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明知道三弟工钱应该比他在豆腐坊帮忙挣的多,担心媳妇听到钱数,想太多,也怕给自己添堵,不会主动问三弟拿了多少工钱。
不主动问,看见了仍是有点难受。
毕竟饭馆快放年假,翠翠都没发动。
别人年底好吃好喝,有工钱拿,他们除了即将迎来让人头疼的小家伙,什么都没有……
等翠翠生完孩子,孩子满月了,苗彩玉会多给点份子钱。
以后三弟妹生产,她按同样的数额给,不会厚此薄彼。
苗添亮和蒋璐都不介意,还说钱经过妈妈手更好,这样到他们自己手里,能花得心安理得。
两人没结婚,苗添亮的钱都在妈妈手里,没法实现经济自由。
工钱能到自己手里最好,到不了,由妈妈保管,他们也不会有多少意见。
每天在饭馆吃好喝好,已经非常满足了。
他们没意见,苗彩玉就回厨房了。
...
到点,薛华安收了门口的摊子,去后厨帮忙。
赵美凤苗彩玉母女在前面负责招待。
“天呐,我眼睛没花吧?”钱圆圆把空蒸笼抱进厨房,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了。
吴海生正在调包饺子的肉馅,问妻子看到什么了。
钱圆圆:“我看见李青松和杨知青坐在饭馆里吃饭。”
吴海生知道李青松这个人:“还以为他跑掉不会再回来了。”
李青松喜欢杨知青,喜欢了好多年。
当年杨知青高考成功考上大学,没有丝毫犹豫,带上公社开的介绍信就离开了。
李青松想跟着一起离开,没法离开,队里公社不给开介绍信。
一直到八零年,知青们都走了,开介绍信的条件宽松许多,他才成功拿到介绍信,拿到介绍信就走了。
别人说起他,都说他为一个女知青,不要爸妈了。
妈妈不知道抹了多少眼泪。
李青松不顾家人反对,勇敢追爱的事,苗彩玉等人不太认同,不过不关自己的事,听过就过去了。
钱圆圆快忘记李青松这个人了,没想到今天能在饭馆里看到“故人”:“他今年跟我们差不多岁数,有三十岁了,杨知青居然被他追到了。”
可惜杨知青最后还是下嫁了。
女人下嫁一般没多少好下场。
今天下午忙完,饭馆关门了,苗彩玉才把打听到的有关李青松和杨知青的消息说给圆圆思念听。
不是她主动问询的,是她妈空闲下来,和他们聊几句,套出来的话。
她妈也记得李青松,记得他丢下父母跑去外面的事情。
恢复高考后的两三年,知青们为了返乡回城,没少闹事情,有些甚至不惜自残。
别人家是知青儿媳妇或者知青女婿逃跑,他们李家是儿子逃跑,在公社被当笑话传了一段时间。
好歹是饭馆的客人,她妈问话语气并不尖锐,没有指责奚落的意思,语气自然,仿佛自己是李青松的大姑大姨,把他父母的近况说给他听,很顺利将话套出来。
钱圆圆:“那还好哎,我感觉知青和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如果李青松把她带回来,她当年的辛苦都白费了。”
李青松和杨知青回来过年,顺便拿户l口l本登记结婚,过完年就离开,不在保石县待很久。
程思念:“李家几个孩子,走一个没特别大影响,我只有橙子,橙子跑了我会生气,生气也没办法,只能认了。”
厨房里有男人在,她就不说儿子养不熟的话了。
说话不能太绝对。
换个说法,绝大部分儿子养不熟。
作为重男轻女家庭的女儿,程思念不会靠虐待自己孩子来宣泄多年被不公平对待的不满,但也不会对儿子抱有太大期望。
没有期望就不会过于失望。
钱圆圆:“我也生气,逃跑之前必须吭一声,最重要的是不能偷家里的钱,敢偷家里的钱,狗腿给他打断了。”
苗彩玉:“偷钱是不能忍,说起钱,明天除夕发工钱,爸妈和圆圆海生的工钱,我亲自上门送。”
钱圆圆:“我明天下午去百货大楼买点生活用品,再让华萍带我去食品厂买年货。”
华萍已经不在饭店工作,这两天都在村里,给她爸爸豆腐坊算账。
苗彩玉:“让华萍带上外婆,看看外婆想吃什么。”
她不买年货,她过年待在村里,公婆会买的。
苗彦庆听孩子们说起年货,想着明天也跟去买点年货。
他想找妻子商量年货,到饭馆前头,发现妻子不在,回来厨房问女儿:“彩玉,妈妈没在饭馆里,她去哪了?”
苗彩玉知道:“妈在菜市场附近,爸出去饭馆就能看见她,饭馆关门后,她找人聊天去了。”
“在和别人聊天啊,爸不去找了,晚点妈妈自己会回来。”晚上回家再商量也来得及。
妻子之前说今年不买年货,年夜饭就白粥饼子对付算了。
那是以女儿饭馆没收入为前提,女儿饭馆生意好,年夜饭可以做丰盛了。
赵美凤聊到四点才回来,回来把自己打听到的消息说给大家听。
明天菜市场附近空地可以摆摊卖菜。
菜市场年后才会开业,现在管得不严,明天是年三十,大街上热闹得很,大家商量各自的位置,免得明天抢起来。
苗彩玉:“摆摊卖什么啊,是城里人在卖还是我们镇的人在卖?”
赵美凤:“还能卖什么,肯定卖菜卖肉,大部分是镇上的人,小部分城里人。”
现在隔壁镇的人到他们镇集市上卖菜,他们自己镇上的人到城里卖菜。
苗彩玉:“随他们吧,他们没准还能给我们带来生意。”
赵美凤也是这么想的,她在饭馆干活一阵子,觉得饭馆确实比摆摊种地来钱快。
既然饭馆更挣钱,就不跟他们争摊位了。
...
年三十关门早,下午两点就关门不做生意了,还没吃完的客人继续吃,后面来的客人就不招待了。
大家搞完卫生离开,最后一个客人也离开了。
饭馆只剩夫妻两人,花卷跟着大部队去买年货了。
苗彩玉没发工钱,不耽误他们买年货,他们手里还有点钱。
夫妻俩留在饭馆里包红包,不是过年给孩子压岁钱的小纸包,是能放下整张大团结的红包,大团结都不用折叠起来。
“这是给圆圆海生的,他们夫妻工钱不用分开,交给圆圆就行。”苗彩玉负责点钱,薛华安负责糊红包。
薛华安再把钱点一遍,数额没错,将钱对整齐了,塞进红包。
钱塞进去就可以封口了。
工钱都装好,开始装分红。
“这些是我爸妈的,这些是华萍泰来的。”
分红只给两家,薛华安在红包上写好名字和分红二字。
“分红装好了,接下来是要还他们的钱。”苗彩玉做不到一次性把钱全还回去,意思性还一点。
该还的钱装好了,开始装给长辈们的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