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女倾城(742)+番外

作者: 渐进淡出 阅读记录

宫梓轩微微一笑:“多谢二皇弟。”

上官婉如能够再次有喜,宫梓轩也是很高兴。

上官婉如就算再不喜这个口蜜腹剑的人,她此刻也微笑道:“多谢二皇弟。”

南宫皇上满意地看着两个儿子兄友弟恭的样子,他满脸慈祥地看着自己最疼爱的儿子:“华儿这个时候来找朕是有什么事?”

宫庆华仿佛这才想起正事一样,他轻敲了一下自己的头:“看我这记性,听见太子妃有孕了,一时高兴,连正事都忘了。”

皇上听了更高兴了:“你皇兄有后了,你是该高兴,但你也得努力点,给朕多添几个孙子。”

宫庆年现在只有一个嫡长女,还没有儿子,他的心里也是着急的。

“儿臣一定会努力的。儿臣来找父皇是想说,父皇就快要大寿了,儿臣想去找一样礼物送给父皇,所以暂时离开皇宫一段时间。”宫庆华在南宫皇上面前素来都是玩世不恭的,他表现得对皇位一点兴趣也没有,总是喜欢四处闯荡,结交天下的朋友。

“你啊!自己想出去玩就别拿我来做借口!总是放着正事不干!也不想着帮父皇分担一下政事。”皇上瞪了他一眼!

“父皇可真是冤枉儿臣了,儿臣真的是去找贺礼的,儿臣保证给父皇一个惊喜。朝中有太子帮父皇处理政事,现在父皇身体也好了,也能处理国事了,父皇就让我去吧!”

去年父皇病重,示意他和太子一起处理国事,他所表现的能力已经超过太子了,父皇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能力,现在避免父皇有所猜疑,是时候找借口避开一下了,正好他也想亲自去探究一下闵泽国的瑞王妃究竟有何等本事!

“是惊喜才好,让父皇失望绝不饶你!”南宫皇上这是应下了。

他最近心里对于这么多官员拥护二儿子一事,心中也起了一个疙瘩。

自己还没死,便有人惦记自己的位置,任谁心里也不舒服。

现在他提出去找寿礼,南宫皇上自然顺势便应下了。

“谢父皇批准!”宫庆华听了这话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行了一礼。

“好了,你们没事都退下吧!太子多陪陪太子妃,在胎没坐稳前,便别到处乱跑了。”南宫皇上是一个喜欢将权力全都握在自己手中的人,所以他虽比闵泽国的皇帝大不了几年,但看上去却老多了,给人已经到了油尽灯枯之感。

三人听了这话均告退了。

三人走出大殿后,宫梓轩问宫庆华:“皇弟这次准备去哪里?”

“臣弟准备去闵泽国走走。”

上官婉如听了这话眉头一皱,这人该不会又打着什么歪主意吧?

那么多地方不去,为什么偏要去自己的娘家?

“太子妃有没有什么需要我带给安亲王爷更者世子的,我若是顺路的可以帮你带去。”

“谢谢二皇弟,没有什么要带的。”

“太子妃客气了,那臣弟告辞了!”

宫梓轩点了点头,他便离开了。

看着他远去的背影,上官婉如若有所思,也不知道他这次是在打什么歪主意,不过这样光明正大的说给她听,应该不会吧!

宫梓轩扶着上官婉如:“走吧,回府还得给父王和母妃报喜。”

“好,差点忘了。”上官婉如收回视线,决定这次写信回去报喜,让大哥注意一下宫庆华是不是去闵泽国干什么坏事了!

宫庆华离开后,立即便吩咐人收拾了一个包袱,然后离开南宫国了。

第八百一十七章

蝗灾事件解决后,上官玄逸和晓儿继续南下,他们得找一个气候适宜的地方大量种植麒麟果。

算是帮上官玄昊封地的百姓发家致富吧,就当送给他儿子的满月礼好了。

谁让他这次这么上道,主动提出自己留在帝都,让他们尽情去玩上一年半载。当然他也是因为儿子小,不能出远门才留下的,不然早就跟着他们出门了。

麟麟果在海外一些国家被视为圣果,每逢祭祀及重大宗教活动,他们会将火龙果供奉在祭坛上,现在卖给我们国家贼贵。

现在闵泽皇朝开放口岸,海外贸易日益频繁,若是麟麟果能大量种植,销向海外和北地,倒是能为南方的百姓带来一笔不错的收入。

晓儿和上官玄逸查遍了南方的地方日志,找出一个适合种植麒麟果的地方,准备过去实地考察一下,然后让官府安排百姓种植推广,顺便在南方找一个港口出海,然后找片海域玩冲浪。

两人走了十天左右的陆路然后改走水路。

去浈阳县可以走一段水路,然后再走上几天陆路便到了。

今晚他们宿在驿站,明天才去码头坐船。

傍晚时分,上官玄逸才收到了皇上的飞鸽传书,上官玄逸看了一眼信上的内容,见自己的父皇居然叫他们去北方旱灾区视察一下,顺便让晓儿带点福气过去,好让老天爷赶紧下雨。

上官玄逸看完信后简直哭笑不得,这是将晓儿当神仙了?还能呼风唤雨!

幸好皇上只是以书信的形式写的信,算是家书,不是圣旨,而他的想法简直是太无稽了,上官玄逸决定不予理睬。

晓儿见上官玄逸一副无耐的表情,有点好奇信上究竟写了什么:“信上写什么了?你”

上官玄逸将信给了晓儿,晓儿接过一看也是哭笑不得:“父皇这是将我什么了吗?我有那么大的脸吗?我去了,老天爷便会赶紧下雨!”

“父皇也是随便说说的,蝗灾还可以想办法杀死蝗虫,至于老天爷不下雨我们也无能为力,难道还能效仿未来,人工降雨吗?这事我们不用管,我们继续南下吧。”上官玄逸将信折好,收了起来。

北方旱灾,已经有许多百姓南下了,朝廷自然会安排好各县县令搭建好避难所,接应那些灾民。

拜前几年丰调雨顺所赐,国家的粮仓还有不少存粮,设棚施粥赈灾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上官玄逸知道,那些逃难的百姓都是带着家中部分存粮的,他们只是家乡没有水,不得不去找有水的地方做饭吃而已,等家乡下雨了,他们自然便会回家了。

第二天一早两人便来到码头。

两人坐的船也不是官船,是和许多百姓一起挤的客船。

因为坐的时候不长,由益州府郡上船到浈阳县下船,顺风顺水几天便到了。,晓儿不想劳师动众,大张旗鼓,所以便坐客船。

再说这是石老爷子的船,石老爷子可是给了漕运的两成股份给晓儿做嫁妆的,所以他们也算是坐自家的船。

上官玄逸扶着晓儿上了船,晓儿拿出了一个牌子给船上的水手看,那人立马便对他们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热情地将他们带到了二层一个空间最大,装修得最雅致的雅间。

这艘客船很大有两层,二层是给富贵人家坐的,下层才是普通百姓乘坐的。

二层是间开的独立小雅间,每个雅间都装修得很精美,船舱四处挂着一些字画,颇为风雅,里面还有张小床,一张小桌,整艘船一共二十个雅间。

上一篇: 穿到七十年代蜕变 下一篇: 天师种田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