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同人)清穿之娘娘悠闲日常(500)

作者: 瀛洲玉羽 阅读记录

两个人都不说话了,屋里的气氛顿时冷寂下来。

胤禛这才放下茶杯开始说话,且第一句就直戳人的心窝子。

“二哥,想必你已经猜到了,汗阿玛有意废太子。”

胤礽瞬间攥紧拳心,目光如电的看向他。

他当然猜到了,或者说他早在数年之前就一直在恐惧这一天。

这次常泰所为败露,胤礽在被胤祥带兵看管起来的一瞬间就明白了——大势已去。

不管此事究竟是不是他主使的,汗阿玛都不会再相信他的任何说辞,他们父子间的信任,其实早已经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再也无法回头。

但猜测是一回事,被人告知‘太子将废’,又是另一回事。

更别说,这个过来告知他的人,还是老四。

胤禛没理会胤礽隐含怒火的目光,继续往外扔消息:“赫舍里常泰,削爵赐死,其子全部没入辛者库为奴,家产尽数籍没。”

因仁孝皇后恩荫的一等承恩公爵位,皇上也并没有指派其他人继承,对礼部的折子完全置之不理。

胤礽放在扶手上的双手瞬间攥紧,手背青筋毕现。

常泰会死,胤礽不能说没有预料,毕竟是谋刺圣驾的大罪。但常泰是仁孝皇后的亲弟弟,他心里也不是没存着一丝希望,盼着以皇上一贯宽厚的作风,能留下他的一条性命。

可……他没想到皇上不但直接赐死了常泰,且一丝一毫的生机也不给赫舍里家留下,连爵位都一并收了回去。

——朝廷对满人一向宽容,很少行株连之事,赶尽杀绝。当年多尔衮和鳌拜那种情况,尚且留下了一线生机,多铎的后人还曾被当今重用过。

难道皇上这一次真的愤怒至此,竟想开株连之罪,一个不留吗?

断了赫舍里家爵位的传承,岂不是变相否认了仁孝皇后的恩荫,那他额娘……

胤禛好像知道胤礽在想什么,虽然皇上面上对此事轻描淡写,但实则他心中的怒火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胤禛看向胤礽,他看起来似乎是已经心灰意冷,破罐子破摔了,但纵不为自己考虑,难道半分也不顾念妻儿吗?

太子妃贤良淑德,嫁入皇家后恭敬孝顺,无一不妥帖。

皇长孙弘皙,如今才不过才三岁。

胤礽沉默了,他不怕死,成王败寇,输了就是输了,便是皇上真的怒到一杯鸩酒了结了他,他也无话可说。

可若是皇上要株连……

“二哥,仁孝皇后亡灵在上。”

就算你连妻儿也不顾惜,但仁孝皇后,是你的亲额娘。

难道你真的忍心看着她死后还要被娘家牵连,清名受损吗?

“你到底想说什么?”

胤禛从椅子上起身,直视着胤礽,诚恳道:“事已至此,若你肯主动退一步,保全皇上清名,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

清溪书屋。

沈菡已经听玄烨说了胤禛的打算——他请示玄烨,可否允许太子‘自愿以病,上书请辞太子之位’。

沈菡沉吟,看玄烨的表情,对胤禛的这个提议并不排斥。

可,沈菡虽然对政治没有玄烨和胤禛那么明白,但也不算是一窍不通。

胤禛这个提议,太子真的能同意吗?

常泰的罪行并没有被摆到台面上来,所以实际上,太子现在对外的名声还是清清白白的,玄烨要‘无缘无故’废掉他并不那么容易。

太子身后也并非全无支持势力,光是支持正统的清流汉人,就够玄烨拉扯一段时间了。

除非玄烨大开杀戒,完全不顾忌自己的名声,或是干脆杀了太子,否则,他就必须要找一个说得过去的‘正当理由’才能下旨。

而这个拉扯的过程,就是太子最后的倚仗。

——据传朱棣当年也更属意汉王继位,最后又怎么样呢?

历史上想废太子最后没废成的皇帝有的是,要是玄烨真的再和保太子党拉扯上十年,谁也不好说最后的结果如何。

可要是太子自己上书请辞……对玄烨来说,他的名声能够得以保全,父子二人也不必彻底撕破脸,对太子妃和孩子也更好一些。

便是对沈菡和胤禛兄弟来说,也是件好事。至少明面上没有人能再指摘沈菡这个继后的过错,连胤禛和胤祥兄弟几个也能跟着轻松一点儿。

可是对太子来说,这却相当于他要亲手放弃自己最后的希望。

沈菡考虑的这些问题,玄烨当然不会想不到,他也问过胤禛:“你可知道这对太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胤禛点头:“儿臣明白。”

一旦太子亲笔所书的请辞书递上御案,便如同泼出去的水,不可能再收回。

一个主动放弃竞争的皇子,他将永远与‘太子之位’绝缘。

“那你打算如何说服他同意?”

胤禛没有在玄烨面前掩饰,坦荡道:“儿臣以为,所谓‘手段’,无非两者,要么威逼,要么利诱。所谓‘说服’,亦无非两者,要么以情,要么以利,殊途同归尔。”

玄烨:“……”

他看着对面日渐长成,如青松一般挺拔,如山岳一般沉稳,如骄阳一般坦率的胤禛,内心忽然生出一种释然之感。

盘旋在他心头数日的阴霾渐渐被一扫而空,玄烨清癯颓丧的面容上微微泛起一抹温和的笑意:“好,那朕就将此事全权交予你处置,你去吧。”

去为朕分忧,叫朕看一看你的手段。

胤禛离座起身,打落马蹄袖跪倒在玄烨座前:“是,儿臣领命。”

…….

没有人知道胤禛和胤礽在无逸斋中究竟说了些什么,胤禛临走前,对太子恭敬地行了一个臣礼:“臣弟告退。”

胤礽忍了又忍,在他即将踏出房门的时候,还是没有忍住,用几乎低不可闻的声音问了一句:“为什么?”

为什么要替他周旋,保住他的名声性命和妻儿家小。

太子声名狼藉、身首异处,对你来说才是最有利的,不是吗?

胤禛听到了,他握着门框对着屋外头空寂的院子站了片刻……

“因为我从小就记性好。”

室外晚霞满天,室内阴冷幽寂。

胤礽站在堂屋里,半身阴影,半身余晖。

胤禛最后回头看了一眼胤礽模糊不清的面目,抬脚跨过门槛。

“二哥,保重。”

……

——康熙三十六年冬,皇太子胤礽罹患重症,经太医院多番诊治,恐难再痊愈,不易劳心费神。太子为保江山社稷,主动上书,自请辞去太子之位,群臣哗然。

——康熙三十七年正月,圣祖为江山计,改立皇太子胤礽为理亲王,王爵世袭罔替。

尾声卷 ·龙楼凤阙

第287章 尾声一

改立太子一事令朝中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动荡, 但大多数朝臣和宗亲并不敢轻举妄动。

一来,皇上对承恩公府的事情依旧讳莫如深,承恩公的爵位承继也迟迟没有下落。

二来, 消失了许久的索额图,在太子改立亲王后不久,突然莫名其妙病死在家中,吓得索党一干人等噤若寒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