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今天去找康熙认爹了没有(88)+番外
苏辰看他前面的手推车上用翠绿的槐树叶子,盖着一片白花花的东西,翻身下马到跟前问道:“大叔,你这次卖的是什么?”
汉子笑着扒拉开一片绿叶子,道:“也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年长在咱们村口的,和那槐树一模一样,开着的却是白色的花,去年我们摘来做饼子吃,竟然很是香甜。今年夏天见它开的热闹,便摘一些来到城中卖卖。”
苏辰拿起两朵,放到鼻子边嗅了嗅,很熟悉的槐花清甜味,这就是据说到乾隆朝才传到国内的洋槐吧。
不想现在就有了。
“怎么卖的?”苏辰问道,他打算买几斤。
“我这个筐,一筐子十文钱。”汉子拿起上面扣着的一个竹筐,说到价格的时候还有些忐忑,怕被骂奸诈。
苏辰什么都没说,只道:“给我装一筐吧。”
汉子给按了结结实实的一筐子,然而苏辰手边没有装东西的袋子,把筐子给买走吧,接下来人家的生意还怎么做?
再说他一打开荷包才发现,出宫之前叫复康装的铜钱已经在买野莓果的时候,花差不多了。
“你这一车我都要了多少钱?”苏辰问道。
汉子惊讶,劝道:“这个槐花不能单吃,又不能隔夜放,你全要了吃不完岂不全扔了?”
回家肯定还得挨打,尽管如今看起来这小孩的家境不像他之前猜的那么差,但白扔钱哪有不挨打的?
苏辰笑道:“没什么,我家里的人多,三两处分一分也就没有了。”
见他说的肯定,另一边的大孩子没有阻止,汉子这才道:“你全要就便宜些,这一车给我二百文钱便是。”
苏辰再次道:“带车呢?”
汉子:……
“我这手推车好几年了,不值钱。”他真不想欺负小孩儿。
苏辰道:“便按二手车的价格算。”
“那好吧,”汉子想了想,说道:“这些总共一两银子。”
---
下午申初,西华门的侍卫正要换班,就看见早晨只带一个侍卫出宫的辰亲王回来了,早晨给辰亲王牵马的侍卫同僚,现在手里推着一辆经常在外城的出入城门口看见的,手推车。
手推车上洁白、清绿,这颜色在明亮的阳光下跳跃着,竟十分沁人心脾。
侍卫们见了礼,因辰亲王经常走西华门出宫,在这里轮班的侍卫都比较熟悉他,便有一个人笑着问道:“王爷这是买的什么,像是槐花,颜色却又不对。”
在宫门口值班的侍卫家世一般都是很普通的旗人家,非是五谷不分的子弟,能认出来这是槐花并不奇怪。
第54章 穷皇帝
苏辰说道:“这应该是西洋的槐花,比咱们自家的槐花味道好一些。”
这是能吃的?
侍卫们眼睛都有些突,辰亲王还真是和传言中一般爱吃。
花也要吃。
苏辰成功给自己“大才”的名声上,又添上一抹肯吃的不和谐色彩。
乾清宫,康熙还在和臣子们议着事,内阁、工部、户部的尽皆到场,商量的就是靳辅在四月份实地勘察之后,上来的好几封治河折子。
康熙的意思,尽量给河务上拨款,便是户部的地缝都扫干净了也要保证修河的钱。
户部一如既往的在哭穷,并以治河无用为借口推脱,说不如将治河的进程稍微往后打两年,至少等平三藩的战事结束了。
康熙想往他脑袋上摔奏折,如果能拖,他闲的非要在这个时候修河,黄淮烂坏,不仅危害两岸百姓,还会影响漕运。
漕运不能通畅,前线将士的粮草从何而来?
户部尚书说完就知道自己说了蠢话,然后闭口不言了。
康熙看向工部:“在山西的水泥厂坊,可都顺利。”
工部尚书点头道:“顺利,但是,咱们刚刚成立的公路司,还要往城外继续扩修,这钱、”
朝廷实在是没钱,京城的四条城门主道路,也不过是为了皇上面子好看,最远修到的不过是十几里外的地方。
康熙说道:“先治河,路可以等。”
那好吧,工部尚书就忘说其实也没多少钱了。
他为难道:“那几个厂坊才建起来不到俩月,总共也没有二十万两的银子。”
“有多少算多少,”康熙一言定了调子,“不够的,朕再筹。”
外面,苏辰躲着听了会儿,叹着气向御膳房去了。
打算来和皇上报备一声的察岱没敢偷听议政,见表弟离开,就跟着他一起过去御膳房。
苏辰对察岱说:“表哥,这些槐花我打算叫御厨蒸一蒸,你在宫里吃过再走,另外给姥爷姥姥捎些回去。差点忘了,还有二姥爷。”
小表弟这每次都得意外想起二叔爷的样子,让察岱绷不住笑了下。
忙碌而有秩序的御膳房内,小太监看见辰亲王,赶紧跑去通知正在做桂花糖的冷御厨,轻声喊道:“冷师傅冷师傅,辰亲王来了。”
“嗯?”冷御厨一下子想起来,放下手里淡黄香甜的桂花糖就转身,眼睛迅速定位到辰亲王,解着围裙小跑着到跟前便是一礼。
“王爷,您要的那个蒸蛋糕,奴才已经做好了。”
想起昨天傍晚辰亲王过来御膳房就找白案师傅,冷御厨还觉得有些不真实。
辰亲王是经常来御膳房,但都是郑大厨那几个总厨接待,自己在远处能看到辰亲王面目的次数都少。
昨天,这位爷来了,说“我给你一个方子,明儿你给我蒸出来个盘子大的蛋糕,我有用的”。
冷御厨没见过这样的方子,蒸了两次出来的那蒸蛋糕才能看了。
苏辰把自己带来的莓果交给冷御厨,说道:“这个你给我先保存着,然后一半儿给我煮成果酱吧。”
“王爷放心,一定给您办的妥妥当当。”冷御厨双手抱着竹篮子,笑着答应。
“不能让保成知道。”苏辰再次交代。
冷御厨保证,绝对不让人说出去。
这时候郑春喜才笑着过来,指着外面的一车雪白槐花,问道:“王爷,您带来的那些雪槐花,怎么处置?”
雪槐花!
这个名字好听,苏辰笑着道:“劳烦郑大厨给蒸一蒸。”
“蒸?”郑春喜一个大御厨,他是完全不会蒸菜的,听都没有听过。
苏辰想了想,问道:“没吃过蒸菜?”
郑春喜头摇的拨浪鼓似的,笑道:“别说吃过,奴才听也没有听过啊。”
难道现在的民间还没有蒸菜?或者郑大厨出身比较好,才没有吃过蒸菜?
不过这不重要,苏辰说道:“把槐花清洗干净,控水,撒一层面粉拌匀,然后上锅蒸两刻钟,出锅之后和料汁拌一拌或者烧油加一点辣子炒炒也可。”
郑春喜认真听着,发现又是很简单的菜,应该是王爷以前在民间的时候吃的:“奴才知道了,王爷您就擎好吧。”
这调皮话说的颇有种民间饭馆的感觉。
苏辰笑着摆摆手,和察岱再去正大光明殿,阿玛和那些臣子已经不在了,一群小太监正在擦洗对着殿门的那把金色龙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