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女炮灰[快穿](1378)
萧遥在外已经一个多月了,十分担心皇帝,哪里愿意多等?
当即摇头,谢过袁征的好意,便马上带领大军回京。
安公子看着瘦了一圈的萧遥,心疼得不行,也劝萧遥多休息。
萧遥摇了摇头:“不碍事,我先前只是太累了。”
房止善关心地看向她:“公主,便是推辞一两日回京也无甚大事,何不多休息几日?”
他从小认识公主,还是第一次看到公主如此消瘦的模样。
便是她当日与蓝时迁大婚,遭受了那般的羞辱,狼狈回宫,也没有眼下这被疲惫与消瘦。
萧遥摇摇头:“我事多,不等了。且一路上坐在马车内,也等于歇着了。”
安公子听了这话,想起上元节那夜,萧遥身边的宫女说她制定了计划读书,做不完是不能出来玩的,眼睛一热,差点掉下泪来。
公主她,实在太苦了。
她过的日子,比普通大臣家的闺阁千金还不如。
那些千金,起码能偷得浮生半日闲,而公主呢,不说半日闲,便是一个时辰也是不得闲的。
房止善说道:“既公主坚持,那便出发罢,一路上多注意些便罢。”又端详萧遥的脸,笑着说道,“公主此番得偿所愿,想必心情极佳,说不定能抵抗疾病。”
萧遥微微一笑,眼角眉梢却带着几分极轻极淡的忧愁,嘴上轻轻地道:“若真是得偿所愿就好了。”
她说得小声,说完便转移了话题。
然而耳尖的几个人,都听到了她的话。
只是见她转移话题不肯说,知道她不想讨论这个,便都假装不曾听见。
因萧遥坚持,大军便出发,一路北上。
离开黄河沿岸时,萧遥的身体已然好了起来,她便再次率领大军顺便剿匪。
一路回来一路剿匪,接连肃清了沿路上所有的山贼。
有那等臭名昭著的山贼,即便需要绕道,萧遥也率军攻打,直接将山贼一锅端了。
房止善、安公子与张公子等人先前未曾跟着萧遥,故不知她作战如何,这次跟着,亲眼看着她指挥士兵攻打山贼,而本人则身先士卒,骑在高头大马上,挥刀冲锋陷阵,都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当然,更多的是自惭形秽。
他们乃七尺男儿,可竟比不上一个长在深宫中的公主!
着实没脸面对公主。
安公子想得多,甚至起了弃文从军的心思。
袁征与萧遥并肩作战,充当了何细君当初那个位置,心情十分愉快。
再看到安公子自惭形秽的神色,更是心情飞扬。
萧遥一路打着回京城,沿路上声望大涨。
许多饱受山贼劫匪之苦的普通百姓以及行商心中十分感激她,在心中称她为军神。
当然,也有一些不好的声音,那便是一些镖局了。
沿途的劫匪山贼都没了,他们镖局的生意便不怎么好了。
不过这只是极少数,许多镖局都是有良心的,得知此事,觉得便是生意变差,也甘之如饴——劫掠老百姓的山寨少了,怎么说也是一件好事。
萧遥回到宫中,看到老皇帝,眼泪一下子下来了。
老皇帝比之前瘦了很多,精神越发不济了。
老皇帝看到萧遥,也是眼圈发红,很是难过地说道:“我的遥遥,你受苦了。是父皇对不住你,让你肩上扛了这许多重担。”
萧遥摇摇头,哽咽道:“没什么,我愿意扛。”说完见皇帝还是一脸愧疚地看着自己,认为自己是为了安慰他才说的,就道,
“是真的。此番出京一趟,去了许多地方,见贪官污吏横行,只可惜我没有时间一一处理。后来我便明白了,这天下,我自己看着才放心。”
这话在一个皇帝面前说,有些大逆不道,但萧遥知道,皇帝是不会与她见怪的。
萧家人丁单薄,注定不是一个宫斗与猜忌的皇室。
皇帝果然没有放在心上,不住地点头:“你有此想法极好!”一叹,又道,
“父皇也就这几天的事了,遥遥,对不起。父皇没能多陪你几年,也没法手把手教你太多东西。但是,父皇相信,父皇的遥遥很聪明,她会自己学会的。”
萧遥的眼眶再次泛红,泪水不住地从眼中滑落,泣不成声:“父皇——”
皇帝帮她擦眼泪,口中说道:“遥遥不哭,父皇便是在天上,亦会看着你的。”
萧遥摇摇头,眼泪还是纷纷滑落。
在天上看着,不过是欺骗人的话。
皇帝见她实在难过,便转移了话题:“遥遥,你此去南方,可与陈振军联系上了,他是如何说的?”
萧遥道:“陈振军是可靠的,说若到时有需要,必会助我一臂之力。”
皇帝听毕,放下心来,不住地点头:“那就好,那就好。”
第343章
萧遥没有说话,虽然陈振军忠于皇家值得高兴,可是此时此刻看着皇帝萎靡的脸,她实在高兴不起来。
皇帝又道:“历来是皇子继位的,可你弟弟体弱多病,距离长大成人还得十多年,这天下等不起。等他长大了,你定已坐稳皇位,再换皇帝或有乱状,因此不必把皇位让给你弟弟了,便让他做个富贵闲人。”
萧遥点点头。
皇帝喘了喘气,又道:“父皇有一个要求。”
萧遥道:“父皇你说罢。”
皇帝刚想说,结果一张嘴就是一阵剧烈的咳。
萧遥连忙上去拍他的背。
皇帝咳了一阵,终于缓过来了,才道:“你百年之后,若皇位仍在,必须交给萧家人。也就是说,你的子嗣,必须姓萧。”
萧遥对此没有任何异议,她还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有子嗣呢,便有便姓萧,若没有,便从小皇子的后人中选一位出来,倒不是什么为难事。
皇帝见萧遥听话,欣慰地点点头,又道:“朕时日无多,明日便会提及立皇太女并立储事宜,你权当什么也不知,只心心里有准备便罢。”
萧遥再次点头。
还是那个雅致的书房中,刑部侍郎道:“公子,公主此番赈灾,名声大振,不仅于百姓中广为传唱,便是在江南一带的读书人中,也有口皆碑,若长此以往,只怕不妙。不若我等——”
他说到这里,露出森然之色,即便没有再说下去,也表达出了相应的意思。
他想买凶杀掉公主,因为公主已成气候。
公子摇摇头说道:“不必。”
刑部侍郎急了,说道:“为何?公主若成气候,未来必定难以压制。”
公子道:“皇室中人均不长命,我们不必做什么。”
刑部侍郎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气质高华的公子,有点怀疑自己听错了。
皇室中人的确都不怎么长命,可公主身体健康,这是一眼便能看出来的,公子难道看不出来么?
再者,以公子之心计心性,便是不长命,亦不会留下后顾之忧的。
公子见刑部侍郎看着自己,笑道:“放心,我自有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