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清穿之娘娘悠闲日常(479)
就算李玉这次跟着出征,留下来的是顾问行,顾问行也不可能违逆太子妃。
沈菡真要是带着人一走几个月,等她再回来,那这畅春园?
季纶和紫裳说起这事儿都气坏了。
紫裳:“我看太子这就是想用太子妃把咱们主子困在畅春园!”
生怕主子回去跟他夺权似的,其实主子光宫务还料理不过来呢,紫裳跟了主子这么多年,什么时候也没见主子对前朝的事情感兴趣。
真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亏得主子早前还对太子妃那么好!
结果皇上才刚走,太子就使这种小伎俩针对主子。
季纶也生气,不过他没紫裳情绪那么激烈:“你先别急着生气,咱们先看看主子是怎么想的再说。”
他这几年跟在主子身边看得还算明白——主子一贯的作风就是避免和太子产生正面的冲突。
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只要双方有冲突的可能,主子都是能退则退,实在退不了就把事情扔给万岁解决,自己是一点儿不插手的。
他开始也不太明白,主子有皇上的宠爱,又是名正言顺的皇后,何必这么‘畏惧’太子?
再说了,主子自己可也有三个阿哥,他们四阿哥龙章凤姿,哪里比太子差了……
不过几年下来,季纶渐渐有点儿明白了。
他虽然看不太懂贵人之间的事儿,也不明白主子到底是怎么操作的,但事实和结果就在眼前明摆着呢——主子一天比一天受宠,皇上一天比一天爱重信任主子,恨不能将手里有的都塞给主子。
反之,太子和皇上的关系却越来越紧张,人人都知道太子这几年的处境不太好,偏偏这变化可一点儿都不关她们主子的事儿……
季纶定神道:“咱们别跟着瞎出主意,主子怎么说,咱们怎么做就是了。”
他现在是看不太明白主子了,但,反正跟着主子是吃不着亏的。
沈菡做这个决定也确实没什么犹豫——她本来也没打算回紫禁城和太子去争什么,前朝那些事儿她又不懂,给她干她也不会,闲着没事干了去和太子夺权?
沈菡摇摇头,虽然心里有些生气太子用太子妃耍这种心机,但再转头想想,以现在两人的立场,太子好不容易得以监国,防备她这个“涉权的皇后”干涉,好像也不难理解……但还是有点儿生气!毕竟她又没想过要干什么!
不过沈菡也懒得为这种事叫自己气大伤身,转头就给扔到脑后了。
太子妃留下就留下吧,正好,她手上一堆事呢,多个人还多个帮忙干活的。
紫裳拿着单子道:“廓尔喀今年贡了肉桂四匣、丁香十匣、草豆蔻一匣、槟榔四桶,暹罗国贡了冰片、樟脑、荜拔、大枫子、豆蔻、肉桂、皮甘、蜜皮…….”②
沈菡在本子上勾勾画画:“嗯,送到御药房去吧。”
药房的那点儿账目都是小事,大头是御茶膳房的事儿。
园子里添了三位福晋之后,横岛上又添了三座茶膳房,别看福晋只是一个人,但御膳房每季的账添了无数东西。
《内务府钦定则例》从康熙十几年就开始修订,到现在还没有完全修完,增增减减、删删改改。
有的东西初定的时候看着挺合适的,过几年用一用才知道不太合适,总之哪年都得改一改。
以前这些事都得玄烨看,后来沈菡慢慢把内务府的事情接过来,很多事情她这边批了就行。
宁楚格对着折子给沈菡汇报:“内务府说是想将太后宫中制作粽子、月饼、花糕、寿桃的份例改一改,每品各用奶、子一百二十斤。”②
沈菡点头,这事儿之前苏麻喇姑和她提过,说是份例有些紧,太后茶房那边做些东西偶尔会有不凑手。
倒不是太后自己就能吃了这么些面点,只是自从孝庄太后过世之后,太后成了宫中位份最高的长辈。早年一些与蒙古命妇间的交际都是孝庄太后在做,用不着太后出面,她也不认识什么人。
但现在不一样了,太后成了蒙古在大清的纽带,这个位置她就必须接过来。
好在太后虽说不太擅长这块,但皇上需要,她就愿意好好学,几年下来,也算慢慢摸清了里面的门道。
现在打仗了,跟蒙古的关系就更要好好维系了,太后想必也是考虑到这个,今年打算多做些东西赏人。
沈菡:“你就写知道了,但份例的供应改成一百斤。”
宁楚格不太明白,太后那边请批一百二十斤,咱们给改成一百斤,太后不会不高兴吗?
沈菡摇头:“太后怎么会不高兴,苏麻姑姑私下和我的数额是九十斤。”
啊?这?
是啊,就这。
所以说平日里和各处的人都要维系好关系,能知道很多原本你可能拿不到的消息。
当主子的要是不能耳聪目明,那就只能由得旁人糊弄了。
沈菡给她讲:“给他们留下十斤的余量,一来防着用的过程中有所损耗,别误了太后的事。二来哪怕底下人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手,也不至于贪渎太过。三来,你把这多出来的二十斤给抹了,也好叫那边有个警醒。”
底下人知道上头主子心里门清,再想玩什么把戏过来糊弄主子,心里也得好好掂量掂量。
宁楚格听完明白过来,低头乖乖在折子上写。
折子还有好长一大串儿,皇上皇后做小吃、做鱼儿饽饽用料要调整为多少,‘皇上传小吃’,需用料多少。
最后又写现添了三位皇子福晋,请娘娘示下,阿哥婚后与福晋每日所用乳牛份例,需不需要略做更改?。
沈菡翻了翻旧例,之前只有大福晋,福晋并没有单独制定好的份例体系,都是随着大阿哥走的。而大阿哥用的一直是婚前的旧例,每日是四头乳牛,和贵妃平齐。
不过这几年大福晋添了两个孩子,用量大了,虽说现在还够用,但往后阿哥们的子嗣越来越多,旗俗又尚奶茶,一整个院子的女眷和孩子,福晋们又经常用点心交际走礼,都用这四头乳牛的奶,这就有些局促了。
沈菡想了想:“以后阿哥娶福晋之后,就定八头的例吧。”②
皇上每日是一百头,太后是二十四头,皇后是二十五头,皇贵妃是六头。
这样更合适一些。
“好的额娘。”
宁楚格在渊鉴斋待了一上午,中午又被皇后留了饭,最后提着一盒子点心回了横岛。
沈菡:“这是膳房新做的,胤禛很喜欢吃这个,你尝尝看喜不喜欢。”
回去的路上,宁楚格的奶娘提着点心满脸都是笑意:“娘娘待您是真的好。”
谁家也没见过这样的婆婆啊,姑娘是真有福气。
宁楚格也觉得自己幸运,几位福晋都接了差事,但只有她是被皇后待在身边手把手教导的。
大家都是初来乍到的,就算有嬷嬷教导,对皇家内外的人事关系也是两眼一抹黑,做什么都谨慎小心,规行矩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