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九十年代纪事(270)

而她今天,才终于发现能中二起来,有多美好,又是多么值得让她羡慕的事。

亦如她这几个朋友。

感动的让她这个成年人芯子都很嫌弃自己,嫌弃自己做事总有目的,目的很世俗,会衡量标准,他们却只有一个目的,叫作:我想对你好,我想就去做。

付俊泽忽然凑头过去,咧唇一笑:“你是被我小露一手帅到了吗?还是在琢磨该怎么表示感谢?”

江男冲付俊泽挑了挑眉。

付俊泽立马挠了挠头,他觉得江男挑眉有勾引到他。

他趁着病房里微乱,不好意思的小声道:“算了,等什么时候我不是仗势,是靠自己的能力就能让叔叔借光,你再谢我我就收下,怎么谢我就怎么收。现在,反正别跟我来那套,咱俩谁跟谁?”

江男看着付俊泽笑弯了眼。

瞧瞧,她身边的二代们,不仅不是惹祸精和二傻子,而且又可爱又懂事,比她还有自知之明,她怎能不爱。

“少自作多情,我是在想,现在又多了个计划,等赶明儿我要写个剧本,也拍一部,嗯,致我们单纯小美好的电影。”

“呵呵呵。”

“又傻笑什么?”

“我这么俊,你怎么老说我傻。”

十几分钟后,别说江男被感动到了,就是江源达看着高间里的一切,他都由最开始的“你们要给我抬哪去啊”,那种慌乱变成了给闺女转校,是他人生里做的最正确的决定。

他由衷的觉得,这是女儿的财富,是她的大幸。

不是说认识有本事人家的孩子有多好,是这份为咱着想难得。

当然了,有本事的小同学确实好。

还想着,等私下里,他得嘱咐嘱咐闺女,无论将来大家是分散着上大学了,还是各自成家去了别的城市,也不要走着走着就散了,要记住人家这份情。

将来,如果有机会能还这份人情时,也要做到将心比心,把这份同学情好好经营,等以后啊,走向社会再认识的,自己掏不出多少真心,对方也是,就这年纪最真、最好。

“那个,孩子啊,你说叔叔我吧,就是个普通老百姓,咱也不是啥大病,真没必要,容易给你家人添乱,别有啥诟病,是不是?我这……”

付俊泽赶紧拦住:“叔叔,您叫我小泽就行,我和江男的关系在这呢,咱就踏踏实实养病,我们几个就很高兴,没啥诟不诟病的,您放宽心,咱正常交高间的费用呗。”

江源达还想再说,钱没问题啊,但还是算了,他就是趁俩小钱的买卖人,住这不踏实,人家都是大干部住这的,他又不傻。

再说让人付俊泽家里知道,他私心觉得:对他闺女影响也不好吧,别再琢磨,这谁家孩子那么大了呼哧?家长也没正溜,是不是交朋友有啥目的。

咱可没图人家啥,犯不上为了得劲,对闺女影响不好。

可他没有机会再磨叽一遍了,因为病房门被推开,新一波暖乎乎的感动涌入心里。

江源达笑看这几个孩子,就跟农民工进城似的,大包小裹。

有一手拎暖瓶、一边胳肢窝下还夹着脸盆,脸盆里一堆日用品;

有肩膀扛夏凉被,两手拎好几个大号高弹海绵枕头的;

而后面那孩子,他闺女的小女朋友,她和男男总在一起玩,长的也挺胖是叫王爽。

人家可是个丫头啊,一个姑娘家顺脸往下淌汗,两手拎满,都是吃喝。

六子将东西放下,甩动酸疼的胳膊,和江源达打了声招呼后,又拍了下付俊泽肩膀:“这病房不错,全是咱自己人,外头还有沙发。”

刘澈点赞,看着付俊泽笑道:“可以啊。”

“那你看。”

王爽用胳膊一抹脑门汗:“叔叔,您跟男男赶紧吃饭吧,饿坏了吧?就怨他俩,非得让饭店现做猪腰子汤,说哪坏补哪。”

这话让江源达怎么接,伤的是腰,他还趴着呢。

江源达刚想两手支撑自己坐起来吃饭,男孩的大手抱住了他,在他身后说:

“您慢点,我来使力,您借着我手劲儿翻身。”然后那男孩又喊道:“六子,快,把那几个海绵枕头拿来。”

江源达一点一点翻过身,抬眼一看,是刘澈那孩子,也终于知道那几个枕头是干嘛用的了,要不然刚才他还纳闷。

枕头堆在江源达的周围,刘澈不停的问:“叔,这样坐着行吗?不行我再给你重新堆一堆。”

而江男此时也已经拿着毛巾端着一盆水到跟前了:“来,爸,我给你擦擦脸擦擦手,咱俩吃饭,你指定饿坏了。”

按照平常,江源达这个高大男人,他一定会说:“我自己来,我又没残。”

可这一刻,却非常配合的任由江男给擦脸擦手。

他心想:其实摔了腰也不全是坏事,让他提前知道等老了后,闺女会怎样的照顾他。

而且等赶明儿好了,他也要去看看自己老爹。

到时候去弟弟那,更得跟老爷子唠唠嗑,就说:别看源景家是小子,给咱老江家续了香火,但他一点也不羡慕弟弟,因为生闺女的人家,不亏,到老了享福,小棉袄她就不是白叫的。

而正吃着扬州炒饭饿的前胸贴后背的江男,她此刻望着江源达想的是:她虽然没告诉爷爷、没告诉妈妈,在爸爸眼中,她还是个未成年人,但是她会陪着彻底好起来,就像她小时候生病,爸爸照顾她那样,来照顾他。

“那汤腥不腥?”

“不腥,喝口,来尝尝。”

江男嫌弃地躲开,又用筷子指了指四个菜:“你多吃点儿,等我给你做汤哈,我做排骨汤。”

第二百五十九章 折腾麻木了

高间病房里一直很热闹。

六子问:“叔叔,g市有什么特色,我都没去过南方呢。”

特色?

正输液的江源达心想:那老特色了,别的城市可没有那么明目张胆。

后半夜有人敲门,一打开门,外面站个妖精,化妆成那样,吓一跳。

要是守不住心,那就得上了套。

不过以他走南闯北几十年的经验来看,最吓人的应该是有的不单纯卖肉挣钱了,有的都得是团伙作案。再被人讹上,把那些买卖人上货的钱掏光,异地他乡,或者被绑了才瘆人,这种事绝对有。

外面的世界风险很大,稍不留神,男人们爱心花花,就容易栽了。

但不能告诉这些孩子啊。

他想了想说:

“就我去上货那个小镇,不大个地方,给我印象最深。

全是小作坊,都是搞服装买卖的。

家族企业,从老到少,织布、定型、漂染,拉链和刺绣啥的,拐着弯的都是亲属关系,一套下来,成衣就制成了。

就这样家族式的小作坊,上百家,你们想想那阵势,也看不出来谁有钱。

那小破房子,盖一溜,进去一瞧里面全是人,有的那都才十几岁啊,看起来还没你们大。

我一打听,说是那个地方,一年能做出上亿件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