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伸缩自如的爱(出书版)(29)

为什么……要去……非洲……

她哭得织桥的枕巾全部都湿了,但没有人来管她……有谁会来管她……

碧柔轻轻地站在门口,幽幽地看着哭得肝肠寸断的孝榆,她自己眼眶里也有泪,她也是刚刚知道织桥去了非洲,轻轻关上房门,她扑进一个人怀里无声地流泪。孝榆还可以号啕大哭,她连号啕大哭的资格都没有,那个人走了……

让她扑进怀里的人是王室,他难得出奇的安静,让碧柔在自己胸口流泪。

毕毕靠着楼梯下面的墙壁听歌,微闭着眼睛。

尤雅拿着漂亮的毛巾擦着玻璃杯,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只有寂静书吧里的歌曲在唱:

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纵然记忆抹不去爱与恨都还在心底……真的要断了过去,让明天好好继续,你就不要再苦苦追问我的消息……

书吧的时钟滴答、滴答,那一时一刻特别寂静响亮似的。

非洲。

坦桑尼亚。

织桥承认他低估了坦桑尼亚“热情”欢迎他的程度。这地方气候潮湿炎热,让他这个习惯于空调旁边,还有孝榆端茶递水的太上仙人扑面,就觉得空气呼吸不得,虽然很清新但充满了非洲特异的味道,尤其看着走来走去,身材既不美观也不大方的非洲“美女”,他就整个人懒洋洋。

坦桑尼亚几乎没有医院设施可言,见到他们来接任的中国医疗队员虽然不能说“喜形于色”,至少也是松了一口气,人人脸上都有能够归国的欣慰和欣喜。织桥见了以后就开始反省:为何他要来坦桑尼亚?为何坚持要来这种正常人就算不敢说、不爱来,至少也是在心里说不想来的地方?谁知道呢?当听到医院里收到这个指标的时候,他觉得很高兴,也许是终于可以去到一个没有人在他身后撑持,而能够独自面对天下的时候——能逃避一些什么,然后能做个“热血好男儿”,能挑战自我的极限,判断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够为这一行燃起不灭的激情。

有些人就是这样子的:舒服的日子过太久了,就会突然间想找个借口整整自己,有人去冒险去蹦极,有人决定去坦桑尼亚。

医院的宿舍在距离医院十分钟路程的地方,但听说上星期刚刚出了一场爆炸,子弹就打破了医生宿舍的玻璃窗。告诉他的医生神色自若,宛如在说他昨天买菜菜上有一条虫子,浑然有金刚不坏、处变不惊、不愠不火、意气祥和,快要修练成太上老君的气质,让织桥在心里佩服不已。

他以后就要在这种四壁霉点,“罗袜生尘”,窗外流弹乱飞的地方生活了吗?而且要过整整一年?织桥严重缺乏现实感,就像身临梦境,一切都很虚幻,虚幻得轻飘飘的。

“以后每个星期可以和家里通一个三分钟的电话。”搬出宿舍的医生很慈祥地说。

“嗯……”他以鼻息吐出了一口长长的气,“谢谢。”

“你……”那医生其实已经暗中上上下下地看了他很久,终于忍不住问,“你为什么决定来这里?你还是学生吧?”眼前的男生还透着浓烈的富家子奢华的气质,看着就嗅到了繁华都市灯红酒绿的味道。

“Sa……”织桥靠在门框上轻轻地捋了捋头发,“谁知道呢……”眼前的医生约莫五十多岁,看着很温柔亲切的模样,他反问:“前辈,您为什么决定来这里?”

医生的眼色有些凄凉,还是微笑了:“我妻子要和我离婚,我想我暂时离开她,从这里回去以后也许事情会不一样吧。”他沉重地叹了一口气,“但是在这里一年,我觉得……活着真好。”

织桥笑了,勾起嘴角笑得有些妖气:“从这里回去以后会有什么不同吧,我也是这么想的。”

“你是个很有理想的孩子。”医生笑了,拍了拍他的肩,“你会是个好医生。”

织桥点了点头,那医生提着行李与外面的车队汇合,准备回国了。

他凝视着渐渐离开的车队,一年以后,他离开这里的时候会是什么心情呢?也许,会真的松一口气吧?转过头来他说:“孝榆,我要一杯冰柠檬茉莉……”话音戛然而止,他望着四壁徒然只有霉点的房间,地上充满沙尘简陋到不知所谓的家具,第一次真实的感觉到:他到了一个对于他来说地狱般的地方。

第46节:坦桑尼亚是什么(5)

孝榆……对他来说算什么……他自从唱K回去那天就承认他自己是蜗牛。

他不愿想、不想想。

想了会后悔,会不开心的。

所以不要想,连孝榆都不要见,他来了,坦桑尼亚。

织桥那么年轻气盛的离开之后。

一年……

两年……

三年……

四年……

四年之后。

“拜托,我来不及了,可不可以先上车后补票啊……”孝榆追着某空调大巴。

“人满了,又不是结婚,什么先上车后买票……”检票的大妈在窗口骂。

车开走了,孝榆停下喘气,完蛋了!她的采访!

她现在为M市日报评论版的记者,但如果这次采访再搞砸了,她的饭碗堪虑,之前她做成非常精彩的访谈与评论以其非常糟糕收场,得罪了一票人的访谈与评论的比例是1∶1……所以也不知道她是日报的福星还是灾难了,倒是在日报上上下下孝榆的名字如雷贯耳、久仰久仰就是。

她今天本来要去隔壁城市做关于动物园建设的报道,但是路上公车遇到车祸、跑步撞到行人、半路还给一残疾老爷爷推轮椅上斜坡、最后冲到长途车站的时候,约定时间的那一班车已经走了。

而她这懒人以为完全来得及,所以根本没有提前订票!她死定了!下一班车是一个小时之后,那时候约定的时间早过,她的采访必然又完蛋——又要被人扣工资了。

她若是死也是因为被日报剥削过度饿死的,背着采访包垂头丧气地站在长途车站,一阵冷风吹来,真有“风萧萧兮易水寒”满地落叶旋飘的萧索凄凉,而接下去那句古文更加充分体现了她目前的处境,谁来借给她一双翅膀……

“嚓——砰——”那刚刚非常残忍弃她而去的长途汽车,竟然就在开出两百米之后轰然起火,一头撞上不远处的围墙,爆炸了起来。

“当啷”几片公车铁片玻璃落在她身后,她本能地拿起数码相机“咔咔咔”狂照,完全没有领会到那些碎片如果稍微偏一点的后果。照了十来张之后,她快步跑向出事的汽车,那车里血肉模糊焦味一片,她倒抽一口凉气,拿出手机打120,“这里是北存长途汽车站,发生爆炸……”

十分钟之后,救护车来了,她忙着按快门,不管是什么都连续拍了。

车上跳下许多医生护士,开始抢救伤员,车上抬下许多担架,许多点滴管子和许多输液袋……她连忙招了出租车往医院去了。这件事她采访到底了,为了她的饭碗、为了她的名声、为了她的将来……车里的人大部分都是撞伤,烧伤的都是靠窗外的,大概火是从外面烧起来,不是从车内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