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连驴友都不来的地方,景色再漂亮有什么用?”明月说。
关山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又自动打住。
他的确没法反驳明月,因为现实就是这样,贫困是印在高岗村的标签,谁也没有能力把它撕掉。
谈起高岗,明月不免想起那群山里娃。
“学生们也不喜欢我,他们不跟我说话。”可能和关山熟了,明月说话时不自觉地就带上了点自己习惯的调调,譬如现在,尽管在陈述事实,却多多少少带了些委屈的口吻。
关山默了默,问她:“你一定惹着他们了。”
明月叹了口气,解释说:“我又不是故意的。沈柏舟……哦,我男朋友送我的裙子,我多爱惜啊,平常都舍不得穿,第一次给高岗小学的学生上课,我穿着它,就想给他们留下一个好印象,可是……可是被一个叫花妞儿的女孩弄脏了,我当时发了一通脾气,从那以后,他们就不理我了。”
“你怎么发的脾气?”关山问。
“我只是让他们离我远点,不要用脏手碰我。我……我承认我当时气急了讲话不经大脑,可能那么说会伤害到他们,可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很生气,你知道的,我是抱着怎样一种心情上的高岗!”明月说。
关山没有立刻说话。
不知为什么,就在关山沉寂的这几秒时间里,明月却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压力从他沉稳坚定的脚步里传了过来。
因为忐忑,又生出一丝委屈,不由得抬高了声调,冲着他的背影质问说:“连你也觉得我错了吗?”
“你错了。”关山这次没有犹豫,直接接口说道。
明月愣住,脚步跟着一顿。
她的手从他的衣摆处滑落,砰的一下砸在腿上。
关山也停下来。
他转过身,看着月光下脸色阴晴不定的明月,说:“明老师,你有了解过那些孩子的情况吗?”
明月愕然,看着他,“不都是高岗村的……”
“他们的确是高岗村的孩子,但是,他们的父母都不在身边,他们是一群留守儿童。”关山说。
第18章 加课风波
接下来的山路,明月基本上没怎么说话。
到了学校门口,关山没进去的意思,他摆摆手,连再见也没说就要离开。
“关山——”明月主动开口叫他。
关山转过身诧异地望着她。
明月咬了一下嘴唇,鼓起勇气,问他:“你是不是生我气了。”
关山没说话。
她偏过头去,看着漆黑的大山,闷了一会儿,才说:“算了,你早点回去吧。”
不等关山说什么,她转身进了院子。
关山没有立刻就走,他立在门外面,听到里面传出郭校长和明月谈话的声音,郭校长似是在问她路上的事,关山听了几句,后撤两步,转身离开。
院子里,郭校长也准备回屋。
“郭校长——”明月站在宿舍门口,回头叫住郭校长。
接收到郭校长审视的目光,她习惯性咬了咬嘴唇,说:“明天能不能加一节英语课。”
郭木鱼一愣,随即兴奋地点头,“好。好啊,小明老师你不累的话,我来安排。”
一周三节英语课,实在是太少了,对于这些连26个英文字母都不会写的山里娃娃们,一天安排两节课都不过分。
因为一直顾虑着明月的情绪,郭木鱼没敢去麻烦明月,这下她主动提出要加课,让他感到既惊讶又高兴。
明月点点头就进屋去了。
不一会儿,宿舍里就亮了灯,那一夜,这灯光一直亮到很晚,才熄灭。
第二天,得知英语要上两节课,孩子们反应不一。爱学习的宋伟伟等人表示赞同,可宋铁刚却聚集了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故意在明月上课的时候捣乱。
明月难得没有生气,她耐着性子讲完课,布置了作业,然后下课就回了宿舍。
到了午饭时间,孩子们拿出从家里带来的干粮就着郭校长煮的清水挂面,一人一碗,坐在门槛或是院子里的砖垛上吃得喷香。
明月自打到高岗小学之后,从未主动和孩子们一起吃过饭,郭校长一般就是在锅里留着一大碗,等她自己过来吃。
所以,当明月按时出现在厨房,并且帮着郭校长给娃娃们盛饭的时候,郭校长不禁惊讶地问她:“小明老师,你怎么出来了?”
说完觉得这句话有语病,又赶紧改口,“哦,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他们还没吃完,地方还没腾开。”
明月利索地盛了一碗面条,递给宋伟伟,“我以后就和你们一起吃饭。”
郭校长和宋伟伟对视一眼,宋伟伟接过面条鞠了个躬就去了院子。
明月低头盛饭,盛满了,递出去,却发现刚才排在宋伟伟身后的花妞儿不见了。
她探头望了望,发现花妞儿正缩在门缝外面偷偷看她。
她摇摇头,把碗递给郭校长,“您给花妞儿吧,她可能不想见我。”
郭校长张嘴就要叫花妞儿进来,却被明月用眼神制止,“您去吧,不然她更恨我了。”
郭校长无奈,只好亲自把面碗送出去。
明月看到花妞儿别别扭扭地捧起碗,缩在老榆树下面狼吞虎咽地吃将起来。
明月最后一个盛饭,其实锅里已经没什么面条了,稀稀的几根,一筷子就全都捞起来。
郭校长蹲在院子里和孩子们边说边吃,他们不知在聊些什么,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花妞儿朝他们的圈子凑了凑,却遭到宋铁刚的白眼,她只好又缩着脖子回到树下。
灶台上放着不知哪位学生带来的干粮。
黑乎乎的馒头,不像是全麦粉,更像是掺了黑豆面蒸的馒头。她发现这里的孩子大多吃这种主食,家境好一些的,会吃那种黄面和白面两掺的黄馍。
明月拿起一块,掰开,咬了一口。
馒头很硬,嚼起来特别费劲,入口发酸,一吃便知是用当地特有的酵子发的面。
她一口馍一口面汤,吃了大半碗,味道暂且不说,胃暖了心情也变得舒畅。
吃完饭后,明月倚在灶台边等着孩子们进来送碗,她来高岗后从未刷过碗,不知道一下子清洗18个孩子的饭碗是怎样一种感受。
她以前在姥姥家住的时候每天都要刷碗,全家人的碗筷,加起来也不过五六套。她干活仔细,费水,所以常常被舅妈骂败家子。
明月没想到自己再不用做败家子。
因为没人给她机会。
她惊讶地看到这些山里的娃娃们一个个排着队走到院子盛水的木桶处,用葫芦舀水自己刷洗碗筷,然后再排着队送进厨房里的碗柜。
就连郭校长,也用同样的方式把碗筷刷洗干净后,送进厨房。
看到明月,他一边甩着碗里的水,一边关心地问她:“小明老师,吃饱了吗?”
明月神情复杂地看着郭校长,半晌,点点头,“吃饱了。”
早就吃饱了,可人家愣没给她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