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回头看他,“你也去吗?”
“嗯,我代表转信台参加秋收节。顺道过来叫上郭校长,他要在秋收节上点火把。噢,今天就不用做饭了,大场上会有杂烩菜,不过都是素的。”关山说。
明月眨眨眼,“听你一说,倒是很有趣。”
“走吧,一起去。”关山发出邀请。
明月却指着他的上身,伸手说:“把你的迷彩服拿来。”
关山愕然一愣,明月蹙眉催他,“快拿进来呀!”
他出去把迷彩服和军帽都拿了进来。
进屋却看到明月正在她那个硕大的行李箱里翻找着什么。
“找到了!”她低声嘟哝了一句,拿着一个圆形的小盒子走了过来。
关山朝盒子上瞅了一眼。
针线盒。
还没等疑惑,关山手里的衣服已经被明月抢了过去。
明月把针线盒放在桌上,抻着迷彩军装的领口,用力一甩,衣服就抖得展生生的。
她对着亮处,用细长的指尖仔细摩挲着衣服。
一处,两处,四处,五处。
五处缝补过的痕迹凹凸不平,尤其是最后一处,细长的一条,缝补的人也不找块内衬布垫着,就直接把裂开的部分缝在一起。
这道痕迹,不禁让明月联想到手术后的疤痕,肌肉外翻,怵目惊心。
关山走前两步,想抢回衣服,“军装有什么好看的。”
明月背身一转,避开他的手,径自走到书桌前,打开针线盒。
她取出剪子和针,坐在床板上开始拆衣服上蹩脚的针线。
关山想拦她,却被她的眼神给盯回去。
关山只好一边呆着,看明月干活儿。
看得出来,她经常做针线活,手底动作娴熟而又麻利,针和剪刀在她手里变戏法,勾挑剪抹之间,那些口子逐渐露出本来面目。
“这是你缝的?还是小董缝的?”她抽空还能用鄙视的眼神瞅他一眼。
关山眨眨眼,差点没掉冷汗。
他用很小的声音,回答说:“是我。”
明月抬头瞥他,那眼神,除了鄙视还传递着就知道是你的意思。
约莫不到十分钟,明月就拆完了。
她吁了口气,笑道:“幸亏你技术不精,针脚大,不然的话,光拆完就得半宿。”
关山再次汗颜。
明月朝书桌坐过去一点,拿起一本书开口向下抖了抖。
有个东西从里面掉了下来,落在桌上。
关山两眼裸视5.0,以前在特种部队时,不用瞄准镜也能射出比别人好的成绩。
所以,那东西一露面,他的脸色就跟着变了。
他昨天差点把小树林翻个底朝天,也没找到的布条,居然,在她手里!
她怎么找到的?
心情复杂的关山抬起头,恰好撞上明月的目光。
一泓深黑里像是藏着万语千言,在关山看来,就是一言难尽。
可她的表情却又出人意料的轻松,嘴角轻扬的弧度,微翘的鼻尖,透出一丝狡黠和顽皮。
他在想,他该怎么开口。
她却低下头去,手指捻着针快速翻飞,缝起了衣服。
“你不用绞心脑汁敷衍我,没用。就是没有郭校长找到的这根布条,我也能猜到是你。因为在这座大山里,只有你和郭校长会为了我拼命。我这个人看着有点傻,其实一点也不糊涂。谁实心待我,谁值得深交,我一眼就看得出来。你,郭校长就是值得我深交的朋友。郭校长是长辈,我就不说了。但是关山,以后,别这样做了。为了教训那头畜生,冒这么大的风险,不值当。”明月低着头说。
关山抿着嘴,像堵墙似的立在屋子中央。
明月抬头瞅他,指指他背后的箱子,笑着说:“你坐啊,我这儿还得一会儿。”
看到关山腰板挺直,双手垂放膝头的标准坐姿,明月暗自感谢了一下宋华,她送来的箱子既能放东西又能当椅子,真是好。
明月低下头继续做活儿。
三寸长的口子,
屋里头静悄悄的,偶尔能听到他的呼吸声,与一般人不大一样,清浅而又缓慢。
过了一会儿。
他突然开口道:“你值得我这么做。”
说完,不等明月反应,就起身走了出去。
第52章 秋收节
明月打小就练出来的针线功夫绝不是盖的,半刻多钟,她就把关山的军装补好了。
和之前疙疙瘩瘩麻袋包似的不同,现在的针脚又细又密,一丝线头也没有,穿在身上,就算是仔细看,也看不出丝毫缝补过的痕迹。
关山的嘴巴,从学校一直到村里的大场,就没合上过。
大场其实就是一块宽敞的空地,坐落在村北,也就是鹳河北岸这边。
‘秋收节’从字面的意思不难理解,是个庆祝丰收的节日。这一天,高岗村的村民齐聚在大场,载歌载舞,用舞龙,耍狮子,吹唢呐,敲大鼓等等方式欢庆丰收。
明月他们到的时候,热情的村民们正陆陆续续进场。
足有大半个足球场大小的空地上,中央搭起了一个四尺见方,两块砖高的台子,台子上放着四个硕大的盘鼓,后面是用红纸糊成的背景板,上面龙飞凤舞的写着四个大字。
欢庆丰收。
郭校长指指台子右侧,“小明老师,你和你宋华婶过去坐吧。”
明月说好。
宋华领着她过去,在村民提供的小板凳上,找到靠前的位置,坐下来。
旁边的人好奇地打量着明月。
宋华笑呵呵地介绍说:“这闺女是咱们小学新来的明老师,明月。乡亲们,都来认识一下吧!”
“原来是老师啊。我就说哪里来的闺女咋这么俊呢!”旁边一位面目慈祥的大娘笑嘻嘻地夸赞道。
“你穿的啥衣服呀,我咋从来都没见过,比镇上的红姐穿的还好。”有个胆大的中年妇女上前摸了摸明月穿的杏黄色毛衣开衫,羡慕不已。
明月报以微笑,回答说,“这叫毛衣开衫,里面可以套衣服,秋天穿很暖和。”
那女的摸了又摸,稀罕的不得了,“贵不贵啊,买件这毛衣得多少钱呀?”
“一百多块。”明月实话实说,这件开衫是她在淘宝的购物节上淘到的,一家知名品牌的过季老款,只卖三折,非常划算,她毫不犹豫就买了。
“啥!一百多块!”中年女人震惊咋舌,她赶紧丢开明月的衣服,躲到一边,“啥衣服能卖一百多块?我家一年收入才一千块,买件衣服,我们就勒紧裤腰带,不吃不喝了!”
明月尴尬地笑了笑,“在同州,我的消费算很低了。”
她没说假话,她从上大学开始独立,大学四年,靠着母亲留下的微薄积蓄和勤工俭学的收入撑到毕业,平常的生活档次可想而知。
她不是一个铺张浪费的人,节省下来的每一分钱,她都尽可能的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但女孩子哪有不爱美的,加上她从大三开始实习,正式接触社会,再穿那些学生时代的旧衣服会被同事和学生笑话,所以,她偶尔也会在经济允许的范围之内,为自己添置一些物美价廉的衣服鞋子和化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