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清穿之娘娘悠闲日常(102)
沈菡算了算:“五阿哥是快一岁半了吧?我那有个小推车,当初四阿哥挺喜欢的,不知道你用不用得上。”
其实就是一个可以推着走的木质凳子,沈菡仿着现代的遛娃神器搞出来的,不过比起现代功能多样的婴儿车和遛娃神器差得远了。
胤禛会坐了以后,有这么个小推车,就不用人老抱着了,沈菡可以经常推着他去御花园逛逛。
孩子自己坐着不像被抱着那么拘束,椅子做得也高,胤禛坐在上面四处看景,还挺开心的。
宫里其实有专门负责抱阿哥的太监,但沈菡不想孩子老被抱着,就把这车搞出来了。
宜嫔自然很感兴趣,两人约了等会儿去永和宫看车。
佟佳氏又问沈菡这个婴儿降生后要怎么抚养才好,有什么要注意的?
——她现在不太信宫里的乳母和保姆了,以前她们养死过多少孩子了?还是德嫔养的健康,问她准没错。
算上七阿哥,沈菡也算看护过三个新生儿了,虽然她一开始只是把她知道的现代育儿知识告诉乳母和妈妈们,但现在孩子带的多了,她对这个还真是有些自己的心得。
宜嫔也赶紧凑过来听着,五阿哥可是她亲儿子,必须得好好学学。
三人这么聊着天,不多会儿惠嫔、荣嫔等人也到了。
等人齐了,方姑姑进来请众人进殿。
太皇太后并没有出来,看在是顾忌着今天是皇太后的生辰,不想喧宾夺主。
皇太后坐在上首,殿内放好了拜垫,众人跪下,齐声向皇太后祝寿。
皇太后显得有些拘谨,挥手免礼赐座。
众人都坐下后,殿里突然有些静,气氛有些尴尬。
这也是没有办法,在场众人虽说都当了好几年主位,但和皇太后真没打过交道——都只是在年节庆典给皇太后磕过头罢了。
皇太后今年才四十岁,但看起来挺显年纪的,甚至带了点老态。
从她现在的样子看,即使是年轻时,估计相貌也只能算是中平。
她的气质比太皇太后更平和,简而言之,更像一个普通妇人,一点都不像一国太后。
她完全不会汉语,满语说得也不甚好,蒙语虽流畅,但无奈她本人言辞拙讷,既不会引导话题,也不太会接话。就连平常嘴最巧,最八面玲珑的宜嫔,对着这样的皇太后都有些无处下手。
好在就在快要冷场之际,太皇太后姗姗来迟。
众人松了口气,同样是蒙古出身,太皇太后显然会聊天多了。
太皇太后和各宫主位聊天,话题多是孩子。
永和宫因为现养着三个皇子,被太皇太后垂询得最多。
太皇太后:“听皇帝说,老四已经开始学骑射了?他还小,你要多看着点,仔细伤着他。”
沈菡:“是,现今不过让他拿着小弓自己玩一会儿,还不敢让他用箭。”
太皇太后点头:“应该的,这事儿得慢慢来,孩子的安全最要紧。”
她看荣嫔:“皇帝说老三的骑射学得不错,小小年纪,上手却很快,等着让老三先带带老四。”
荣嫔:“是,他哥俩天天搁一块儿玩,我看都不用我多说,老三早就迫不及待想给他四弟当师傅了。”
太皇太后欣慰道:“他们兄弟两个感情好,是咱们家的福气,也是你们两个做额娘的教导有方。”
沈菡和荣嫔连忙起身谢过太皇太后的夸赞。
太皇太后又问:“老六近来还咳嗽吗?长胖了没有?”
沈菡:“已经不咳嗽了,添了辅食后,也长胖了些,上旬过称,已经有十六斤了。”
太皇太后很高兴:“好,好,好!可见你是个会养的,六阿哥自打出娘胎就比旁的孩子弱些,我这心里老记挂着,如今可算是放心多了。”
太皇太后殷殷嘱咐道:“最近天儿变得快,一天比一天冷,可要仔细着六阿哥,衣裳宁多一件,别少一件,他这身子刚好起来,可不敢再受了凉气。”
沈菡起身应下:“是,您放心,我一定小心照顾六阿哥。”
至于七阿哥,太皇太后向来都是私下派人来问,从不会当面提他引人侧目。
一直在屋里聊到快开席的时辰,太皇太后道让她们小辈自行乐呵,她就不参与了。众人起身恭送完太皇太后,又伺候着皇太后去宴席上坐。
十月的紫禁城其实已经很冷了。
但无奈庆寿肯定要搭戏台,所以众人连同寿星皇太后,都不得不一起在院子里冻着,在西北风中听戏用膳。
说是用膳,但真是没啥吃头。
慈宁宫的膳桌,和宫里其他各处都不同,最有满蒙的味道,换句话说就是一点汉化的痕迹都没有。
主菜是炖着各种肉的暖锅,在这寒风中冒着热气,看着倒是挺有食欲。
但无奈宴席上吃暖锅,汤汤水水,沥沥拉拉,一是吃相不雅观,二是怕弄脏了衣裳,没法收拾,所以几乎没人动这个。
炒菜就不必提了,一点热乎气儿都没有,还在这院子里吹了不知多久的西北风,一筷子不知道要吃多少尘土,也没人动。
但完全不动筷子又不像话,最后看来看去,桌上能勉强吃的也就是炉食饽饽和奶茶了。
满席主要以饽饽桌为主,每个人面前的小案上都有大饽饽四盘,小饽饽两盘,品种很丰富,里头有蜂蜜印子、薄烧饼、红白点子、鸡蛋印子、梅花酥、夹馅饼、玉露霜、芝麻酥、红白馓枝、核桃缠等等,旁边还摆着时令的干鲜果品。
沈菡心道,其实要不是这个西北风实在是刮得人头疼,就着这些点心吃个下午茶还是不错的。
可惜这些饽饽也都被吹得干瘪冷硬,还好有热奶茶就着,不然真是难以下咽。
慈宁宫别的膳食都了了,只有这奶茶可圈可点,都是蒙古茶役现熬现煮的,最地道,最有滋味,乾清宫都煮不出这醇厚的香气,算是宫里最好的奶茶了。
这宫里的奶茶是用牛奶、牛油、青盐、玉泉山的水和浙江每年产的最优质的黄茶精心熬煮而成。
制作时要不断地用勺子扬茶,直到茶乳充分交融,除去茶叶后方成奶茶。
一杯奶茶所耗的人力、物力皆不菲。
沈菡刚来的时候有些喝不惯——不加糖反而加盐,和现代奶茶的味道很不一样。
但待久了,反而越来越能品出这种纯种蒙古奶茶的滋味儿。
因为用的是世间最顶级的原料,最费人工的做法,每一杯奶茶都香滑细腻,茶色如咖啡,奶香阵阵,滋味醇厚。
沈菡喝着奶茶聊以zi慰——西北风就西北风吧,国宴级别的奶茶啊!
宫里庆寿的活动乏善可陈,无非就是听戏宴饮,台上演的拜寿的曲目,唱的都是汉话,作为寿星的皇太后估计根本听不懂,偏偏还要配合着做出一副乐在其中的样子。
戏过半场,皇上突然带着小太子来了。
众人起身请安。
庭中的演戏也停了,整个舞台都留给了皇上和太子,其他所有人都成了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