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同人)清穿之娘娘悠闲日常(449)

作者: 瀛洲玉羽 阅读记录

现在颜珠的闺女成了皇子福晋,一边儿是郁郁不得志,刚被赫舍里家坑了一把的大哥,一边儿是太后抚养长大,前途正好的女婿……

沈菡又听玄烨念叨了一堆这个指婚背后的意图,听完后就一个感想——您心眼真多,好累,您随意吧。

她现在对这些阴谋诡计都不太感兴趣了:“行,钮祜禄氏长得那么漂亮,胤祺应该会喜欢的,就这么办吧。”

在她这儿没那么多想法,给儿子娶媳妇,娶个能夫妻和睦就好。

费心解释了一大串的玄烨:“……”

至于钮祜禄氏给胤祺不给胤祥,沈菡也能理解。承恩公夫人已经出身乌雅氏,皇后一系在和钮祜禄家攀亲戚就不合适了。

还是那句话,镶黄旗,只能是皇上的镶黄旗,不能是其他任何人的。

不过这届出彩的秀女就那么两个,胤祥的媳妇怎么办呢?要不等下一届,其实胤祥的年纪也不算很大。

玄烨摸摸下巴:“朕再琢磨琢磨。”

这一琢磨又是好些日子,直到宫中开始庆贺万寿和千秋了,六福晋的人选还是没有定下来。

沈菡和玄烨的生日靠得特别近,近到什么程度呢?乌雅氏生在三月十九,玄烨的生日是三月十八,紧挨着的两天,巧的不能再巧了。

自从沈菡成了皇后,两人的生日怎么过就成了一个问题。

因为万寿和千秋都是大节,前朝和后宫都要开宴,流程各种繁琐,开销和花费也不少,最重要的是累。

过个生日,兴师动众,每个人都要绞尽脑汁地进贡寿礼不说,臣子们过来宫里吃席,还得施行AA制,餐费自负。①

是的,皇帝请吃饭,但酒肉得你自己带。

这是从努尔哈赤时期流传下来的习俗,因为那会儿大清处于创业初期,后金经济吃紧,‘素无积储’,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又必须经常召开宴会笼络人心。

打仗赢了要办庆功宴,政治联姻要办喜庆宴,连降兵投诚都要办个招待宴,对人家和和气气的,吃饭喝酒,然后再把人家的媳妇儿和女儿娶过来……

这么多宴会,吃不起怎么办呢,老祖宗们想出来个好办法,大家自费吧。

每个人从家里带点儿肉,捎点儿酒,大家一起凑一桌,要是你们家实在没有,那你折合成银子送过来,表表心意也成,总之就是吃个热闹和感情嘛!

别说,这么朴素的聚餐方式,在当时那种环境中对拉近君臣关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一直到大清入了关,这个习惯也没有取消,而是变成了白纸黑字的规定。

顺治时期但凡有国宴,王公大臣就要按照各自的官职品级进贡御前牲酒。要是进上来的东西还不够开宴的,余下才由光禄寺和礼部准备。

到了康熙年间,因为宫里的饮食越来越汉化,玄烨把除了万寿宴以外的满席都改成了汉席,王公贝勒们也就跟着进汉席了。

连着万寿和千秋搞两次大宴,实在太过靡费。按规定,亲王每次要进贡十六桌席面,世子十四席,余下王公贝勒各不等。席面还得有菜有肉有酒有饽饽,算下来花费银钱无数。

沈菡当时在玄烨第一次要给她过千秋的时候就说了:“这几年京里的风气很不好,八旗的生活越来越奢侈,攀比成风,明明家中子弟连个差事都没有,偏偏在外头还要充大爷,不是斗鸡就是逗鸟,好像家里有万贯开销似的。”

每年这样隆重地连着庆贺两天,消耗金银财宝无数,连京城古董行的物价都会跟着飞涨,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当时沈菡就说了,既然这么巧,两人生日紧挨着,那就只在玄烨的生日那天一起过就行了——其实三月十九本也不是她本人的生日。

而且在沈菡的劝说下,玄烨削减了万寿宴的规模,以后除非是逢五逢十的寿辰,宫中不再召开大宴,寻常内廷家宴即可。而且按照官员的品级,一品大员和亲王的寿礼,价值不得超过一百两,依次类推。

再往后,连其他国宴、宫宴的规模也开始逐渐缩减,几年下来,受此影响,京中的奢靡之风虽不能说完全刹住,但上有所好,下必行焉。至少没有再往更夸张的地步发展。

但今年玄烨把这一条改了:“朕这辈子已经过了许多次万寿,但你封后这都第三年了,却还没有在自己的生辰过过一次千秋,今年咱们就不在三月十八过了,改成三月十九。”

他想着以后两人还是该你一年,我一年,这样轮流过,不然他心里总觉得委屈了她。

而且俭省朴素也不在这一年,这是她第一次在正日子过千秋,玄烨心里觉得就该隆重且美满的好好办一回!

沈菡听他说完,心中如饮甘泉。这是他的心意,沈菡想了想,没有再推辞,高高兴兴地接受了。

皇上自己的生日不过,却要专门为皇后举办盛大的千秋宴,这在外朝和后宫里自然又引起了一阵热议。

不过这次众人的反应比从前从容多了——皇上为了皇后,连旁的女人都不敢沾了,区区一个千秋,有什么好惊讶的。

很多人私底下议论起来,觉得皇上这么干,说不定就是怕皇后还在为之前瓜尔佳氏的事情生气,皇上这是想讨好皇后,在讨饶呢!

众人自觉领会了皇上办千秋的精髓,为了替圣上分忧解难,各个绞尽脑汁地琢磨送些什么才能讨皇后欢心。

——皇后欢心了,皇上也就高兴了,到时候他们的前程不就来了?

沈菡对着堆了整整三间库房的寿礼目瞪口呆,怎么这么多?

之前两年沈菡收到的前朝贺礼,都是不超过规定价值的礼物,最昂贵的不过是些头面首饰、玉石摆件,她完全没想到放开后会这么夸张,而且数量如此惊人。

紫裳拿着寿礼单子给沈菡汇报:“……江宁织造曹寅进万寿海屋添筹玻璃插屏一个,万寿鎏金镶嵌集锦宝鼎一个、万寿法琅四方平安花尊一个……川陕总督佛伦进群仙庆寿山法琅盆景一个、天仙祝寿合景宋磁花篮、福禄寿三星仙山松竹盆景一个……”[1]

念着念着,沈菡渐渐听明白了,这里面不光是以个人名义送上来的礼物,还有京里京外各个衙门送的官方寿礼。

私人名义送的东西大多价值高昂,精巧稀罕。而以衙门名义送上来的却是主打量大取胜,而且十分有地域特色。

沈菡理了理单子,发现地方上的寿礼一般分为两种,土贡和非土贡。

土贡就是地方特产,像盛京内务府那边儿,进的是貂皮、人参、香水梨、榛仁、黄米糖、蜜饯山楂、花红,种类多,量也大,十分大手笔。

广东那边进的是甜橙、广橙、橄榄脯,福建送了酸枣糕、荔枝干,山东的甜桃、山西的榆次西瓜、安徽进了歙县的茶叶、泾县的宣纸、当涂藕粉,云南进了当地特色的菌子和药材等等。

另一种是非土贡。

紫裳继续念另一张单子,有玉器、金银器、古玩、书画、陈设、洋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