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是好过的。纳妾制度是否合理,那又是一回事。太太换了宝钗,
就行得通。
宝玉最后将宝钗" 弃而为僧" ,不能不顾到她的生活无著。如果
袭人已经把他们夫妇俩接了去,一方面固然加强了袭人对宝玉的母性,
而宝玉不但后顾无忧,也可见他不是穷途末路才去做和尚。这该是添
写袭人迎养宝玉宝钗的主因。出家是经过考虑然后剃度的,不是突如
其来被仙人度化了去,这也是一个旁证。
这样看来," 花袭人有始有终" 毫无事实的根据,完全是创作。
第二十八回总批第一段如下:茜香罗红麝串写于一回,盖琪官虽
系优人,后回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得同终始者,非泛泛之文也。
──各本同第二十八回来自次老的早本,结局已改为八十回前奉
妃命金玉联姻,黛玉逝世,但是八十回后仍旧像第一个早本,宝钗死
于产难,袭人别嫁,宝玉湘云偕老,贫极。所以写此回时还没有袭人
迎养宝玉夫妇的事。
五详红楼梦(13)
直到一七五四年前的百回" 红楼梦" ,此回蒋玉菡的汗巾还是绿
色的,明义" 题红楼梦" 诗中称为" 绿云绡".一七五四本始有" 茜香
罗" 这名色──茜草是大红的染料。此回回目"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是一七五四本新改的,回内也修改了两次换系
汗巾的颜色。一七五四前的回目想是" 情赠绿云绡" ,对" 红麝串"
更工整。
庚本典型格式的回前附叶都是从一七五四本保留下来的。此回回
前总批第一段该是一七五四本新写的,下一段" 自闻曲回以后回回写
药方" 则是保留的早本旧批。前五回内黛玉的药方已经都删了。
总批说汗巾事件与红麝串写在一回内,是因为后文有袭人蒋玉菡
供养宝玉宝钗,这是附会曲解或缠夹。此回不过预言袭人嫁蒋玉菡,
当时并不预备写他们夫妇俩供养宝玉宝钗。
被袭人接回去香花供养,宝玉于感激之余,想必比狱神庙茜雪红
玉的美人恩更不是味,不过以他与袭人关系之深,也都谈不上这些了。
但是宝玉出家也未必与这无关。出家是离开蒋家,这一点我觉得很重
要。到底还是一半为了袭人做和尚。
最后把宝钗托了给她,也不枉宝钗一向是她的一个知己。
" 花袭人有始有终" 这一回改写过,在那" 五六稿" 内,被借阅
者遗失。袭人之去没有改写,百回" 红楼梦" 中有,作者逝后五六年
还在,但是终于没保存下来。在我总觉得这是最痛心的损失,因为自
从第一个早本起就有袭人之去,是后部唯一没改动过的主要情节,屹
然不移,可以称为此书的一个核心。袭人的故事也是作者最独往独来
的一面。
总结上述,第三十一回回目有"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而太虚幻
境的册子与曲文都预言湘云早寡,显然未与任何人同偕白首。" 风月
宝鉴" 收入此书后,书中始有太虚幻境。那回目是从更早的早本里保
留下来的,因此冲突。
八十回本内只有第十四回给秦氏送殡的名单上有卫若兰。秦可卿
来自" 风月宝鉴".显然是收并" 风月宝鉴" 后才有卫若兰这人物。当
时已有太虚幻境的册子与曲文预言湘云早寡,因此自有卫若兰以来,
就是写他早卒。" 白首双星" 回目只能是指宝玉湘云。添写卫若兰后,
第三十一回回目一度改为" 撕扇子公子追欢笑,拾麒麟侍儿论阴阳"
(全抄本),终于还是保存原来的回目,另加卫若兰射圃文字,里面
若兰佩戴的金麒麟是宝玉原有的那只,使麒麟的预兆应在他身上,而
忽略了他未与湘云同偕白首,仍旧与回目不合。
早本写宝玉与湘云偕老,显然并没出家。
庚、戚本批第二十二回宝玉二次悟禅机:" 二次翻身不出,故一
世坠落无成也" ,又批黛玉说他作的偈" 无甚关系" :" 黛玉说无关
系,将来必无关系。……可知宝玉不能悟也。" 这口气是初看此书,
还没看完。第一个早本结局没有出家。与湘云偕老的就是第一个早本。
" 石头记" 指石上刻的记录,因此初名" 石头记" 时已有楔子。
但是空空道人一节是后添的。情僧原指茫茫大士,改空空道人抄录"
石头记" 后,为了保存" 情僧录" 书名,使空空道人改名情僧。情僧
如果双关兼指宝玉,也是书名已改" 情僧录" 后。初名" 石头记" 时
宝玉没做和尚。
楔子里空空道人一节内提起" 石头记" ,下注" 本名" ,因为当
时书名已改。但是卷首自述中," 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
' 石头记' 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 ,句内" 石头记" 下并没有批
注" 本名" ,可见这位批者批书时还没有此句。甄士隐贾雨村的故事
是不可分的,因此自述一节末句关于贾雨村即" 假语村言" 也是后加
的──添写这两个人物后,需要解释二人命名由来。而且最初只有楔
子,此后冠以自述;楔子内此书像天书一样的出现,没有作者,与作
者自述合看,有混乱之感,所以在此处说明是" 借通灵(玉)之说"
来写自传──在这阶段,此书自视为自传性小说。畸笏把这段自述收
入" 凡例" ,删去" 借通灵之说" 句,因为与楔子隔开,二者之间的
矛盾不需要解释了。
甄士隐梦游太虚,太虚幻境来自" 风月宝鉴" ,因此添写甄士隐
贾雨村时," 风月宝鉴" 已收入此书。
贾家出事是由于贾雨村丢官,被连累。此外还有贾赦侵占古扇案,
宁府又是肇事的祸首,甄家抄没时又秘密寄存财物。
起初只有甄家抄家,贾家因代隐匿财产获罪,但是并没抄家。一
七五四本起,才用甄家抄家作贾家抄家的预兆。因此提及甄家或甄宝
玉的八回都是一七五四至一七五六年定稿。这八回的内容都是第一个
早本还没有的,因此第一个早本没有甄家。
贾家最初只有贾政一房,所以第一个早本没有贾赦与宁府。又没
有贾雨村,没有甄家──没有书中一切获罪的伏线,可见此本贾家并
未获罪。
传说有" 旧本" ,其实有十种之多。内有七部续书,两三个早本,
其一写宝玉娶湘云,晚年贫极,显然就是与湘云偕老的第一个早本。
这第一个早本部份保存在三种续书里,内中南京刻本与端方本都
写宝玉穷途末路重逢北静王。书中有北静王的五回,在第一个早本的
时候都还不存在,因此原本不会有重逢北静王,是南京刻本代加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