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拒绝您了。”明月不傻,看两人相处的情形就能猜到结果。
宋华默认,眼眶里含了泪,背手擦了擦,嘴唇颤抖地说:“罢了。他想怎样就怎样吧,我总是负他在先,他拒绝我是应该的。”
对于两人的往事,明月不了解也不便于评价,但她为宋华和郭校长感到惋惜,原本好好的一对儿,却因为种种人为的原因被迫分开了。
宋华待了一会儿就要走,明月故意喊来郭校长送宋华回去。
“我下午还有课,校长您帮我送送婶儿。”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给了宋华一线希望,同时也给郭校长出了一道难题。
两个女人隔空相望,默默无语。
郭校长知道躲不过,就舀水洗手,整整衣服陪着宋华走了。
明月带着孩子们上了两节课。
一节英语,一节语文。
语文课应该是郭校长上,可他去送宋华之后,一直没回学校,所以明月就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给两个年级同时上语文课。
得亏明月的底子好,之前在同州小学实习的时候,她带过两个班的语文课。
像郭校长一样把一节课分成两部分,先低后高,按照课程进度分别给学生们讲授了一首唐诗和记叙文的写法。
最后一堂课是自习。
明月在教室看着学生们做作业,大部分学生都很认真,当然,也有不认真的。
譬如,眼前这个唯一没补交英语作业的宋铁刚,宋同学。
“自习课你在做什么?”明月问他。
宋铁刚眨眨眼,嘻嘻笑着说:“我写作业类。”
明月瞪着他,“站好了,别跟我嬉皮笑脸。”
宋铁刚站直,可脸上的表情依旧搞怪,“老师,我要尿尿!”
“哈哈哈哈——”底下的孩子们都在笑。
明月蹙起眉头,抬高音量,“不许去!”
宋铁刚夹着腿,摆出一副尿急的架势,“憋不住了,憋不住了。”
底下的孩子们笑声更大。
“宋铁刚!”明月忍无可忍,站了起来。
她拎起宋的作业本,抖得纸张噼啪乱响,“这就是你写的作业?啊!一个字没写,还想找借口溜号!宋铁刚,把你家长叫来,我要和他谈谈!”
第44章 你受伤了
再淘气的孩子听说要叫家长,基本上都会变得老实,最起码,行为上也会有所收敛。可宋铁刚性情顽劣,不知是不是觉得逗弄明月比做游戏还有趣,竟腆着脸央求说:“老师,我错了,你别叫我爷来,行不行。”
明月正恼着他,一看他这赖样儿更加生气。
“不行——”明月铁青着脸,断然拒绝。
宋铁刚挠挠头,刚想说话,门却咣当一响,被人推开。
郭校长顶着一头汗水走进来,“对不起啊,小明老师,我回来晚了。”
郭校长是真的过意不去,明月今天的工作量是他的两倍,下午还替了他一节课。
可他并非故意偷懒,也不是和宋华在一起,而是在回村的路上,他撞上一件稀罕事。
正是这件稀罕事耽搁了他不少时间。
“我现在送他们回去,你也早点歇着。”郭校长说完觉得气氛不对,他心里隐隐掠过一丝不安,然后就看到三尺讲台上,明月正和宋铁刚针尖对麦芒的对峙着。
说对峙也有点过,因为只有明月一个人心情不爽,而宋铁刚则腆着一张脸,笑嘻嘻地看着明月。
不用想也知道宋铁刚又闯祸了。
郭校长的头开始隐隐作痛。
他放缓脚步走过去,低声问明月:“又出啥事了,小明老师?”
明月瞪着宋铁刚,晃晃手里的作业本,“一节自习课,一个字没写,我问他,他还犟嘴,我让他叫家长,他就在这儿跟我嬉皮笑脸耍无赖!”
坏情绪总要有个发泄口,此刻郭校长就是她的出气筒。
明月看着郭校长,语气明显带了一丝埋怨,说道:“还有,咱们学校的学生口音太重,他们在家怎么讲话,那是他们的自由,我管不着,但是在学校里,在课堂上,我希望他们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毕竟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的统一语言,是各民族,各省份之间交流与沟通的纽带。讲好普通话,不仅仅是山区教育的需要,更是为了他们将来能走出大山,自信从容的同外界交流。这不是小事!”
郭校长低头沉默了大约四五秒的光景,方抬头,看着明月,诚心道歉:“是我错了。我平常对他们要求不严格,和娃娃们没关系。”
明月摇摇头,“这怎么能是您一个人的错呢?是他们,没有这个意识。”
宋铁刚杵在讲台上,早待得不耐烦,他看明月和郭校长对上话,就想悄悄开溜,谁知脚刚挪了半步,肩膀就被明月扣住。
“宋铁刚,你又想跑?”
“嘿嘿……嘿嘿……我脚痒了,磨磨。”他有一肚子千奇百怪的理由。
明月漆黑的眼眸里闪现出一抹火光,她压抑着怒气,沉声说道:“下周一我要见到你的家长,要是不来,你也不用来上课了。”
宋铁刚顿时傻眼了,他张开嘴,嗫嚅着说:“我……我……”
撞上明月格外严厉的目光,他哆嗦了一下,赶紧改口说普通话:“我……我爷来不了。”
“那你也不用来了。”明月松开她的手,示意宋铁刚可以走了。
宋铁刚以为明月就是吓唬吓唬他,没想到她竟然来真的,他毕竟只有12岁,还是个半大的孩子,再顽劣淘气,也害怕老师发脾气。
他顾不上笑了,扭过头,求救似的望向郭校长。
郭校长心有不忍,就上前替宋铁刚求情,“他爷爷不大方便出门……”
明月目光一沉,以为郭校长故意偏袒宋铁刚,就质问说:“有多不方便!见下孙子的老师,难道比养猪养羊还难吗?”
宋铁刚神色一变,嘴唇抿得紧紧的,偏过头去。
郭校长看看他,又转头看着气头上的明月说:“你要真想见宋铁刚的爷爷,我带他过来就是了,你别生气。”
“我没生气。”明月转身收拾教案。
她在说谎。
她其实很生气,因为不理解这些山区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一点都不重视,他们认为孩子吃得饱穿得暖,再识俩字就足够了。把学校当成大托儿所,把孩子寄养在这里,对学习情况,对考试成绩不闻不问,等孩子大了,考不上高中早早辍学,就让孩子回来重复祖辈父辈的命运,一代一代,就这样悲剧性的循环下去。
同样都是生命,城里的孩子却从未出生开始就接受教育,从胎教、到出生后的早教、幼稚园、小学、初高中、大学,研究生直至博士,基本上有条件的家庭都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这体现出一种对生命的尊重,更是一种思想的进步。
所以,山区教育总是滞后,总是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趋势。说白了,人的问题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
明月生气,并不是因为她不能接受高岗小学的教育现状,她就是感到痛心,为宋铁刚这样的孩子,得不到受教育的尊重而感到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