空位。

回去大家都有得忙了。

安排自家人是很重要的。

消息灵通的官员听说了辰亲王正叫人找甜菜的事,还听说甜菜可以做白糖,而甜菜最适合生长的区域就是蒙古,不出十年这边将是又一个富饶区域。

要安排人,得尽早。

亲自带着骑兵参加了阅兵的胤褆踌躇满志,这两天他过得很愉快,不过徐先生提醒他应该在漠北安排一批自己的官员时,他有些心塞了。

第244章 途中

“回去再说吧。”胤褆说道,“况且我现在提这个,我阿玛也不一定能同意。”

再说了,他还没有到外面办事,根本没认识多少官员。

让他推荐他推荐谁去啊?

徐先生第一次看见大阿哥这么懒惰的“争家产”的人,说道:“您现在不把握这个时机,到京城就晚了。不管推荐谁,以后那个人还能不承您的情?”

胤褆犹豫会儿,道:“我连一个会试名单都没有。”

徐先生笑得神秘:“没关系,微臣有啊。”

*

多伦会盟结束之后的第三天,康熙晓谕蒙古的大贵族们之后,御驾回銮,因为心情不错,途中经过风景壮丽的所在他们都要停留下来赏景。

顺便,勘测一下基址。

方迦准备到北京生活,一路跟随,于是勘测基址的活儿都由他的徒弟绿芒来。

绿芒虽然因为觉得辰亲王不是好人而不太情愿,但勘测起来非常非常认真,从在漠南划定围场到确定多座行宫的基址都是由绿芒带头完成的。

苏辰偶尔打个下手,弘景的动物朋友们也没少帮忙。

一路上行程不紧不慢,到达距离北京城最近的驿站时,已经来到康熙二十九的十月份。

寒风萧瑟,吹彻了大地上的最后一点绿色。

不过到了京城郊外,却还能看见卖新鲜菜蔬的人,苏辰坐车坐得浑身僵硬,带着小狗牙下去买菜。

一问价格也惊讶了,很新鲜的一把小油菜,竟然只要十八文钱。

卖菜的大哥笑道:“这算什么,等到快要过年的时候,各家种的大棚菜上市,这价格更低。前两年种菜还有赚头,这一年多来都是微薄小利了。”

“您知道吗?东面和北面都要兴建码头呢,山西那边的煤多,大棚菜也多,到时候我们这些小散户,自己种菜还不如坐船去批发他们的菜呢。”

苏辰听着这一个人的打算安排,却似乎看见了一个时代的缓慢变化。

除了小油菜,又买了些土豆子、平菇。

骑马回到进京城的大部队,苏辰就去做蔬菜粥,小弘景跑到皇爷爷身旁,叽叽呱呱地说他们这一路上的见闻。

京城的繁华一如往昔,康熙心底对太子这将近两年的兢兢业业非常满意。

时近中午,御驾停留在距离京城还有十里的地方休息,不多久,前方有十余人骑马奔来。

能看到马上的人影时,小弘景跑到正在旁边做饭的苏辰跟前,高兴地传话道:“爹,我看到二叔和三叔了,还有两个不认识的人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