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是女炮灰[快穿](2315)

作者:二月落雪 阅读记录

当天夜里,许尚书刚躺下,忽然被紧急召进宫中。

许老太太吓得面无人色:“怎么这个时候还要进宫去的,是不是出了什么大事?”

许尚书没说话,他本能地觉得不好。

进了宫,许尚书发现,三品以上的大员全来了。

坐在上首的皇帝一脸的山雨欲来:“方才来了急报,张余年不听黄副将和萧千总的劝阻,执意率领全军出击北戎,折损超过一半兵力,除却溃逃的,只余三万人退守城中,怕是支撑不了片刻,小城便被北戎攻破。”

御书房中的气氛,顿时凝固了。

工部尚书的身体一个踉跄,差点没站稳。

他跟爱妾所出的儿子,虽不成器,可深得他的宠爱,今天被他送去战场挣功劳了。

张余年这个老匹夫!

得有多瞎,多刚愎自用,才会率领全军出击?

许尚书像挨了个焦雷,但想到许瑾还在路上,未必会被殃及,才找回了理智。

王丞相上前一步:“皇上,臣请皇上即刻南下避寒。”以北戎军的速度,只怕不过两日便到京城了!

比起御书房的其他大人,他镇定许多,因为他觉得此事有蹊跷,所以今天没有再让族中子侄北上。

不过,如果皇帝不肯南下避寒,他可就烦恼了。

因为他是打算走的,毕竟一大家子呢,总不能留在京城等死,等着被北戎屠杀吧?

皇帝听了这话,看向其他肱骨之臣,见多数都是同意王丞相的提议的,不由得心如死灰。

做一个逃亡的君主,注定要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这时礼部尚书站了出来:“臣以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王丞相若要南下,便南下好了,老夫留在京中。”

兵部尚书马上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杜大人何必如此迂腐?”

几个大臣在御书房中吵了起来。

皇帝看着危急时候还在争吵的朝廷重臣,头疼欲裂。

这时候,他无比怀念几位萧将军。

若他们还在,他根本不用经历这样的烦恼。

皇帝不愿意南迁,可是,王丞相等老臣发挥文臣老狐狸的特质,引经据典,将他喷得根本无从反驳。

最终,还是决定了南迁,时间定在明天一大早。

做了这个决定之后,皇帝心灰意冷地挥退了众臣。

临走前,王丞相一派要求皇帝治张余年的罪:“张余年刚愎自用,贪功冒进,以至于北军死伤无数,几乎全军覆没,不抄灭其家族,对不住死去的万千北军!”

又有人出列:“这次北军之所以被北戎迷惑而轻敌,源头是将军府萧千总,臣认为,理应治萧千总之罪!”

皇帝马上沉下脸:“萧千总曾张余年,我倒不知,她竟也有罪!”说罢冷眼看向那个大臣,大有你不认同我们继续聊下去的意思。

急着回家收拾细软准备难逃的王丞相等冷冷地瞥了那官员一眼。

居然还敢浪费时间!

那官员一震,忙住了口。

许尚书回到家,马上命人收拾细软,准备逃离京城。

许老太太得知是怎么回事,顿时眼前一黑:“瑾儿今儿才北上,若遇上南下的北戎军,可如何是好?”

下午时的喜悦与得意,瞬间荡然无存。

许大太太得了消息,身体晃了晃,差点没站住。

许尚书道:“已经派了脚程快的人北上将瑾儿追回了,料想来得及的。”

许老太太和许大太太听了,仍旧放心不下,都忍不住抹眼泪。

第599章

次日天还没亮,群臣让家眷在家等着,自己早早进宫。

虽然实际上是出逃,但表面上是南巡,所以一切得按照规章制度,进宫面见皇帝,随同皇帝一起南下。

进了宫,许尚书和王丞相等没看到皇帝,于是问小太监。

小太监进去了没一会儿,皇帝身边的大太监田公公便面带难色地出来了,道:“皇上在拜祭祖宗牌位,说到伤心处,情难自禁,还要一些时间才能出来。”

王丞相的老脸瞬间沉了下来:“皇上乃一国之君,如何能做此妇人状?此番若不南巡,葬送了偌大一个大兴朝,才该伤心得难以自持。”

他知道,这那些死对头绝对不会反驳自己,因为人人都想走。

许尚书等果然没有反驳,反而出言附和。

北戎大军南下,可不是说着玩儿的。

越是耽误,便越是危险。

百官此行南下,用的是马车,就算今儿一早出发,也危险得很,因为北戎大军是骑马的,速度很快,或许都不用一日,大家就会被北戎大军追上。

这时刘御史站了出来:“皇上是舍不得京城数十万百姓,怎么到了王丞相口中,便是妇人状?诸位大人倒是机变,遇到危险便想走,完全不顾满京城的百姓。”

礼部尚书马上附和,同时引经据典论证抛下京城百姓南巡乃“心中无百姓”的行为。

朝堂上马上吵成了一团。

迫切希望南巡的百官听着这吵吵嚷嚷的声音,恨不得上前一人一个大耳刮子让他们闭上嘴。

都什么时候了,居然还在这里争吵。

许尚书面上一派担忧,对田公公说道:“田公公,皇上如今在何处?不如你带我们这些老家伙前去,让我们劝一劝皇上罢。”

王丞相也顾不得跟许尚书唱反调了马上附和。

田公公略迟疑一下,便道:“不如咱家先去请示皇上?”说完见王丞相等不同意,只得带着他们去找皇帝。

皇帝在殿中,殿外的护卫得了吩咐,没有皇帝的允许谁也不许进。

王丞相让田公公进去通传。

田公公进去,不一会儿便出来,道:“皇上口谕,拜完祖宗还要侍候太后起驾,约莫午时出发。”

许尚书和王丞相等迫切希望南巡的连一刻钟都不想等,更何况是午时,当即就让田公公通传,说他们要亲自跟皇帝奏对。

田公公再次进去。

这次,皇帝出来了。

他的脸色很不好,蜡黄蜡黄的,眼下一片青黑,走到殿前看向王丞相和许尚书等:“朕自登基以来,雄才大略不敢说,但爱民如子却当得,此番要抛下京城的百姓,着实难以割舍。”

话音刚落,刘御史和礼部尚书等几个留守派马上激动地跪地表示,自己要跟皇帝同进退。

王丞相和许尚书恨不得一脚一个,将这些搅屎棍给踹出去,可是天子当前,他们也就只敢想想,然后收敛怒气,上前劝,让皇帝以大局为重。

可是任凭他们说出花来,皇帝始终摇头。

王丞相忍无可忍,打算开喷了——只要他说得合情合理,即使开喷,皇帝也不能治他的罪,因为他站在道理的一方,属于直言进谏。

在王丞相开喷前一刻,皇帝缓缓开口说道:“然众卿的担忧,朕亦了解。今朕不忍离京南下,却不想众卿陪朕留守。”

王丞相和许尚书等听了目光一亮,马上看向皇帝,等着他的下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