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清穿之娘娘悠闲日常(16)
青衿也想起来了:“对了,奴婢记得去年钮祜禄格格的阿玛病重的时候,宫里听说皇上亲去探望,还有人说这是皇上又想起钮祜禄格格了,有些不明所以的人还去巴结了一阵。后来,见直到她阿玛过世,皇上都对钮祜禄格格没什么表示,才慢慢散了。”
沈菡一愣:“她阿玛过世了?”
青衿道:“是啊,该是去年下半年的事了,奴婢记得当时咸福宫还特地求了慈宁宫的恩旨,去内务府领过香烛纸钱。”
紫芙见主子皱着眉头,不解道:“格格这是怎么了?何必这么在意钮祜禄格格?”
钮祜禄格格都在宫里闷了成十年了,现在的钮祜禄家也不是以前了,能对格格有什么威胁?
沈菡摇摇头,没细说。
因为她也不知道钮祜禄氏既是这种境况,到底是怎么突然成了继后的。
而且,钮祜禄氏既然在宫里苦熬了这么多年都没事,成了继后又怎么会半年就死了呢?
作者有话说:
固伦淑慧长公主:太皇太后女儿,名爱新觉罗·阿图;固伦雍穆长公主:太皇太后女儿,名爱新觉罗·雅图
资料载:马佳氏,名吉鼐。
其实满人称名不称姓,马佳氏当时在宫里应该被称呼为吉鼐福晋,但是不是每个人的闺名都能查到,而且都是满族名字看着比较乱,为了阅读和写作方便,后宫就都称姓了。
第9章 利害
◎大清立后,‘利害’二字道尽矣!◎
“钮祜禄氏……”
玄烨当然不会不记得宫里有钮祜禄氏这么个人。但他对钮祜禄一族向来没什么好感,钮祜禄氏进宫时又只有七岁,玄烨根本没理会过她。
这么多年过去,早连她长什么样都不记得了。
太皇太后对玄烨没必要拐弯抹角,直接道:“你觉得以钮祜禄氏为继后如何?”
玄烨皱了下眉,不过他没急着反驳,细细思量起来。
之前玄烨是一直没动立继后的念头,所以也没考虑过该立谁。
如今想来,以目前的局势,钮祜禄氏倒确实不失为一个合适的选择。
太皇太后见玄烨眉头松开,知道他明白过来了:“我知道你厌恶遏必隆,连带着也不愿理会钮祜禄氏。但以现在的情势,我左思右想,这宫里宫外,竟没有比立钮祜禄氏更好地选择了。”
立继后不是小事,资历、家世、品貌缺一不可。
太皇太后也是思量许久,才提了这个人和玄烨商量:“一则皇后是一国之母,哪怕是继后,这出身也得压得住才行。钮祜禄氏纵不得你宠爱,现在也没名没分,但论家世,宫里宫外比得过的还真没几个。”
虽然遏必隆已死,但他毕竟是先帝留下的顾命大臣。
钮祜禄一族又是八大姓,遏必隆当年虽一同入罪,但只抹了后加的公爵,一等公的爵位还是在的。
所以钮祜禄氏说起来,还是一等公家的闺女。
更不用说其祖父额亦都还是‘开国五大臣’,背后的钮祜禄一族又还有那么多在朝之人。
玄烨点头,这倒没错,哪怕是在宫外另选,想要再找个出身上三旗八大姓一等公家的闺女,还得年貌相当,才德相配的,也很难。
家世稍差些的不是不行,大清立后也不单只看出身,还是要看立哪个能带来更大的好处。
说到底,‘利害’二字道尽矣!
话虽不中听,却是最血淋淋的现实。
当年太皇太后立博尔济吉特氏,难道真的只是为了一己私欲照顾娘家吗?
她可没有那么小家子气。
太皇太后几番周旋,弄得差点母子反目,还不是为了福临的皇位和爱新觉罗家的江山。
当时大清入关才多久?
内忧外患四起,有多少人虎视眈眈地盯着她们孤儿寡母?
要是失去了博尔济吉特氏的支持,蒙古会瞬间从大清的屏障变成一群饿狼,和爱新觉罗脚下那些盯着皇帝宝座的人,一起撕碎他们母子。
既然当时立博尔济吉特氏能带来最大的利益,那为什么不立?
娶进来就能稳固皇位,那娶就是了。
喜不喜欢有那么重要吗?
有大局重要吗?
可惜母子二人当时政见不合,她的话福临根本不愿听。
偏偏福临又太过任性,爱恨分明,不肯受一点委屈。
可是要想当一个好皇帝,哪能一点委屈都忍不得呢?
这点上玄烨就看得更明白——想要做个好皇帝,前提是你得先是个皇帝。
就像当年为了稳固玄烨的皇位,立了赫舍里氏。
太皇太后看得出来,玄烨一开始并不怎么满意赫舍里氏本人,可他还是能为了大局主动与赫舍里氏亲近,以‘帝后相合’牢牢笼络住索尼和赫舍里氏一族,省了她许多功夫。
虽然赫舍里氏意外早逝,可只要有那么一位得皇帝百般追思的原配皇后和保成在,那赫舍里一族就还是皇帝最贴心的忠臣。
而太皇太后现在提出立钮祜禄氏为继后,原因也同样如此。
朝廷和三藩这场仗,到今年已经是第三年了。而且看现今这局势,还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
战局焦灼,时间拖得越长,京中的人心就越不安稳。
图海侥幸一场大胜,不过换得京里片刻的振奋,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北边仍有时刻等着捡漏的蒙古,京外还有满坑满谷的汉人,南边甚至还有打着前明旗号的小朝廷!
此时要是满人内部再不一心,自杀自灭起来,到时内忧外患,试问爱新觉罗还怎么坐得稳江山?
钮祜禄氏别的不说,有个好处却是旁人都不能比的。她背后牵扯着钮祜禄氏和瓜尔佳氏两个大族。
如今遏必隆已死,此时立她为继后,既可代表玄烨对前事既往不咎,仍愿意重用钮祜禄和瓜尔佳一族,团结镶黄旗,拢其忠心;对满洲亲贵和那一帮老臣也是个安抚的意思,免得他们借机生事。
太皇太后说得直白:“当年鳌拜之事咱们之所以没有牵连太多,就是因为八旗里家家沾亲带故,牵一发而动全身。而如今立钮祜禄氏也正是这个道理。两黄旗是咱们爱新觉罗的家底子,绝不能乱。只要钮祜禄氏坐在这个位子上,能帮你收拢镶黄旗的忠心,稳固朝廷的人心和内政,那这个皇后立得就不亏。”
玄烨一直静静听着,心里也在思量。其实这里头的利害玄烨比太皇太后更清楚。
朝廷现在的困境,玄烨如今日日坐在龙椅上,比谁都有体会,也比任何人都着急。
往日不过是没往这个方向想过,如今听皇玛嬷一说,这倒也确实不失为一个办法。
不过……
玄烨对太皇太后道:“皇玛嬷说得有理,孙儿都明白了。但立后毕竟是件大事,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孙儿得仔细思量。”
太皇太后:“那是自然。立后之事,关系重大,自然由你乾纲独断,我不过是给个建议。再说仁孝三年国孝未过,也不必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