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同人)清穿之娘娘悠闲日常(53)

作者: 瀛洲玉羽 阅读记录

怎么杀?

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怎么做对大局最好。

……

王辅臣到京后,玄烨的谕旨很快就下发了。

恢复王辅臣平凉提督之职,加授太子太保,并擢升其为靖寇将军,命他戴罪立功,继续和图海共镇陕甘。①

其余一干官员也都各加一级,从优升赏。

王辅臣等人不但没受惩,反得了重用,个个对皇上感激涕零,恨不能立马提枪上阵,杀上千八百个逆贼!

而此时,图海正在平凉城安抚百姓。

平凉城百姓惨遭屠戮,死亡过半。

图海入城后一方面令将士秋毫无犯,赈穷济困,收殓弃尸,尽快安顿平凉城;另一方面,继续派出其他人扫荡四方,剿抚并用。

恰当此时,王辅臣等人复官受赏的消息传回了西北,正是如虎添翼!

很快,西北各镇顺风而降。

关陇平定!

捷报到京,京城各处大喜!

玄烨忍不住直奔慈宁宫与皇祖母分享喜悦。

太皇太后知道后连道:“好好好,好啊!”

打了这好几年,可算是有个好消息了。

玄烨高兴道:“王辅臣归降,吴贼在西北的羽翼就折了,如今关陇业已平定,京城也能跟着安稳许多。”

陕甘离京城太近,王辅臣之叛,实是对京城的巨大威胁。

太皇太后不吝夸赞:“都是亏得你知人善用,调度有方,又能不分满汉,重用绿营兵,方有今天大胜。”

玄烨得祖母夸赞,虽不如幼时那般腼腆了,但心里还是一样高兴:“我是想着绿营兵向以陕甘数量最多,兵强马壮,不用岂不可惜?何况自古汉逆皆以汉兵剿平,彼时也没有咱们满兵助阵不是?”①

太皇太后点头赞许,又提醒玄烨:“张勇原与王辅臣同为吴贼旧部,却能不受煽惑,力抗吴贼,当重嘉其忠勇,切不可令绿营将士寒心。”

玄烨:“孙儿明白。”

玄烨又赞图海此次平叛,处置极为得当,亏得皇玛嬷识人有方,真是给他荐了一员虎将。

太皇太后:“图海是个老成持重之人,凡事最是有数。不过他也有年纪了,要不是朝廷上次实在缺兵少将,本不该劳动他的。”

玄烨:“是,图海为国尽忠,孙儿更当厚恩以待。”

太皇太后又想了想:“照此次看来,汉军将士大有可用之人。我记得后宫里头有个李格格,出身汉将之家?”

玄烨想了想道:“您是说康熙十年进来的,抚西额驸李永芳之孙女?”

这个格格玄烨有些印象。

李永芳乃前明第一个降金的边将,太zu以阿巴亥之女妻之,所以人称抚西额驸。

当初玄烨之所以选她入宫,也是因其家族的政治象征意义格外不同。

不过这个女人出身武勋世家,样貌和性格都颇为刚硬,玄烨虽给了她优厚的待遇,但并不宠爱她。

玄烨对李格格不在意,倒是对李家颇为可惜:“李家儿孙倒颇有几分祖上血统,多为悍将,可惜早卒,否则朝廷也能多几个可用之人。”

太皇太后说他:“正因李永芳儿孙多早卒,其仅有的后人才更该优待才是。”

这是多好的标杆。

女人怎么了?

女人更好,怎么恩赏都不怕,立在那便是皇上优待汉军将士的证明。

玄烨恍然:“皇玛嬷说的是。”

不仅如此,玄烨脑子一转,对李氏还得比旁人更加优待才是。

现今正是招抚南边反叛汉将的时候,李永芳政治意义更加不同,优待李氏,让汉军看到降将也有与皇室血脉结合的机会,则于招降更有益处。

而且玄烨记得后宫还有个完颜格格,家里是八旗军功世家。

太皇太后见他一点即通,表示赞许。

祖孙二人边用膳,边聊之后的处置。

太皇太后对玄烨的决定并不多加置喙,只偶尔在他遗漏之处加以提点,祖孙尽欢。

不久,便有谕旨颁出。

叙功,晋图海为三等功,世袭。张勇为一等侯,袭十次。②

余者绿营将士王进宝、孙思克等人也俱加官晋爵。

前朝战况,后宫俱无所知。只要叛军还没打到京城,后宫里就还是一派平和景象。

各宫娘娘们不关心谁降了、谁叛了这种事,她们更关心自己衣箱里的料子今年够不够用,妆匣里的头面该不该换新的,有孩子的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没孩子的关心什么时候能有个孩子。

西北平定这种消息,对娘娘们来说唯一的价值就是:

“皇上是不是快忙完了?是不是快要回后宫来了?”

大家翘首以盼,结果就听说皇上的銮驾直奔永和宫就去了。

佟佳氏揪着帕子,这乌雅氏就这么好?有事没事召她伴驾不说,这么久没回后宫,一回来就先往永和宫跑?

她可是他的表妹,难道还比不过这些一抓一大把的普通女人吗?

佟佳氏看看镜子,她知道自己的容貌不算出众,清秀而已。

但家里遍寻了各种名师培养她,她自幼苦学,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满蒙双语,无一不精。

但凡皇上喜欢的,她都尽力去学了,难道还是比不上乌雅氏一张美貌的脸吗?

永和宫里,沈菡接到皇上要过来的消息,抓紧准备起来。

沈菡:“让人去膳房问问,有没有什么新鲜菜?要合时令的。”

紫芙:“是。”

她又吩咐青衿:“上次皇上来,我看他腰有些不舒服,许是这些日子坐久了。让你找的推揉太监找到了吗?”

青衿:“找到了,季纶挨个试的手艺,挑了两个最好的。”

青衿犹豫道:“不过可能还是比不上乾清宫的推揉太监。”

沈菡摆摆手:“没事,我又不是用他们去比赛。”

乾清宫推揉太监再好,皇上忙起来也根本想不起来,也就回后宫的时候能放松一下了。

说起来皇上这些日子没来,沈菡这儿显得安静了不少。

以前沈菡也没觉得自己这儿多热闹,她又不爱交际,除了福格,其他人她都不熟。

但这次时间一久,沈菡才发现,原来热闹并不是有人来才热闹,很多热闹存在的时候根本没感觉,等没有了之后人才会突然意识到。

比如之前沈菡几乎每天都会听到小东子说:

“主子,今天东膳房的某某大厨孝敬了您一道菜。”

“主子,东膳房来了新贡的鱼虾,某某大厨请您尝尝鲜。”

“主子,东膳房新做了一批糖,听说您爱吃酥糖,特地挑了最好的送来。”

有时候,西膳房也会突然冒出来。

小东子:“西膳房的某某大厨听说您爱吃螃蟹,说是今年新贡的秋蟹正肥美,做了道蟹酿橙请您品鉴。”

……

这些都是汉厨,自从沈菡立了小厨房,又整了一堆汉人厨师后,经常会收到东西膳房汉厨的热情,特别是皇上来的时候,这种热情尤其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