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女炮灰[快穿](3297)
许先生恨不乐意看到这种情况,可是他没有任何理由阻止,不管是从萧遥进步的速度来看,还是从甄惜默要求的,一定让萧遥留在研究所来看,他都没有反对的理由。
不过,他担心这样下去会出事——到时以萧遥盗窃机密为由开除萧遥,萧遥将在研究所学到的内容告诉国外的研究所,那么对国内的研究所来说,是非常巨大的损失。
许先生不愿意自己一个人承担这样的压力和后果,所以经常跟甄惜默报告萧遥在研究所的待遇,还录音了。
由于许先生经常汇报,所以甄惜默和甄惜玉对萧遥在研究所的待遇一清二楚。
两人的本意,是让萧遥不好过,可是每次接到的汇报,都是萧遥多受老专家的喜爱,如何被重点栽培——这些和他们的本意背道而驰,所以两人每次接到许先生的汇报,心情都很糟糕。
然而即使他们心情糟糕,他们也只能憋着,因为事情走到这一步,他们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马上撕破脸让萧遥滚蛋吧,他们都没占过任何便宜,所以他们不甘心,可是继续下去吧,他们觉得,让萧遥快乐那么长时间,最后才倒霉,实在戳心又吃亏。
甄惜默即使是个成熟的政客,面对这情况,也心情不佳,备受影响,更不要说甄惜玉这种只想快点报仇的人了。
在萧遥春风得意时,甄惜玉活生生瘦了三斤!
萧遥并不知道甄惜默和甄惜玉兄妹俩被自己气了个半死,在王院士等老专家的用心栽培下,在她自己的刻苦努力下,她自觉进步飞快,觉得积累的量已经达到了满级,只需要等待一个契机,就可以进行质变了。
这天,她正在观察脑部植入电极的一名癫痫症患者的脑部活动和读取出来的信息,越看越觉得不理想。
这时李院士的助手走了进来:“萧遥,李院士那份实验数据,你整理好了吗?”
由于萧遥办事细心,而且在帮忙老专家整理实验数据时,经常会有一些启发性的补充,所以几个院士都很喜欢让萧遥记录和观察实验数据并整理数据,一方面是给她更多的实验数据和素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从她那里得到启发。
萧遥站起身,又看了一眼数据,含笑冲李院士的助理点头,走到满是文件的办公桌上翻了翻,将李院士那份资料翻了出来。
李院士研究的,就是通过植入电极在人体大脑,一套安置在运动皮质区,一套安置在韦尼克氏区,利用电极感知大脑活动的同时,获取大脑信号和思维——这和各国的科研路子一样,但是进度稍微落后一些。
李院士的助手林玲拿到资料,笑着谢过萧遥,急匆匆地走了。
路上,她忍不住翻了翻手上的数据,发现萧遥在好几处加了标志,不由得十分感慨。
同样是人,为什么萧遥看到数据,脑子里马上就能有启发,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而她就做不到呢?
难不成人和人的天赋和水平,差距真的那么大吗?
林玲将资料递给李院士时,说道:“萧遥整理时,又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猜想和见解,我看了一下,好像比上次多。”
李院士笑着道:“她的确是个难得的好苗子。”
林玲听了,忍不住道:“院士,人和人之间的水平真的差那么多吗?我之前也看您的实验数据,可就没这么多想法。”
李院士认真地道:“虽然说起来会让人灰心丧气,但是有些事,由有天赋的人来做,成功率的确高很多。在我们这个专业,萧遥就是个有天赋的人。当然,除了天赋,她还有不输研究所任何一个人的努力,以及比同龄人丰富很多的实验阅历。”
林玲听了,脸上露出浓浓的羡慕之色:“她的导师是这方面的专家,她跟着在实验室待了几年,阅历的确不是我们可比的。”
李院士说道:“但是你不可否认,如果不是她本身够优秀够努力,她根本没办法进入她导师韦德先生的实验室,也没办法得到韦德先生的看重。所以归根到底,靠的还是萧遥的个人能力。”
林玲听了,有些惆怅地点头。
李院士见了便安慰:“你也不必有太大的心理负担,这个世界上,天才很少,更多的是努力的普通人。更何况,你不是普通人,好好努力,一定会有成果的。”
林玲认真地点头:“我会的。”顿了顿又问,“院士,萧遥进入研究所以来,表现优异,有时有一些成果,是不是很快可以升职称了?”
李院士听到这话,脸上有感慨也有欣慰:“单她目前的成绩,就可以升了。等下次评职称,她应该会有收获。如果再有更耀眼的成果,研究员也不在话下。”
林玲听了,又是一真羡慕,但是很快又冷静下来。
这东西,是羡慕不来的,还是自己脚踏实地好好努力吧。
林玲很快去努力了。
李院士坐下来,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开始看萧遥整理的实验数据。
看到最后一页时,他皱皱眉头,拿起纸笔写了写,又去翻之前的实验猜想和数据。
翻看完了,他激动得一下子涨红了脸。
林玲忙完进来,就看到呼吸急促,面红耳赤的李院士。
她顿时吓了一跳,忙问:“院士,您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
李院士摇摇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将萧遥最新整理的那份实验数据拿起来摇了摇,激动地说道:“我们的实验,马上要取得跨越式的进展!”
林玲吃了一惊,旋即大喜:“真的吗?”又看向李院士的手中,“就是萧遥刚才整理那份数据吗?”
李院士点头如捣蒜:“没错!萧遥真是个好苗子啊,多亏了她!”
林玲听了,心中再次涌上浓浓的羡慕之情。
李院士意气风发,吩咐林玲:“小林,你马上帮我申请所需要的材料和经费,我说你拿笔记,快点。这个方向国外也一直在研究,我们不能让国外抢先,既然有了头绪,就得赶紧做出来。”
林玲忙拿过纸笔,将李院士需要的材料和经费一一写下来,然后飞快回自己的办公室,将之弄成标准格式的申请书。
李院士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担心材料和经费给迟了,影响自己的试验进度,于是给许先生打电话,表示实验有了跨越式的进展,需要马上进行验证,一旦验证成功,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将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许先生接过不少这种电话,目的都是为了让他爽快批经费,实际上那所为的突破性进展,根本不值一提,所以听了不以为意,笑道:“我知道,但是你也知道,上头拨给我们的经费本身有限,又要分给你们几个院士,所以我们这里也很为难。”
李院士顿时急了:“老许啊,这次是真的。萧遥那好苗子你知道吧?很能干的一个小姑娘,这次多亏了她,整理实验数据时,给我提出了创造性的猜想和数据,她提供的这个猜想和数据,一下子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