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九十年代纪事(260)

可见这俩人已经感觉出付俊泽对江男不一般了,但毕竟不是小学初中嘴欠那年纪了,都心照不宣,最多坏笑几声。

江男问:“天宇呢?”

苏天宇坐在林沛钧身边:“姐,你进去吧,我看录像,这录像不是能看到你们吗?”

就这样,鬼屋里刚过了五分钟,外面看录像的“吃瓜”群众们,都觉得付俊泽的惊叫声刺耳了。

一个长发遮面的女鬼刚出来。

江男还没怎么样呢,付俊泽张着大嘴:“啊!!!”一把捉住江男的手,再没撒开。

“女鬼”早上也是刚上班,可能有点嫌烦,这噪音太强烈,晃了几下就没影了。

走啊走,俩人跟进了迷宫似的,除了地脚线有灯,再没个光亮,而且步伐不约而同是一副怕踩到地雷的样子,小心翼翼。

这回彻底改成江男在前面领着付俊泽,可也怪了,真鬼假鬼大概都爱挑胆小的吓唬,一个吊死鬼。身穿白衣伸着大舌头从付俊泽的右后方出现。

付俊泽立马:“啊!!!”一个跳跃就骑在了江男的身上。

江男不怕吗?怕,可是答应了,总得讲义气有人陪付俊泽进来吧。

她都没敢往后瞅,半架着付俊泽,俩人搂搂抱抱猫腰就开始跑,跑的呼哧带喘,一低头,这回江男都倒吸口气,磕巴的说句:“妈妈妈呀!”

地砖是透明的瓷砖,散着蓝光,下面横躺着个“鬼。”

这冷不丁往下一瞧,能不被吓死吗?

付俊泽在江男的身后,两个胳膊死死的搂住江男的上半身,那手啊,就快要摸到胸了,他又开始乱叫道:“哎呀,我好害怕啊。”

江男还得壮着胆哄:“别往下瞅,听话,快走,找出口!”

就这样的一幕一幕,给外面的吃瓜、不,正吃冰淇淋的半大孩子们笑的啊。

所以当任子滔和刘澈赶到时,看到的就是大家指着屏幕已经笑的前仰后合了。

刘澈问:“干嘛呢这是?你们够早的啊。”

任子滔说:“都笑什么呢?”凑近一看,脸色一变喊道:“刘柳给我买票。”

喊完也不管门口的工作人员拦着,指了指身后,他就往鬼屋里跑。

刘澈随后也瞟了眼屏幕,当即就恨不得给付俊泽拎出来揍一顿,他也跟着跑了进去。

这俩人一进来,那气势都像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模样,而且无视出现在他们面前的“鬼。”

而此时,江男已经是不仅是被鬼吓的神经衰弱,还被付俊泽的惊叫声吓的一愣一愣的,就知道得给付俊泽带出去,得寻出口,玩的跟真事儿似的,仍在探险中。

“男男?能听到我说话吗?”这是做扩音手势的任子滔。..

而刘澈都没顾得上喊江男名,为什么呢,因为他得一把拽住任子滔:“往哪走呢,那是入口,咱俩刚进来的。”

等江男在鬼哭狼叫中,能听到那俩人喊她的声音时,都快哭了:“我的天吶,付俊泽,终于有人来救咱们了。”

付俊泽很不开心,为什么要救。

更不开心的是,这俩人一到位,赶上砸场子的了。

任子滔真是不白学习好哈?真行,都能发现地脚线的感应灯,要把那个东西踩灭了,扮鬼的就出不来那个效果。

刘澈更猛,改成他拉着江男手在前面走,而且有鬼出来,他就给扒拉到一边去。

这还有个玩吗?

四个人三五分钟就出来了,而且是不出来都不行,因为看场子的老板喊话了,喊任子滔:“你别拆我地灯啊,干嘛呢!”

出来后的效果就是,刘澈给付俊泽,单独买了张过山车的票。

之后,大家又一起坐了海盗船,很奇怪的是,女生们还好,倒是男生们,看起来脸色有些菜。

在海盗船升到最高处,又猛的一降时,江男都听见她左手边一直以胆大示人的刘澈哥,是从心往外喊了个小短音儿:“啊。”

她也紧随其后,在生日这天,放纵的对天空呐喊道:“啊!!!”马尾随风飘扬。

而坐在她右手边的任子滔,在升降第二轮时,忽然带头喊道:“江男,生日快乐!”

引得前后座他们这一帮人也一起喊:“江男,生日快乐!”

下面围观的群众们都跟着笑了。

一周后……

第二百四十九章 归来后轶事

苏玉福领着儿子刚到家歇一天,苏老爷子就指示道:“赶紧去你老丈人家帮着干干活,他那身体不行。”

此时苏玉福累的啊,不是那个旅游见啥都哈哈哈的他了,正猫腰在大地上拔草,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

只半天时间脸和身上就晒出两个颜色,头顶上的大太阳更是晒的他后背冒油。

而陪他爸来的苏天宇,也完全不像个跟在江男身后的城里小孩儿了。

他正站在农家小院儿里,喊着四散的鸡和大鹅,将剁好的鸡食倒在槽子里。

天宇的姥姥喊:“洗洗手,别整了,看把新衣裳弄脏。”

苏天宇低头瞧了瞧这一身李宁的半截袖大裤衩,进屋就说道:“姥姥,给我找一身小哥穿的旧衣裳,我要去后园子帮你摘菜做饭,等我爸他们回来,咱就能吃饭了。”

天宇的姥姥一边翻炕柜,一边很感叹地想:

人比人气死人,越好的孩子越有出息,再看自己家那俩孙子。

一个和小同学去镇上赶集了,每个月三号十八号都有集市,大孙子爱瞧热闹,一早上就跑没影,到现在都没回来。

小孙子呢,那也比天宇大一岁,和村里一帮臭小子们跑后水库狗刨去了。

唯独外孙子,从闺女一家到了后,就帮她扫院子剁鸡食,不停地干活。

老太太将旧衣裳递给苏天宇后,又认认真真地叠起外孙脱下的那套李宁。

这套衣服,在她眼中老贵了。

当然了,就是苏玉福那个在镇上出名心眼直的姑爷,到了她家,也属于全家最有能耐的人,有困难得抬脸问问姑爷,属于贵婿上门。

因为姑爷虽然不行,但是苏家条件好啊,苏家有个嫁的贼啦好的亲家闺女,还给亲家一家置办了一溜的大砖房,这些年下来,有豆腐坊、能挣活钱,不像他们家,就种地和归拢点粉面子,随着俩孙子长大,小儿子要娶妻,越来越困难。

就这样,一老一小来了后园子。

东北的后园子,菜品到了夏季应有尽有,绿油油一片。

苏天宇边拿着菜筐摘顶花带刺的黄瓜,边和他姥姥唠嗑道:“姥,你是不知道,城里人也不好,我姑家要想买这样好点儿的黄瓜,得早上五六点钟就起来去早市,再晚了,都是别人挑剩的。咱家要是离市里近多好,我就给我姑送菜,省得花钱,你们也能拿着这菜去卖钱。”

老太太很稀奇,她大半辈子没去过大城市,最大的地方就是到县里,觉得当县里人都能高人一等:

“是吗?那大家伙也爱当城里人,天宇啊,你跟姥姥说说,就你那有钱的姑姑家,家里啥样啊?都有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