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到七十年代蜕变(447)+番外

作者:YTT桃桃 阅读记录

可赵父知道他不能当着夏爱琴和夏爱国的面儿说这些。

赵铁柱以为他爹听进去意见了,再接再厉:

“爹,大晚上的给带走的,这是要突击审查的架势啊。但得能通融都不至于这样。我怕审查时……万一给定了性,再改可就难了。”

赵父手里攥着两个枣红色的核桃,转来转去,心里骂着赵铁柱,你这点儿本事都用来难为你自己爹娘了。

再抬眼皮时,赵父选择和夏爱国沟通:“安安他老舅。咱们大晚上的去求人、不好。求人办事也得可别人方便的时候。叔明个起大早。”

……

夏爱国躺在夏爱琴临时烧火的热炕上。这炕多年未住人,有些不好烧。炕头烫人,中间和炕梢又冰冰凉。他辗转难眠。

正如他和赵铁柱所说的,这次夏大伯摊上的事儿,对于庄户人家有些太过严重了……

求人办事儿,可以空手去见面谈话,却不能过后忘了这个大人情。

夏爱国心里都明白。他现在只求破财。不要人遭灾。

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那是他大哥、他亲侄子,他可以平时生活中和他大哥计较个人得失、论谁是谁非。可却在这种事情面前,要竭尽全力,因为等后悔就来不及了。

他没能耐啊,家里有能耐的。总共就那么几个。

夏爱国想起临出发时,他爹管大嫂要夏玲家的具体地址时。大嫂有些支支扭扭,满口都是“找铁柱就能办了,实在不行再说。”

不行再说,呵呵。如果让他说。他哥这么多年的变化,就是因为娶了那么一位媳妇才造成的。

眼皮子浅,浅到没了边际。糊涂!等不行时就晚了!又因为看人做事只那么点儿眼界。找了那么个侄媳妇。把原来闷头不爱说话的侄子也给坑了。

……

第二天一整天的时间,夏爱国先是陪着赵父去找人。后来也许是他在的原因,双方说话不方便,赵父就打发他回家坐在夏爱琴家的炕上等着消息。

等到中午,夏爱国端饭碗吃饭的时候,还要假装没看见赵母的脸色。听着赵母骂自己的亲妹妹不会过日子、做饭祸害东西等等。

当外甥赵安站在自己面前要糖吃,夏爱国更是窘迫。

夏爱国出门走的急,也没回趟家,平时兜里也没揣个钱。

听着妹妹扯过外甥去了别的屋,过一会儿就响起了孩子的哇哇哭声和赵婶的不乐意训斥声,夏爱国头一次意识到什么叫“无地自容”。

夏爱国尴尬的站在厨房的餐桌边,进屋劝也不是,不劝似乎也不对。

还是赵父回来了,情况才有好转。

赵父找完人回来了进屋喝了口水,先和夏爱国打了个招呼说一会儿聊,然后腿脚有些不利索就出了屋。夏爱国明白,赵父是出去走的时间太长了,老寒腿又犯病了。

夏爱国亲眼所见又陪着赵父前往的熟人家,赵父手中拎的是两瓶常年搁置、不舍得自己喝的好酒。

赵叔对他们夏家的恩情,即便将来他大哥还不了,他也还。他要是这辈子就这么没出息了,就让夏秋还。

……

赵父出屋不是着急办别的事儿去了,而是把赵母叫到了门房,他决定先教育教育自己家的老婆子。

“糊涂!你真当夏家所有人都是麻烦?喊啥?吵吵啥?又喊又骂的给谁听声儿呢?我隔大老远都能听见你那大嗓门!

咱家屋里坐着的安安他老舅,你知道是啥人不?昨天晚上天儿太晚了,我就忘了提醒你。”

“啥人?一家子麻烦!我省吃俭用那俩钱,全搭给老夏家了!他爹啊,我一寻思咱家儿媳妇那些娘家人就脑仁疼。”

赵父被赵母气的伸出手指点赵母鼻子:

“你知道个六啊!还脑仁疼!我被你气的头昏脑涨还差不离儿!

安安他表姐嫁的是京都大干部家庭。多大的干部我就不跟你说了,比咱县里一把手还大,你知道轻重不?

不提那大干部公婆,就是人家找的丈夫、人家自己,那都是有能耐的!

我当了半辈子兵,听说的三十岁当团长的都太少见,安安他表姐前段日子更是得了军功章!安安他老舅的闺女女婿那都是有真本事的!

还有,人家儿子也不差!大学生!这眼瞅着大学就要毕业分配了,你去外面打听打听,工人一个月挣二三十块钱都用下巴看人,大学生一毕节分配就是四十八块五,再转正呢?

要是分配回咱们县,铁柱就是往死里干活,拿公家事儿当自家事儿那么忙活都白搭!备不住人家一分配就管咱家铁柱呢!”

“那能咋地?我又不吃她喝她的。那么有能耐咋不找他儿女办这丢人的事儿呢?因为这事儿出门求人,我想想都脸臊得慌!”

“没到那地步呢!咱家该出力的都出力了,你守着人家娘家人骂骂咧咧柱子他媳妇干啥玩意啊?好人都不会做!”

想了想,赵父扶着老寒腿又语重心长劝道:

“老婆子啊,咱老赵家就柱子这一根独苗,孙子也就安安这一个。人这一辈子长着呢,谁求不着谁啊?你眼光放远点儿,这时候他们有难处,尤其还是安安他老舅求到咱头上了,咱得给办!

你咋就知道将来咱求不到夏家头上呢?远了不说,就说将来想让安安当兵,我那些老关系都不在了,备不住都没了,谁行?得他表姐!人家那大学生再一供出来,我告诉你,三年五载的准翻身!”

急匆匆的赶紧表达个大概意思,看着赵母杵在那若有所思后,赵父就进了屋。

“爱国啊,问出来是咋回事儿了。”

……

第四二7章 捞出一个是一个

“有点儿难办。”

赵父和夏爱国听到开门声,都止住了对话,看向来人。

夏爱琴进了厨房喊了声“爹”之后,又指了指饭菜:“我这就给您热饭去。”

赵父出声制止:“不了,在老朋友家吃过了。爱国你跟我进屋。柱子媳妇,你收拾了吧。”言外之意就是,你先别跟着了。

“叔,您说吧。我到现在都还没闹明白咋回事儿呢。当时被抓时,我也没在跟前儿。”

赵父费劲巴力地拖鞋上了炕,拿过一边他常盖的褥子遮住了腿,才开口告知道:

“你们旁边有个村儿叫张家和屯,那里知青多。这不都返城嘛,他们村儿名额有限。

嗯……有那么个女知青叫文秀,她托人找关系这些细节就不说了,总之就通过别的……男人,认识了你那大侄子。

本来是想拖你那侄子给你大哥一块手表,据你大哥的交代,他没要、拒绝了。后来也不知道咋整的,咱都是男人应该懂,你那大侄子就犯了错误。

这文秀也属于为了回城豁得出去的,有那事儿了,可却回不了城,人家就给你大哥连同你侄子告了。就这么地,昨晚连夜审讯的。”

赵父没等夏爱国开口时又补充了一句,补充得很隐晦:

“按理说不至于现在就给看管起来,尤其你大哥啥东西都没收,坏就坏在那知青在你大侄子后面又认识了个……人,管这个的。挺出力的。你懂吧?”

上一篇: 古代地主婆 下一篇: 农女倾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