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同人)清穿之娘娘悠闲日常(185)

作者: 瀛洲玉羽 阅读记录

沈菡也不勉强她,有机会的时候就自己教她一点。

虽然雅利奇是公主,她的生存环境比胤禛等人安逸许多,但沈菡却并不想将她养成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废物。

因为她一直觉得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生活都掌控不了,那更不可能控制好自己的心态和精神。

而宫中生活如此压抑,若是没有一个稳定的心态和精神世界,人很容易被扭曲逼疯。

所以沈菡从三个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们从衣食住行中逐渐认识、掌控自己的生活,学着自理。

不是不让人伺候他们,而是他们自己也应该学会照顾自己,不能离了下人就什么都不会了。

特别是雅利奇。

——沈菡对清朝公主们的惨剧耳闻已久,雅利奇现在虽然没了抚蒙的隐忧,但即使嫁到京里,要想活得好,她也必须得自己能立起来。

好在她的身份比沈菡要高得多,自主性也更大,不需要像她那样恐惧太多。

只要她能学会如何利用自己的身份——如何“借势”,就能获得比沈菡更自由的生活。

不过,大概也仅止于此了……

玄烨对皇子的教育很重视,但对公主却只有宠爱。

雅利奇天天能见到阿玛还好说,见不到玄烨的几位公主,只能得到皇父物质上的关照和询问罢了。

但即使是对雅利奇,玄烨也只希望她高高兴兴地长大,将来挑一个好额驸,平安过一生,并不指望她有什么大出息。

沈菡虽然知道这种想法无异于折断了女儿的羽翼,可,在这样的环境下,她也实在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说实话,作为一位母亲,她也只求雅利奇能够健健康康长大,平平安安到老。

如果她将来能有幸遇到一位好额驸,一生呵护她,珍爱她,那已经是沈菡奢望至极的结局了。

至于她的羽翼……

沈菡都不敢去细想这个问题。

难道她能告诉雅利奇‘男女平等’‘女性要有自己的事业,要独立’……吗?

——当环境不容许这种思想的存在,身处其中的觉醒者会比蒙昧者痛苦千万倍。

从古至今,有几个觉醒者能杀出重围,挣出自己的一片天呢?

极少。

先不说雅利奇将来能不能有先驱者的能力,就是那些曾经熬出来的女性,也无一不是承担了比男人沉重千百倍的阻碍与压力,经历过千万般磨难,才最终浴火重生的。

——沈菡怎么舍得女儿遭受这些呢?

所以在她没有能力给女儿一片施展天地的时候,启发她,无疑是让她走向终身的痛苦。

雅利奇现在比起她的姐姐们,能得到玄烨单独的关照和宠爱,既不用面对抚蒙严酷的环境,‘夫家’与‘娘家’之间的政治博弈,也不用成为政治斗争的棋子和牺牲品,已经是沈菡现阶段能为她争取来的,最大的帮助了。

至少在她的眼皮子底下,万一有什么事,她和玄烨还能够及时保护女儿。

……

今天的早膳是蛋炒饭,粉红色的蛋炒饭。

里面加了切成丁的黄瓜、胡萝卜、火腿,蛋液包裹着粒粒分明的粉红色稻米,黄瓜的清甜配着火腿的咸香,美味可口。

沈菡边吃边高兴道:“这个米吃着确实比以前的吃着要香甜一些。”

玄烨吃着也很高兴:“口感倒罢了,最好的还是早熟,不过有这个口感,推广起来也更省事儿。”

之前玄烨在丰泽园找到那一株嘉禾后,就开始了漫长的试种之路。

令人高兴地是,在经历了一年悉心的栽培后,第二年六月份的时候,这些种子结出的稻穗竟然真的比其他水稻早熟三个月!

而且这种稻谷米粒长、颜色微红,口感也比寻常大米要好许多。

玄烨大喜过望,亲自将其命名为御稻米,开始在京郊地区的田里进行极小范围的试种。

但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漫长,一年才得那么一次实验结果。玄烨又谨慎,必得要验证得万无一失才敢推广:“农事关系到百姓福祉,是朝廷的头等大事。若是草率加以推广,朕恐其变成下面人争功的利器,最后反而害了百姓。”

当大家都知道皇上想推广这种米,推广成功就代表立功,代表政绩时,那下面究竟会发生什么事呢?

玄烨虽然看不到远处的民情,但他笃识人心,知道人为了利益是什么事都能干出来的。

——他向来不惮以最坏的结果去揣度人心。

玄烨曾不无担忧地和沈菡说过:“朕只怕今天把这推广御稻的谕令发出去,不出几天,就会有无数的农民被逼着拔除田中原本的作物,种上御稻……”

所以他宁可慢慢来,一年一年地在不同地方试种,一地一地推广,也不能把好事变成坏事。

这次来巡猎,他就把种子带上了:“京郊的田这几年种的还不错,这次朕打算在木兰开块田试试,看看在北边这稻子长势如何。”

沈菡点头:“对,说不定它的抗旱性也不错呢。对了,是不是也该在南边儿种上些试试?我觉得南边儿热的时候多,冷的时候少,这种稻子早熟,说不定越往南收得越早?”

玄烨意外地看她,高兴道:“是……朕也这么想。等在北边种个差不多,朕就把种子给曹寅等人,让他们在南边试验试验,等下次咱们南巡的时候,正好能去看看收成如何。”

沈菡又想起一事:“那现在这个米比普通大米好吃,会不会百姓反而不种了呢?”

说白了,精米本是贵人盘中物,这种高端御米,老百姓种出来,有几个舍得留着自己吃的呢?

他们本是想着找个高产或者能生两季的早熟稻,让农民多一些自留粮,现在……

不过沈菡转念一想:“不过他们卖了换成银子,再买粗的粟麦来吃,应该也能比原来多些余粮。”

沈菡说完见玄烨看着她不说话,不解道:“怎么了?我说错了吗?”

玄烨叹气:“没错,你说得对。”

他只是突然发现,原来他真的没有自己想的那般了解她……

玄烨和她讨论:“其实口感上佳反而于推广是好事。”

贵人们喜欢用这等米,需求旺盛,农民们种它有利可图,才更愿意用这稻种,不管是自己留着吃还是换其他粗粮,都能获利更多。

而且若真是能成两季稻,哪怕只是给南方的百姓多添一季的收成,也是福泽万年的大好事了!

沈菡点头:“而且北方能早收这三个月,空出地来,是不是也可以种点儿别的?”

她不太懂这个,但听说小青菜长得快,一茬一茬的?是不是能让农民趁着地闲种点儿菜呢?

玄烨:“是,这也是一大好处。不过农民种作物都有惯性和传统,哪怕这稻种再好,也不是那么容易推广的。”

百姓十里不同俗。

一个村里甚至一个县里种什么作物,那都是几十上百代慢慢流传下来的。爷爷会伺候什么作物,爹就会伺候什么,儿子跟着爷爷和爹学,自然也只会伺候这种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