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清穿之娘娘悠闲日常(409)
最后逼得父亲不得不拖着病体爬墙回家,结果上去后下不来,生生被架在了墙头上。
张木匠在墙头冻而昏迷之际,老友王银匠路过,问明情由后,顿时义愤填膺。
为了帮助张木匠,王银匠利用其子贪财如命的本性,定下了一条计谋。
他到大乖店铺中以讨账为名,假说张木匠早年曾经私下积攒了一大笔银子,用作防老。
大乖果然上当,为了早点儿拿到这笔财产,从此十分用心地奉养老父。
然而,张木匠虽然生活得到了改善,但内心却因欺骗儿子,以及自己根本没有钱财而痛苦万分,不久之后便抑郁而终了。
张木匠临终之前,被儿子逼问银子到底藏在何处,他不敢明言,只能无奈地留言说"看见那堵墙,想起王银匠"。
大乖认为王银匠知道银子下落,是以请来王银匠主持老父的葬礼,并询问银子下落。
王银匠痛恨大乖不孝父亲,所以声称银子被张木匠藏于墙下。大乖夜里跑去刨墙,谁知墙壁突然倒塌,不孝之子就这样被砸死在墙下,遭到了报应。
沈菡:“…….”
嗯……太子那戏取材自历史故事,皇上这戏却是取材自民间。叫沈菡看,历史上皇帝和太子的恩怨纠葛,百姓听个热闹,却未必能感同身受。
但张木匠辛苦养大了的儿子不孝顺,这个,可不是一般的接地气儿。
就算是到了现代,“养儿防老”的观念还深入人心,何况是在这个“视男丁如命”的年代,不孝顺的儿子,绝对非常有舆论市场。
沈菡估计,现在京里的舆论应该已经开始翻转了吧?
胤禛点头:“确实,之前京里都在说皇上打压太子,太子可怜。但现在百姓已经开始议论皇上这些年待太子的各种好处了。”
不单如此,皇上生病的消息现在也是尽人皆知了——父亲生了重病,当儿子的不但不想着怎么赶紧照顾父亲康复,反倒因为不得娶妻心怀怨恨?这还是为人子的孝道吗!
总之,之前太子接连丧女的可怜形象,在这出戏的大力宣传之下,已经快被洗成不孝子了。
舆论战啊舆论战,上层路线果然是打不过群众路线的。
沈菡安心了,既然玄烨已经有了应对之法,她就不用跟着瞎担心了,她对玄烨的手段还是很有信心的。
事情的发展也确实如沈菡所料,别看玄烨在万树红霞缩了那么些时日,但他对外面的局势变化了如指掌,对如何处理此事也早就胸有成竹。
玄烨回朝后的第一件时,既不是处理政务,也没有与索党正面对抗,而是宣布了一项人事任命。
——他把康熙二十六年被贬黜至内务府包衣旗籍的前任起居注官,御前侍讲、曾经也做过皇子们老师的徐元梦又给扒拉出来了,让他重新担任皇子们的老师,且在御前行走。
徐元梦?
这个名字真的很久没出现了,但因为之前的事情沈菡印象挺深,所以这个人名甫一出现,她就想起来了。
当年汤斌出事前后,玄烨为了证明满人的汉学程度并不低,令满人侍讲学士和汉人学士在御前比试才学。
结果汤斌当堂嘲笑满人侍讲官德格勒的试卷,引得玄烨心生恼怒,之后君臣二人生出芥蒂,最终导致汤斌郁郁而终。
其实这里面原本没有徐元梦的事儿,他虽是满人,但和德格勒、汤斌都不怎么对付,谈不上被谁牵连,但偏偏他犯错犯的不是时候。
那时,前朝的汉臣正在和玄烨争太子出阁读书的事儿,汉臣想把太子教成‘汉人的太子’,玄烨却不能容忍汉臣对太子的影响,一定要太子不忘满洲传统,也决不允许汉臣以‘汉学’,从心里上凌驾于满人之上。
所以汤斌和德格勒一事发生后,玄烨当即带着皇子们到瀛台射箭,并亲自下场教导皇子和太子,以警示在场皇子和汉臣——满人不能丢掉祖宗遗风。
结果就在这关键时刻,身为皇子老师的满人徐元梦,竟然当众掉链子,骑射水平拉垮得不行,丢脸丢到了汉官的面前不说,玄烨诘问,他竟还敢反驳,简直是当着在场这么多人的面给玄烨和满人脸上抹黑。
玄烨震怒,徐元梦被当着无数汉臣和皇子学生的面施以鞭刑,之后玄烨下令籍其家,打入内务府包衣籍,并将其父母发往黑龙江安置。
沈菡后来还琢磨过这件事,觉得当时玄烨一方面是因为确实生气,另一方面,也是想对汉臣示威——皇子先生又如何,精通汉学又如何?在满人的传统里,老师也只不过是家奴罢了。所以徐元梦做为一个炮灰工具人,当年才会受到那样的重罚。
可是玄烨怎么又把这个人从犄角旮旯翻出来了呢?
胤禛说起此事有些复杂:“因为阿玛说,他是个孝子。”
徐元梦曾经是他们的老师,胤禛受沈菡的影响,从未将老师视作家奴,一直都是很尊敬的。但当年老师在眼前被那样鞭打,他却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什么都做不了。
虽然后来额娘给他解释过阿玛那样做的原因,但他能理解,却很难从心里认同。
沈菡不解:“孝子?怎么说?”
胤禛解释说当年徐元梦被重责后,曾拖着重伤的身体,在大雨中跪在乾清宫门口求见玄烨。
胤禛:“徐元梦当时说自己奉职无状,死不足惜,但是其父为官清廉,当官数十年,家中积蓄不过五百金。且他的父母都已老病,实在承受不了流放之苦,但他自己年轻力壮,是以请求皇上能够允许他代父母谪戍。以他的年纪,还能入伍当兵,为国效力,比父母流放更有价值。”
哦……原来是这样。
沈菡明白了,依玄烨的脾气和性格看,徐元梦能有这样的孝心,实属不易,他应该会从轻发落。
胤禛点头:“阿玛当时听说后就立刻让人去传旨赦免徐元梦的父母了。”
沈菡琢磨了一下,算是明白了玄烨的意图。
如果说《墙头记》这出戏针对的是民间,那徐元梦这个人针对的就是朝堂。
不得不说,把这么个‘孝子’从内务府的罪籍里扒拉出来,一口气又给提拔回御前,这可比皇上亲自指着太子的鼻子骂他不孝要狠多了。
皇上的一句话,就可以让一个在犄角旮旯里生了五六年灰,已经注定一辈子前途无亮的人重新回到御前,一步登天,太子能做到吗?
皇上就是想让这些人都看看——太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给你们的,朕现在就能给你们。而你们若是想获得同样的待遇,只要看看摆在眼前的这位“孝子”,应该就明白朕希望你们说什么,怎么做了吧?
而且,沈菡想起前几日玄烨看着礼部再次递上来的太子婚礼事宜折,那种复杂又默然的表情……
大约,他还抱着一丝丝的希望,希望太子看到徐元梦,能明白皇父究竟希望他做一个怎样的儿子吧。
只是,太子能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