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清穿之娘娘悠闲日常(319)
沈菡:“……”我就是问问,没别的意思。怎么她现在已经这么吓人了吗?
玄烨听完笑起来:“不是你吓人,上位者,不怒而自威。你身居高位这么多年,身上自有威仪。”
何况这宫女与太子有牵扯,已经触犯了宫规,过来回话本就心虚。即便她表现得再温和,恐怕在这宫女看来,也和鸿门宴差不多。
玄烨道:“看这宫女的胆子,也不像是敢生事的。一个侍妾,老实本分就行了。朕会叫顾问行亲自将人送去无逸斋,你就不用插手了。”
虽然事情还没查清,但这背后的盘算玄烨心里大概有数了。
不过……
投鼠忌器。
——有些事情不能往明面上放。
含混着过去,说不定还能给彼此留些颜面和余地。一旦闹出来,众人心思各异,事态很难说会怎么发展。
一个闹不好,说不定真的会让人觉得“皇后”和太子成了敌对方,到时她的名声必定会受损。
所以玄烨不欲再纠缠背后的细枝末节,只要范氏进了太子的后院,此事便已经釜底抽薪,盖棺定论。背后之人即便有再多的盘算,也无用了。
至于后面要怎么再敲打一二,让这些人安分点儿,少动些歪心思,他还要再琢磨琢磨。
玄烨想到这儿心思一顿,其实,到底还要不要继续往下查……他也还在犹豫。
沈菡并不知道此事背后有什么复杂的手段和谋划,她只是高兴自己终于不用插手太子的事情了。
今天和这范氏打交道可是尴尬死她了,太子的侍妾和继母,这叫个什么事儿!
玄烨也不想她知道这些肮脏事,收回心思道:“不过这园子里的规矩,还是得再约束约束。”不能再让人钻了空子。
沈菡点头:“这次是我疏忽,我会叫嬷嬷们再好好教一教规矩,看紧门户的。”
这件事一出,也给沈菡提了个醒儿——按照现在的观念来看,四阿哥可也不小了。
在当娘的心里,儿子还是个中学生,在其他人眼里,这估计已经是块可以下口的肥肉了。
而且范氏这件事之所以这般含糊过去没有处置,是因为其中牵扯到太子。可是有这么个成功案例放在这儿,其他人看着,很难说会不会起心思。
无逸斋住着这么多阿哥,今儿来个范氏,明儿来个吴氏,一旦宫女都把这路子当成登天梯,风气可就全坏了。
到时候不但是沈菡的祸事,对这些宫女也是大难一场。
毕竟玄烨这一次容忍是有原因的,再有下一次,可就不一定了。
第193章 无关
无逸斋针线房。
范氏垂着头往自己房里走, 迎面撞见她的宫女全都吓了一跳。
——她们都以为她回不来了,没想到竟这么快就回来了!
众人连忙团团围上来,有那往日与她交好的小宫女, 小心翼翼走上前拉住她,上下左右打量她:“你……你没事吧?”看起来好像没有受伤。
一个人开了口,其他人也都忍不住好奇道:“娘娘说什么了?”
“你受罚了吗?”
“你怎么回来的?”
……
管事姑姑过来查房正好看到,皱眉走过来:“围在这儿说什么呢?散了!不是才说了不许瞎打听?!我看你们一个个的是不是都皮子痒痒了!”
小宫女们一哄而散, 只留下范氏垂头站在原地。
姑姑看了范氏一眼:“你也不要在这儿站着了,膳房给你留了饭, 用了回屋去吧。”
范氏一福身:“是,谢姑姑。”
可是她现在根本没有心思用膳, 只草草咽了两口馒头, 便径直回了自己的房间。
同屋的宫女见了她自然也惊异, 但外头姑姑正在午间巡视, 她们不敢作声, 只能默默使着眼色。
——不会真的不罚她,要提拔她当主子吧……
范氏只当没看见,默默躺在自己的床位上闭上眼睛。
她仔细回忆今天和德贵妃的见面, 觉得贵妃好像不是要处置她的意思, 这让她一直高悬的心稍稍放松了一些。
范氏攥紧拳头, 心中惴惴不安,不知接下来自己会怎么样……
那天, 她不过是正常去值房上值,正做着绣活呢,苏绣坊的江姑姑突然过来叫她。
姑姑说自己正要去无逸斋送衣裳, 但肚子突然不舒服,所以让她替一替。
范氏没进过无逸斋, 有些怯,姑姑拉着她的手:“哎哟我实在是不行了,你赶紧去,不能耽误差事啊!你放心,到了无逸斋自会有太监接你的,衣裳一交就完事儿了。”
说完姑姑留下一摞绣好的衣裳,火急火燎飞奔而去,留下范氏自己干瞪眼。
范氏实在不敢耽误姑姑的差事,只好战战兢兢地捧着衣裳往无逸斋去交差——这地方论规矩是不许她们这些小宫女踏足的。
结果没想到这次一路过去却畅通无阻。
守着后门的小太监一见她手里的衣裳就明白了:“来送衣裳的?”
范氏紧张地点点头。
小太监:“跟我来吧。”
范氏也不明白流程,只好跟着小太监一路向内,结果越走越偏僻……
小太监带着她到了一间不大不小的屋子里:“你在这儿等着。”
小太监一溜烟儿不见了人影,范氏不明所以,人生地不熟,还是她不该进来的地方,越等越心慌……
然后太子殿下突然就进来了!
范氏起先并不知这是太子,听到门响吓了一跳:“什么人?”
结果来人一现身,范氏一眼就看到了他腰带上挂的龙纹荷包——正是她前日刚交上去的绣活儿,为主子绣的配饰。
……
她真的,没有勾引太子。
无逸斋,太子寝殿。
阿宝轻手轻脚地打开门走进去,正殿内空无一人——太子一向不爱留人在屋里。
胤礽正端坐在西暖阁的书案前看折子,前几天汗阿玛给了他一封山东巡抚佛伦六月里上的折子。
佛伦在折中呈奏,说他发现当地生民百姓过得十分辛劳困苦。
为了探查缘由,他特地询问了司、道、府、州、县各员。
继而发现当地闲散生员、秀才等人名下的田地,都不按定例缴纳赋税。
不仅如此,有些奸诈的民人,为了不纳税,也把田亩放在生员秀才的名下。导致当地以前能收十户的赋税,现今只能收四、五户。
赋税不足,致使民人困苦……请求圣上清除此积弊恶习,以利生民。
虽然玄烨当时只在折子上批复了一句‘知道了’,但其实他心里一直惦记着此事。
前几日他把这折子转交给了太子:“佛伦折中所述,实乃一针见血。只是土地与赋税之事不是小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可是继续放任下去,积弊难除,庶民之劳苦断无巳时……”
他让胤礽把折子拿回去好好琢磨:“也拿给你的兄弟们看看。有句老话说得好,‘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一人计短,众人计长。你们兄弟一起商量商量,若有什么好办法,尽可和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