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同人)清穿之康熙风云(65)
胤禩站起来,脸上有着明显的激动却又努力地将它克制住,他躬身答道:“回父皇,儿臣不才,前几日险险胜了一位教儿臣武学的师傅,实在是不值得父皇一提。”
康熙被胤禩的样子带起了一抹笑意:“青出于蓝更甚于蓝,你能够赢了师傅是件好事。只是朕还真没看出来你年龄小小的,在武学上竟也有如此天分。如此看来,你日后也定是我大清的一名巴图鲁。”
“儿臣愧不敢当。不过儿臣一定会好好锻炼自已,日后必不负父皇所望,做大清的巴图鲁。”胤禩小心地抬起头看向康熙,眼里有着一丝孺慕。
胤礽就坐在康熙身边,对于胤禩的眼光自然看得一清二楚。他是不知道康熙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动或者激动,反正他只觉得自已的嘴角完全控制不住的抽搐起来——皇阿玛,你别被这家伙纯良的外表给骗了。还巴图鲁呢?他不将我们给卖了就已经很不错了。
康熙笑了起来,又赞扬了胤禩几句,才将话题引到九阿哥身上。年长的皇子们眼神有些复杂地看着胤禩,不过很快就掩饰过去了。
几位嫔妃看到眼前这一幕,心里也有了计量,看向良嫔的目光和善了不少。
正文 42、摩擦
42、摩擦
康熙问完一众小阿哥或学习或生活上的事情后,道:“学习之道在于勤勉不息,你们对四书五经的认知还是有所欠缺,得多加研习,万不可有些许成就而自满于此。太子早在十三岁之时,就已于保和殿向名儒大臣们讲学,对四书注解颇具心得,你们也应该向太子好好学习,知道吗?”
除了胤礽之外,其他的皇子们纷纷起身道是。
“谢父皇夸奖。”胤礽也起身朝康熙行了个拱手礼。
“你一向做得很好,自然当得朕的夸奖。”康熙看向胤礽,脸上的表情很明显地让人看出他对胤礽的赞赏和满意。
太后也跟着夸了几句,下面的嫔妃不管心里有何想法,脸上都挂上了得体的笑容。
康熙最后又说了几句总结的话,便让皇子们散席,他则是领着后宫的嫔妃们一起奉太后回慈宁宫。胤礽虽然对胤禩身上的变化有些好奇,可是这里并不是一个适合套话的地方,所以他后脚就直接回了自已的毓庆宫,对于皇子们私底下的风起云涌没有搭理的兴致。
太子一走,胤祉便按捺不住地说道:“没想到八弟的身手居然如此了得,连皇上都亲自称赞你是大清的巴图鲁,你今天可真是出够风头了。”语气中夹着一丝酸溜溜味道。
胤禩看向三阿哥:“三哥这话可说差了。我们兄弟中谁不知道大哥的骑射功夫才是最顶尖的。弟弟如此拙劣的技艺,实在是不值当三哥如此吹捧。”
皇帝刚走,三阿哥就在这里冷嘲热讽,他是怕自已死得不够快吗?
三阿哥脸色稍沉,皮笑肉不笑地道:“哼,那我平时怎么就没见过八弟‘拙劣’的技艺呢?难道是八弟看不起我们几个兄长的身手,这才不屑跟我们动手?”
这话可说得上刁毒了。四阿哥神色微动,抬眸看了看正在对峙的两人,嘴唇微动,可是最后还是选择了沉默。五阿哥眼里闪过一道不明的光芒,三哥所想,他也猜得到几分,只是多年观察下来,这位八弟可不会就这么容易被人欺负去了。几位小阿哥看到这个场面,面面相歔地看着彼此,一副想走又不敢走的样子。
胤禩微微一笑,道:“三哥说笑了,弟弟怎会有如此想法?哥哥们的身手自然是极好的,我还得好好向你们学习呢!刚才皇上不是也说了,要我们兄弟几个向‘太子殿下’学习一番吗?”
扯到皇帝和太子身上,气氛有些冷场了,偏偏胤禩还追问了一句:“三哥您认为可是如此?”
是或不是,都是两难局面,一向能言善辩的三阿哥第一次尝到了搬石头砸自已脚的滋味。
“八弟,太子殿下无论文才还是武学在我们兄弟之中都是顶尖的,我们自是得向太子好好学习。”四阿哥身为兄长,自然不能任场面冷下来,只好出来打圆场。
“四哥说的是,是我失礼了。”见状,胤禩也顺着四阿哥的话说了下去。
他又向三阿哥打了个千:“是胤禩失言,还请三哥见谅。”语气还是一向的温文有礼,似乎刚才给三阿哥难堪的人并不是他。
三阿哥勉强笑了笑,随意客套几句就离开了。
其他人见此,也借此机会跟着走了,周围很快就安静下来,只有胤禩一个人留在了最后。他也不以为意,顺手再包起一个绿豆馅的月饼,慢慢地循着原路走回阿哥所。月光清冷,树影婆娑,远远的看去那道纤细的身影仿佛融入夜色中,让人无从辨起。
此时,千里之外的军营,月亮丝毫不吝啬它的光芒,清辉的月光照样洒落在这片本该渺无人烟的大草原上。
胤褆正在营帐里看着明珠给他的信,过了一会,他将信移到蜡烛的灯芯那儿,火花愉快地攀延上雪白的纸笺,信件很快就化为一堆灰烬。
微风轻轻穿过门缝,火花随风摇摆,照得帐内忽明忽暗。
明珠信中说,现在皇上对于裕亲王自做主张同意跟噶尔丹议和一事恼怒非常,而且他擅闯主帐的事情也已经被皇上所知晓。如果回京后皇上问起此事,他建议胤褆先将事情全部揽到身上,以退为进。
胤褆将明珠所提醒的要点在脑海中全部梳理一遍,才感觉到稍稍松了口气。心情一放松,他便觉得帐营里闷得慌,便起身走出帐外,打算去外面透透气再回来休息。
掀开门帘抬头一望,胤褆却是一怔,问起跟在他身边的侍卫:“今儿可是中秋?”
“回大阿哥的话,是的,今天正是十五。”
“我在军营附近走走,你就不用跟来了。”胤褆挥退了还要跟着他的侍卫,走向了不远处的一个小峰。
草原地势平坦,视野辽阔,就这么看过去,低悬的月亮像是随手可摘,远处传来了几声不知名动物的咆哮声,还有风吹过草丛的呼呼声。
夜晚的草原处处是危险,胤褆并没有打算走远,在翻过一个小山头的时候,他便打算回营。没走几步,右边传来了一阵交谈声。胤褆心里一惊,不由得凝神去听,原来是两个士兵趁着休息跑来这里偷个闲,顺便聊一聊家常。
“终于可以回家了,不知道家里婆娘给我生下的是儿子还是女儿?”
“你家可就你一个儿子,你额娘怕是想孙子想疯了吧。”
“唔,的确。”
“嘿嘿,你……”
既然不是奸细,也不敌人派来刺探查军情的,反正是回京,胤褆也懒得去喝令这他们,抬脚就想走人。躲在大石头后面的两个士兵还在继续天南地北地聊着,话题不知不觉间换了一个。
“对了,你以前不是挺喜欢你家对门那个三姑娘吗?怎么反而娶了现在这位?”有些八卦的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