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清穿之娘娘悠闲日常(424)
玄烨很高兴地让顾问行亲自去无逸斋给李甲氏和小阿哥颁赏:“产妇刚生完,身体虚弱,就不必起身谢恩了。”
顾问行:“是。”
无逸斋中的气氛同样很喜庆,产房内外跪了一地的人,都在朗声恭贺太子得子。
胤礽看着襁褓里哭声洪亮,一看就很健康的儿子,破天荒露了个笑脸,重赏了李甲氏和后院上下伺候的人。
生下来也不代表高枕无忧了。
伺候小阿哥的奶娘都是一早准备好的,胤礽亲自过问了每个奶娘的来历,精挑细选了四下不靠、干干净净的人,还将奶娘一家子都牢牢握在了手里,这才放心了一些。
太子得了儿子,这些日子有些萎靡的索党重新振奋起来,再加上一些想要讨好太子的、不敢得罪太子的、装装样子的、两边不靠的、随风倒的朝臣,无逸斋这些日子整日迎来送往,别提多热闹了。
后院里,李甲氏满脸爱意的逗弄着襁褓中的儿子,旁边的宫女正在一条一条念礼单:“除了皇上、太后和皇后娘娘的贺礼,宫中主位娘娘们也送来了好些东西,主子可要瞧瞧?”
李甲氏挥挥手:“都收起来吧,改日有空再瞧。”
太子常驻畅春园,宫里的主位态度如何,其实于她关系不大,重点还是看园子里的主子。
皇上和皇后都给了重赏,这对她们母子来说,才是好消息。
两人正说着话,门外守门宫女的声音传进来:“主子,太子爷往这儿来了。”
李甲氏连忙起身整理衣裳头发,让宫女瞧瞧她脸上的妆完不完整。
胤礽走进屋子,见李甲氏蹲身福在屋子正中,抬手虚扶了一把:“起来吧。”
李甲氏还在月子里,料想太子不会是过来歇息的,所以也没自讨没趣地上前伺候他换衣服。
胤礽也确实只是过来看看孩子的。
他自顾自走到东暖阁木炕上坐下,李甲氏赶紧殷勤地抱着孩子的襁褓上前。原以为太子会接过去抱一抱,谁知她伸手出去,太子却并没有接。
李甲氏有些尴尬,不过想起‘抱孙不抱子’的传统,心下又释然了。反正不管太子爷抱不抱,她儿子都是长子,不怕太子爷不看重,不喜欢。
胤礽瞧着孩子懵懂干净的眼睛,犹豫了一下,还是伸手轻轻蹭了蹭孩子的脸颊——他的脸颊已经从刚出生那会儿的红皱变得粉嫩饱满,现在看起来确实比前面的孩子健康许多,大约,不会再夭折了吧……
他是很想抱一抱的,只是……
胤礽起身:“你辛苦了,好好休息吧。孤前面还有事,先回去了,回头孤会给皇上上折子,正式请封你为侧福晋。孩子小,你平日要多上心。”
李甲氏家中有爵位,当初本就是以准侧福晋的身份选进来的,如今有子,赏个名分也是理所应当。
不过这对李甲氏来说可真是个天大的喜事了!
阿宝将太子的赏赐递给李甲氏身后的宫女,李甲氏抱着孩子站在门口恭送太子,直到完全看不见太子的身影,才恋恋不舍地带着孩子回去了。
李甲氏的下人们都跪下恭喜主子,贴身宫女还劝她,一定要赶紧养好身子,出了月子好尽快拢回太子的心。
有了恩宠,才能更好地护着小阿哥呢!
宫女用下巴往窗外示意了一下:“主子,咱们可得小心着点儿,外面估计都正眼热您呢。”
那边诞下的都是女儿不说,还都没站住,结果主子一朝得子,还是足月健康的小阿哥,只怕那两位恨得眼睛都要红了。
李甲氏抱紧襁褓:“你说的是,咱们是该小心点。”
之前的孩子到底是怎么没的,谁也说不出个三四五六。慎刑司里死了这么多人,可实际上却连个真正的凶手都没查出来。
李甲氏怀孕的时候每天都恨不能睁着眼睛睡觉,每一口饭菜、每一口水都用的小心翼翼。提心吊胆十个月,加上太子的保驾护航,这才终于保得孩子健健康□□了下来。
不过宫女说得对,生下来只是刚开始,往后要走得路还长着呢。
第256章 急报
今年的中秋过得还算热闹, 太子添了儿子,大阿哥的女儿也渐渐长起来,皇家第三代儿女双全, 是个极好的兆头。
二格格和小阿哥年纪尚小,奶娘抱着给长辈请过安就被带下去了,因此这次家宴上最闪亮的小明星就成了胤褆的大格格。
玄烨把大格格抱到膝头,拿了个软皮的蛋黄月饼喂给她。
大格格不吵不闹, 弯起眼睛笑眯眯地说了句:“谢谢玛法。”然后安安静静坐在膝头吃月饼,看得人心里温软。
玄烨笑着夸孙女, 还特地赞了大福晋一声,夸她贤淑、明‘慧, 这才将大格格教养的这样好, 又叫人拿了一对如意, 分别赏给了大阿哥和大福晋。
沈菡坐在上首看得清楚, 大阿哥接下如意的时候, 和太子急速对视了一眼,但两人旋即移开了目光。大阿哥带着妻子谢恩,太子低头自斟自饮, 面无表情。
小十一原本乖乖坐在胤俄的旁边, 但时间长了见阿玛一直抱着那个妹妹, 却不理会自己,心里有点不高兴。
——明明以前阿玛都只抱他一个的。
小十一想了想, 从面前的盘子里挑了两个白胖白胖的奶酥月饼,跳下座位,向着上首的阿玛和额娘跑去。
胤俄叫他突然的动作吓了一跳:“哎, 十一!”
所有人都注意到了,只见小十一蹭蹭蹭跑到了皇上和皇后面前:“阿玛, 额娘,给!”
然后就要往玄烨的另一条腿上爬:“阿玛,抱抱!”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玄烨笑起来:“小机灵鬼儿。”
大福晋很有眼力见儿,见皇上皇后都没有阻拦十一阿哥往上爬,赶紧上前,顺势就将女儿接了回来。
接下来的时间万岁就一直抱着小十一了,殿里的气氛也重新圆融和乐起来。
过完中秋,紧接着就是重阳,不过玄烨说了,在园子里不用搞得每个节日都这样隆重,也怪破费的。
沈菡深以为然,要真是每个月都像中秋这样又是家宴又是开戏,还要和那么多福晋命妇应酬,真的怪累的。
今年的重阳干脆只让膳房做些花糕,分着尝一尝,有那么个意思就行了。
……
石家送走宫里前来送赏的嬷嬷,对着桌上这八盒精致的花糕琢磨——往年只有四盒,怎么今年这么多?
想来想去,最近宫里与石家有关的,也就是太子有了长子这一件事了。
大约……宫里是出于安抚?怕石家心里有什么,或是太子妃嫉妒?
爱新觉罗氏自觉琢磨明白了宫里的意思,连忙带上花糕去后院看女儿,生怕女儿领会不了圣意,将来吃亏:“虽说李甲氏产下了太子的长子,但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你是正经的嫡妃,远非侧室能比,无需将这些小事放在心上。”
只看如今的大阿哥和太子,长子纵有些势力,和元配嫡子也比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