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东家[民国](76)

大力家的切菜呢,这些都在旁边院子里,院子不够邻居家里拆借的,“你知道什么,昨儿一天,扶桑这孩子跑了一天一宿呢,她自己去报丧的,磕了一天的头,回来都晃荡呢,这该通知的都通知了,光是舒家那边儿,她家里人那边,就来了一长串儿的人呢,女的主事儿哭灵呢,男的都外头帮着做祭呢。”

这里面,没有扶然,他应召令去备战了。

荣师傅没有女儿,总不能灵前无人哭丧吧,姑奶奶便来了,她自己头上带着白布头披肩,腰缠着白绳子来的,在胡同口迎客。

照旧例,老规矩,儿子在灵棚前拜祭谢客迎客,儿媳妇要在百米开外迎女客哭丧入门,以示哀情,棺材前哭丧的应当是女儿,看着银魂灯不灭,烧纸磕头念经。

荣师傅也大概没想到会有女儿命,姑奶奶给她灵前引魂灯前添得香油。

扶桑跪在那里,是越想越伤心,孝子不能跪在垫子上,得在麻片上,硬邦邦地石头叫人膝盖疼,凉气一阵一阵的。

可是她就是许多伤心,她好多话没讲,她觉得愧疚,愧疚自己瞒着荣师傅一辈子,可是心里又发狠,在灵前许愿,“师傅,我就是个女的,我也能跟男孩一样,人家逢年过节入祖坟烧纸烧香,我一样能去,我还得给你烧的比别人都多,比人家男孩都做的好,您就在那边等着吧。”

宋旸谷跟宋映谷同来,进门就看扶桑在那里哭抽抽的那个熊样儿,他上香祭奠,主事儿高唱,“前主家宋府二公子、三公子拜——一拜——”

扶桑一拜叩首,二拜叩首,三拜叩首,都看不清人,只管着跟个点头虫一样想自己伤心事儿。

宋映谷把带来的一卷烧纸放在方盘里面,来拜祭的都要带烧纸,是要压在棺材上面的,等下葬了这些一部分压在坟头上,其余的都收起来,分三年烧完。

宋映谷意思意思站在那里,他心情也不是很好,他在东北有生意,现在东北打起来了,几乎全部瘫痪了,做生意的赚不到钱就影响心情。

结果就看见宋旸谷大庭广众之下,不知道从哪里拽了一个垫子来,扔扶桑跟前去了,扶桑都愣了。

“你傻不傻,你膝盖不要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还一个劲的扒拉那垫子,给她往膝盖下面踢。

人家外人看见了都当没看见,孝子嘛,自古以来就是披麻戴孝,坟前结庐三年,吃糠咽菜的也有。

有的人家心疼孩子,就不舍得用麻片,用垫子垫着叩首。

可是这家里不是没有别人了,总不能外人去说这个话,宋旸谷倒是干了,外面有人议论,“哪个?”

“不知道,刚才主事儿怎么报的?”

“说是前府里宋家的公子。”

“嗷嗷,瞧那一身气派,看人还拿垫子呢,真教人亲近。”

扶桑闷着头,愣是给他踢膝盖下面去了,瞬间就软了很多,她得起来送客,叩首送人上马车,宋旸谷急赤白脸骂她,“荣师傅这样的年纪,是享福去了,你看看你那个样儿,你膝盖烂了以后怎么办?雪地里就这样跪着不要命了?自己好好吃饭好好照顾自己才是,不然你要不一起下去?”

一起下去?

宋映谷使劲扒拉他,扶桑才反应过来,气笑了,她还能陪葬?这人真是狗嘴里面吐不出象牙来,“您走好!”

宋旸谷还伸着脑袋在外面说呢,他拽开宋映谷的手,自己跟个长颈鹿一样的,“好好儿的办完丧礼就好了,别老想着这事儿,也别笑,你看你刚才笑了,给人看见了不好。”

你走,你快走,扶桑看着他,牙都觉得痒痒,她想起来了,“那年您罚我,好像就是在雪地里跪了一夜。”

宋旸谷一愣,顺着宋映谷扒拉他的劲儿回车里坐直,自己摇着车窗,‘“你看,又记错了不是,又脑子糊涂了不是。”

关上车窗人就走了。

扶桑真的喉咙里面都觉得痒痒,她那是笑吗?

她刚才是气笑的,进去之后还问小荣,“你还记得那一年不?我给三爷罚跪,还生了一场大病,那年的雪我记得比现在这块地冷多了。”

她记得斩钉截铁。

小荣也记得真真儿的,他哭的泪眼丝丝的,“可不是,这事儿真真的,你说这个干什么,你可别冻坏膝盖了,我该早点找个垫子的,师傅就是在,也不舍得教我们跪雪地里。”

他摸了摸扶桑的垫子,挺厚实的,也不是家里的,不知道三爷从哪里摸来的。

有时候葬礼办的盛大,不仅仅是好面子,是一种感情的宣泄,送别一个人的仪式感,一点点割舍,让你在忙碌中没有时间悲伤,让你在繁杂的葬礼中,在人际交往中听许多安慰跟宽慰,把你一点点拉出来。

像是扶桑跟小荣这样的,夜里守灵都能睡着,太累了,一天的时间就能把你所有心神耗尽,夜里没有时间悲伤。

--------------------

宋旸谷:我一点不记得小荣:有这事儿,我记得真真的

第44章 分家

荣师傅风光大葬, 纸扎活儿请师傅做的精细,那高头大马上面的鬃毛根根可见,足有一人高。

扶桑对着西南孝子摔盆, 后面哭声一片, 牛马付之一炬, 马是驮着人的,牛是驮着行礼的, 另有童子童女家具摆件要等三日之后烧过去。

这一场人往西方极乐的旅程,人们的定义大概是三天,因此三日上坟就当给已经在黄泉安顿好的人暖屋, 五日坟的时候,烧去他的衣服还有金银财宝, 嘱咐他一个人在那边好好生活,收拢好自己的家产安心生活了,自此阴阳两隔。

扶桑把家里门神财神全都摘下来, 小荣看见了,“都收起来吧, 这老话儿说了, 人死三年内,也是常回家看看的,牵挂着放不下, 众神不拦。”

俩人在收拾荣师傅的屋子,现如今也没什么好收拾的了, 他的衣服被褥都烧走了,家具床柜按照规矩都劈柴扔了, 家里一切的东西都没有了。

只有之前去天津的时候, 扶桑拉着小荣还有荣师傅, 赶时髦去照相馆拍的照片,三个人合影一张,一人又单独一张,如今倒成了唯一的念想了。

小荣一辈子靠着荣师傅生活,荣师傅走了,他没个主心骨儿,以后的日子,不知道怎么过才好,自从荣师傅走这些天,他一点欢意都没有。

扶桑摸着那口大箱子,这里面是小荣那一份儿,旁边那个箱子她打开,珠光闪闪地,里面一些古董字画儿,都是荣师傅这些年攒下来的家底儿,还有个小盒子,打开里面珠光宝气,她看有块儿玉观音,挂在小荣脖子上,“这个给你——”

“这些呢,咱俩分,你要喜欢就都给你。”

小荣擦擦眼泪,“师傅先前都分好了,这些古董都留给你的,我不要,我什么也不缺。”

他是谨遵荣师傅遗言的人。

扶桑也盖起来,“那你都收着,我东跑西走的,也没个地儿,我的家底儿你都给我攒着吧,以后你当我的内账房。”

上一篇: 东宫四莳锦 下一篇: 佛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