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同人)今天去找康熙认爹了没有(469)+番外

作者:藤萝浠月 阅读记录

宫里还没有要他们的供应,苏辰就想用这个测试一下李煦,若不老实,必要狠狠敲打他一番。

不让阿玛用李煦什么的,他自觉自己没有这么大的脸,连阿玛的喜好都要管。

胤礽笑他哥,“你不喜欢李煦阿玛都看得出来。”

小弘景坐在中间,捧着一块大面包一口一口啃着,听着他爹和二叔说话,大眼睛闪闪的。

苏辰摸了下儿子的脑袋,可不想儿子觉得他爹还是个幼稚的人,说道:“李煦为人勤勤恳恳,我有什么不喜欢他的?就是担心阿玛太信任他,把他心养大了。”

李曹两家在雍正时期的没落,跟他们积极参与皇子夺嫡有关,后期见太子复起无望,直接就站到名声极大的八爷党那边。

老四上位能不搞他们?

马车咕噜咕噜走到外城。

苏辰和胤礽下来,小弘景在中间一边一个牵着他们荡秋千。

雪不怎么下了,街上各家店铺门口有很多扫雪的人,如果忽略偶尔能看见瑟缩着肩膀乞讨的老人小孩儿的话,这还真是盛世的景象。

“城外的抚孤院倒闭了?”苏辰皱眉问道。

抚孤院一开始只是朝廷设的补充机构,关注的人不多,这个也不是政绩指标,官员们很不操心。

他们只管操心让进城没有穷人就对了。

但苏辰的粉饼厂有盈利之后,每年都给抚孤院捐钱,他也经常跟阿玛提起,渐渐地抚孤院才进入众人视野。

现在的人做善事,在苏辰之前,会把钱捐给抚孤院的很少,向寺庙卷香油钱、施粥、造桥铺路才是他们的常规操作。

而且抚孤院也没有后世一些管理不当的福利院会有的弊端,现在的人口买卖合法,一般有价值的人都不会进入抚孤院,没有孩子的□□都不回来到抚孤院,也就是说抚孤院都是身体有残缺的小孩儿或者不能自食其力的老人。

所以看管这地方的人很烦的,要不是朝廷都要用这个彰显本朝盛世,根本不会有抚孤院的诞生。

苏辰开始关注抚孤院之后,渐渐开始有妇人直接向他们捐钱,有钱了自然就会惹人惹是非,在任用管理人这方面也就很重要了。

这时候苏辰采取的手法跟他阿玛差不多,安插心腹,分派到四城抚孤院的人基本上都是他信任的宫里一辈子没嫁人出宫后无处可去的嬷嬷。

多年发展,抚孤院收养的孤儿老人早已很成规模,铅笔厂、玻璃厂都定期定量向他们派工的。

苏辰觉得他走的时候都没有怎么看见孤儿了,怎么现在倒是又有了?

“看看去。”

又看见一个瑟瑟缩缩的小孩儿沿着街边走过去,苏辰叫上了保成。

胤礽每天也是七事八事,很久没有关心京城四城的抚孤院情况,当下跟着他哥一起走着跟上那小孩儿。

小孩儿发现有人跟踪他,转头看一眼,瞬间跟个大耗子一样顺着墙根儿直窜。

苏辰:---

小弘景一边追一边喊:“喂喂,你别走,我有好吃哒。”

终于三人把小孩儿围堵在了一个墙角。

“我们就是有话问问你,你跑什么?”

小孩儿头上盖着一个破布片子,原来应该是个兜帽,但已经烂得不成样子了,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捡来的。

小孩儿见跑不了,只好怯生生地抬起头,苏辰才发现,这竟然是一个黑皮肤的小孩儿。

苏辰真被震惊到了,偷渡来的?

现在的出入境制度只会比后世更严格,好些传教士、外商,朝廷不让他们进,他们在外面盘旋一两年连广州城都进不了,更别提跑到北京。

胤礽说道:“难道是谁家逃出来的乌奴?”

自康熙二十四年广东十三行开市,入境政策也有所放松之后,乌奴进入内陆市场,内陆人家逐渐开始使用成本更低的乌奴。

朝廷还没有来得及修订相关法律,乌奴的境遇一般都比较悲惨,而且黑奴贸易早在十五世纪就已经开始,苏辰想管也有心无力。

“走吧,我们请你吃顿饭。”苏辰对小孩儿说道。

小孩儿突出的大眼睛在他身上停停,又在胤礽身上停停,最后看着小弘景,说道:“我不是乌奴,我爹是汉人,他还有功名。”

这话说得带着南方苏州的口音,特地道,半点不像南怀仁那些半吊子。

苏辰看了眼保成:能说这么熟练的汉话,很大概率是真的。

随便在前面找了一家小饭馆,苏辰他们一家人带着刚刚认识的小朋友何念祖,要了两碟菜几碗面在大堂的位置坐下来。

“你爹叫什么名字?”苏辰问道。

小弘景递给何念祖一个奶糖,何念祖闻到油纸也阻挡不住的香甜味道,口水哗哗的,但他愣是忍着没吃先回答了苏辰的问题:“我爹叫何旭光,他是康熙八年的秀才。”

秀才啊,难道是一直考不中,就跑出去做生意了?

何念祖的叙述,跟苏辰所猜想的差不多。何旭光考中秀才后,考举人又考了两次,把家里考得一贫如洗,且当年三藩之乱正烈,南方大地有一多半都陷于战火之中,为了家中生计,何旭光跟疑惑人从福建出海,想的是到南洋淘一笔金。

可是出去之后,一切就都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了,偷偷出海做生意的华人跟没爹没娘的孩子一个样,在外面的地方也没有比黑奴好多少。

何旭光跟村中同伴是在东南亚的海上因海盗打劫失散的,后来被一些西牙人抓住,在一个无名小岛上做劳工。

识字的何旭光跟只知道麻木干活儿的那些人不一样,他有意识学习,很快就掌握了当地混杂的好几种人口的语言。

再然后,他就被一个西牙人小长官提拔,带着他在岛上找的黑人妻子和刚出生的儿子,去给那个长官做秘书工作。

这一家人的生活是经常在东南亚各个岛屿上游走的。

直到朝廷开放了广东、福建等通商港口,何旭光产生归乡的念头,不过他对在困难中救过他命一直与他相互扶持的妻子感情很深,深知家乡人不容外族的他不敢轻言回乡。

康熙二十六年,何旭光通过一个福建海商跟家人取得联系,促使他下定了回乡决心。

当年提拔他的那个西牙小长官,此时已经成为西牙大本营马岛上的小头目,在马岛,华人是最低等的种族,狡诈、善变等一系列不好的品行都默认跟华商等同。

何旭光回乡的想法被那人得知,他表示何旭光是他的奴仆私人财产,杀了他也不会让他回到清朝。

何旭光只好再做打算,他在中间找了很多人说和,把多年的积攒都花得一干二净却也没有得到那人松口,最后决定在几个华商朋友的帮助下逃离。

有到马岛上经商的国人告知过何旭光,如今皇上的长子辰亲王就是个实打实的商人,很维护他们商人的利益,广东的海关镇守就有跟辰亲王通信的私人渠道,叫何旭光一家在广东入港之后直接向那边的海关镇守求助。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