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小生活(398)

“应该是这里没错,不确定锦绣在不在,我去敲门试试。”

“晓君姐,你们好。”王锦绣听到声音,连忙去开门,看见吴晓君和几个老师过来,立马让人进来,还打开吊扇开关。

越河准备得很齐全,店里已经装了八个吊扇,她打开了位于阅读区域上方的吊扇。

“看到店门关闭,窗帘也拉上了,我还以为你不在,我们白来了。”几个店面,只有书店关门拉窗帘,别的几个大门敞开,里头空荡荡的,想来也不可能是锦绣的书店。

王锦绣:“我在整理书籍,怕有不认识的人看见进来问东问西,所以这边门窗都关上,另外一边的窗户打开通风。”

门的方向对着路,会有路人经过,她想专心整理书,所以关了。

幸好书店面积大,有好几扇窗户,不至于留有异味。

吴晓君几人逛起还没几本书的空荡书店:“以前都没仔细注意几个店面,没想到里头这么大,按书架数量,三四千绰绰有余。”

另外一个老师开口:“七八千都能放得下。”

“收旧书很难收到几千本,买新书就容易了,每本新书购入五到十本排在书架上,很快能排满。”

王锦绣认同这个老师的话:“我明后天整理完书单,整理好就去联系卉姐给我介绍的出版社买新书。”

新书好整理,最难整理的是旧书。

吴晓君:“我已经和别的老师说以后要出掉书,直接来书店找你,不用你费力气跑到学校来收书。”

“谢谢晓君姐,办公室有点拥挤,我的书店宽敞,不容易手忙脚乱出错,老师们愿意把书拿到书店,我也愿意收。”趁着吴晓君在,王锦绣把上午她垫付的钱还给她。

吴晓君接过钱,可惜道:“这时候来还是太早了,没有书在,很快就逛完了,有书的话,某些书虫要迈不动步子了。”

“确实迈不动步子。”

几个老师暂时坐在沙发上说话。

王锦绣把中间阅读区的吊扇关掉,改开离沙发比较近的吊扇。

“这块区域放沙发有点浪费,感觉放长书桌更合适。”一个女老师开口。

没等王锦绣想好应答的话,吴晓君先说了:“放书桌不是方便更多人在书店里逗留看书,中间这块地方还不够吗?

中间这块已经摆好几个椅子了,不过我也觉得书店里放沙发不太好,可能会有人专门冲着沙发过来,坐沙发上坐一天。”

有关沙发,王锦绣想到自家两个孩子:“沙发放在书店里确实不太好,除了坐着舒服,没别的好处,之后我家孩子放暑假,沙发就给小孩用了。”

有一个老师不太认同他们的说法:“我觉得沙发挺好,看书舒服,有下午茶就更美妙了。”

“你想得美,没几个爱书的会一边看书一边吃东西。”

王锦绣心虚,她会边看书边吃东西。

几个老师聊了近二十分钟就离开了,是吴晓君提出离开,让王锦绣专心整理书。

吴晓君一行人离开,王锦绣接着前面的进度,继续整理书籍。

下午四点,她去接孩子,没把孩子接回家里,而是接到书店,她想整理到六点钟再回家。

两个小朋友第一次来书店,一来就被沙发吸引,坐在沙发上,不停弹弹弹。

妈妈提前说过他们没穿干净袜子,不能踩在沙发上,叶子想躺下,只能用别扭的姿势,上半身侧躺在沙发上,双腿则是悬在沙发外,整个小朋友呈九十度直角姿势。

汤圆玩了半个小时沙发,找位置写作业。

叶子看哥哥写作业,也给自己找事情做,中间阅读区域的桌子已经不是摆满书本的样子,空地方不少,叶子选择离妈妈最近且桌面有空的位置坐下,掏出书包里的东西摆在桌子上。

作者有话说:

梦只是梦,不会发生意外状况。

今天只有一更哦,以后偶尔掉落双更,不会特意说明。

第233章

一家三口安静做自己的事情。

小朋友们累了去沙发上坐着, 长沙发和单人沙发都要坐,一个不冷落。

王锦绣全程忙整理,并没有管孩子们。

五点的时候, 吴晓君过来。

她这次是一个人过来的,找王锦绣说老教师的事情。

吴晓君不是很爱说别人闲话, 但是这个老教师比较特殊, 想让锦绣有个心理准备。

老教师很喜欢书,家里比较贫困才会选择把书卖掉。

“原来是这样, 我记住了,上午那个老师问的话, 差点把我吓一跳。”问她会不会好好保护书本,善待书本。

在她眼里,书本可是和钱一样珍贵的东西, 她不可能做出轻易毁损书本的事情。

只能保证自己会保护书本,别人会不会,她没办法打包票。

“吓到很正常,你开书店是为了卖书, 收的书不做收藏用, 书店也不是供大家阅读的免费图书馆。

钱货两讫,你已经付过钱,书是你的, 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你别介意,老先生比较倔, 不愿意接受捐赠, 宁愿卖书也不接受白来的钱。”

“我不介意, 我能理解的, 晓君姐放心好了。”

老教师中年时候为救治重病的孩子,借了不少钱,最后孩子还是走了,孩子走后,老人开始踏上漫漫还钱路,挣来的工资都拿去还债,日子过得清贫。

老教师的妻子没多少文化,年纪大了,只能在学校打扫卫生挣微薄收入,和老教师一起还债。

他们没别的孩子能一起还债吗?

没有,是独生家庭,关系好愿意帮助他们老两口的人家,都是老两口的债主,他们说可以不用还钱,两个老人坚持要还。

老教师就是教外语的,如今口语发音纯正流利的年轻老师很多,他已经不太能适应现在的教学水平,学校考虑到他的情况,并没有安排他退休,而是安排他教非核心课程,也就是一些选修课程。

王锦绣听了老人的事情很是唏嘘:“我想他们年轻时候条件肯定很好,年老被债务拖着,才会过得拮据清贫。”

即使忘记老教师的模样,王锦绣也忘不了他从容儒雅的气质。

老教师教的还不是俄文。

能接触别的外文,能成为大学老师,说明家境一定非常好。

“他们夫妻两人年轻时候条件都好,老先生留过学,老太太没学过文化,但也是出身于富庶人家,只是生不逢时,没机会好好学习文化。”

吴晓君专程来说老教师的事,提醒王锦绣,以后她可能会经常见到老教师,不要把老先生的话放心上,听听就过去,王锦绣不仅不介意,以后碰见还会照顾老人的感受,说话注意点,避免勾起老人的伤心事。

傍晚六点出头,吴晓君早已经离开,王锦绣带孩子们回家,回家前在书店门上贴了纸条,写明明天收书时间。

她明天上午应该不在书店,写的收书时间是下午两点到下午五点。

如果有老师过来,看到门上贴的纸条,就不用在书店门外干等了。

上一篇: 影帝说要嫁给我 下一篇: 八十年代生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