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同人)清穿之娘娘悠闲日常(373)

作者: 瀛洲玉羽 阅读记录

胤礽跃跃欲试的心情一顿,山东。

索额图又道:“推广御稻的种植并非易事,皇上既然已经圈定了山东,便是有意要将此事交给佛伦和明党安排。”

至于皇上让太子写折子,在索额图看来,这不过是出于安抚罢了,毕竟皇上总不能将太子与朝政完全隔绝开来。

胤礽听明白了,索额图并不想让索党插手此事,而且他认为汗阿玛可能也并不希望自己插手此事。

胤礽停顿片刻,竟也无法反驳……是啊,良种是汗阿玛费心培育出来的,这是汗阿玛的功绩。

而他是太子,“储”君,朝上谁都可以站出来接这个差事,唯独他不行。

瞬间,胤礽原本因为玄烨交办政务而兴奋的心情宛如被浇了一盆冷水,迅速沉寂下去。

胤礽攥着手里的折子望着窗外呆立着,半晌才重新捡起自己的思路继续道:“……虽说如此,但皇上一向重视农桑,皇上能用十年培育御稻,心里对此事必定是极为看重的。御稻一事,利在百姓,功在千秋。孤身为太子,为此事出力理所应当。何况此乃国事,任何人都不该因一己之私横加干涉阻挠……”

胤礽很清楚,汗阿玛能容忍朝堂的党争、包容朝臣的小心思和争权夺利,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不耽误他办大事。

所以依他之见,哪怕此事已经交给明党操持,索党也不能干看着不出力,该做的都要好好做,尤其不能使绊子。

索额图完全没想到太子竟是这么想的,这与他之前的打算完全不同:“太子爷……”

胤礽抬眼使了个眼色,索额图话音一顿,往窗外看了一眼,继而话风一转:“……太子说的是,是奴才见识浅了。既然殿下是这么个意思,那咱们自然都听殿下的。”

……

几日后,九经三事殿。

玄烨正和明珠等人议事,顾问行却突然从外面进来了:“万岁,高三燮到了。”

玄烨点点头,很自然道:“叫他进来吧。”

底下的明珠等人虽然听不到上面高三燮对皇上说的些什么,但高三燮是皇上安排伺候太子的太监他们还是知道的。

明珠心里犯嘀咕,皇上当着他们的面传高三燮回话?这是什么意思?

玄烨听高三燮说完,面色十分温和:“知道了,朕中午让膳房做了一道太子爱吃的烧鹿尾,这会儿火候应该差不多了,你直接捎回去给太子吧。”

“嗻。”

高三燮退下后,玄烨继续和明珠商议在山东推广御稻的事:“此事当慎重,切勿失之操切,强逼百姓……对了!”

玄烨拿出一份折子:“太子公忠体国,一片爱民之心,之前上的折子里想了几个推广的好法子,朕觉得不错,正好人都在这儿,咱们商量看看是否可行……”

众人议完事退出九经三事殿,紧接着就在班房里围上了明珠:“明相,您说这……”

皇上是什么意思啊?干嘛突然提起太子,难道是想把这事儿交给太子主理?

明珠淡淡道:“太子乃国之储君,关心农桑大事理所应当,便是皇上将差事交给太子,我等只管听请凭太子吩咐就是。”

不过明珠觉得这个可能性不太大,皇上提起太子的态度,不像是要给太子差事,倒像是……通知?表态?

明珠反复琢磨了琢磨皇上的话,太子公心为民……这是不说太子和索党不会在这件事上给他们使绊子,所以他们可惜尽管放开手去干?

明珠有些举棋不定,他让人给佛伦传信:“告诉佛伦,此事至关紧要,叫他一定要亲自下去盯着底下的人,切勿大意。”

皇上能信太子,明珠却不敢信索额图,还是小心为妙。

胤礽收到皇上赏的烧鹿尾面上自然十分高兴,他并没有问高三燮皇上为什么传他过去,只是笑着对他道:“你辛苦了,中午赏你一道燕窝鸡丝,去歇歇脚吧,两个时辰后再来伺候。”

高三燮跪下谢恩:“是,奴才谢主子爷赏。”

……

清溪书屋。

雅利奇提着马鞭急匆匆地往外跑:“额娘,我走了!”

沈菡正在忙着准备亲蚕礼的事,一时没反应过来:“哎,等等!你去哪?今天没课吗?

她上下打量一眼女儿,怎么一身骑装?

雅利奇高兴道:“今天休沐,策棱说要教我骑马!”

策棱之前很顺利地收服了那匹波斯贡马,雅利奇高兴极了,琢磨了半天,最后给这匹小母马起了一个很大气的名字——追风!

不过策棱收服了追风,却不代表雅利奇就能顺利骑上去了,追风认策棱,可不认雅利奇。想要追风承认雅利奇是主人,两人还有的耗呢。

沈菡:“……”

嗯……她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就很复杂。

雅利奇正在兴头上,根本没多想,和额娘说完转身就带着人走了,留下老母亲兀自待在原地纠结,不知道该不该阻止。

——可是女儿还没开窍,她怎么阻止呢?

而且她自己也没想好到底该不该阻止,要不要接受策棱做准女婿。

沈菡正在进行‘到底该不该把早恋扼杀在摇篮里’的思想斗争,那边紫裳进来通报:“主子,四阿哥来了。”

沈菡回神:“哦,让他进来吧。”

胤禛是来跟额娘请示的——他想出宫。

这可有些突然,沈菡不明所以:“嗯?什么意思,你想去哪?”

玄烨并没有对年长的阿哥设门禁,要是想出去,找人来说一声,自己带上人和牌子出去就行了。除非是出远门,否则没必要来请示。

胤禛犹豫了一下:“我是想着去山东走一趟,可能要去一段时间,所以过来问问您的意思。”

山东?

沈菡放下手里的事宜单,认真听儿子讲:“怎么了?可是出了什么事?”

胤禛摇头:“不是,只是前两天阿玛来了无逸斋,说起了上次御稻一事,讲到接下来要开始推广,让我们上个条陈阐述想法。我斟酌了好几天,还是觉得缺乏实地调查无从下笔,只参照农书里的内容又太过宽泛虚浮,写出来的东西根本不切实际。听说阿玛已经圈定了山东做试点,所以我想亲自过去看一看。”

哦,写论文缺数据,沈菡明白了:“可你对农事也不甚了解,去山东……你是想看些什么呢?”

胤禛初步打算是想要实地考察一下山东的土地、田亩、百姓的种植习惯、收成、对新作物的想法等等:“具体都需要些什么我现在还不是太清楚,但我想着到地方上看一看,肯定比坐在屋子里收获要多,写得东西也更实在可行。”

儿子有这种探索实践的精神和想法是好事,值得鼓励,不过么……

沈菡问他:“那你是打算以什么身份去呢?皇子还是普通人,是否要知会当地的官员?”

胤禛显然是早就考虑过了:“儿子并不想以皇子的身份过去。”

他并非不知世情,地方接驾,不管接的是皇帝还是皇子,都是十分劳民伤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