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清穿之娘娘悠闲日常(55)
沈菡记得上辈子看到一个说法,说是康熙爷的文武双全更多是一种政治作秀,文是为了拉拢汉人,改善满汉关系;武是为了维护满蒙关系,教育八旗不堕祖宗尚武之风。
一开始沈菡也是这样以为的。
但是在皇上身边待久了,沈菡的想法慢慢变了。
若说皇上尚武爱骑射,沈菡觉得这里头确实是不乏政治意味。
她私底下见到的皇上,对这些事不算很热衷
——说好地教她骑马呢?
但皇上对读书写字绝对是真的喜欢。
读书称得上是手不释卷,一有闲暇就读,一读就是好几个小时不挪窝儿。
而且他的涉猎还很广泛,儒、道、佛、医、农,沈菡在旁边瞧着,就没有他不感兴趣的。
最让沈菡佩服的是,皇上不是读读就罢了,他还会记住这些书,当成学习。
他这么忙,每天都要御门听政,处理朝政。
一早一晚还得去慈宁宫请安。
还要不停的见人,各种宴饮。
蒙古王公来了,他还得拉着人出去狩猎一圈,联络联络关系。
抽空还得关心一下后宫众人,见见儿女。
好不容易有个休息时间,这要换了沈菡,终于下班了,她肯定赖在床上一动都不想动。
结果皇上却把这些空闲都用来读书写字了,虽然“工作需要”是一部分原因,但研习得这么认真,可见他有多喜欢。
所以,为了和领导保持一致,沈菡决定也开始学书法,反正她白天也无事可做。
别说,这个事儿吧,一开始挺难,但写得越来越好以后,还挺有成就感的。
沈菡信心满满写了一幅大字:“怎么样?不错吧?”
她最近的水平提升特别快,之前写得都和毛毛虫似的,现在基本都不抖了。
玄烨看着这幅和他三岁刚开始拿笔那会儿,水平差不多的字,再瞧瞧旁边沈菡的表情——一脸骄傲,正等着他开口夸奖呢。
这个,该怎么说才好呢?
玄烨:“额,进步特别大。”
要是跟之前连笔都不会拿比起来,那确实算有进步吧。
沈菡高兴:“是吧?我也这么觉得,紫芙她们都说我特别有天赋。”
玄烨:“这些奴才的话……”不能信!
沈菡两眼亮晶晶看着他。
玄烨:“……”
“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沈菡更高兴了,信心百倍:“接下来我准备学小楷,我听说卫夫人的簪花小楷甚美,我学这个怎么样?”
玄烨:“……”
玄烨抚额。
沈菡:“怎么了?不好吗?”
玄烨无奈地摇头一笑,把她拽过来,铺好纸笔:
“不是不好,学书却须临古人法帖,只是你现在就临帖还太早了,得先从基本功练起。”
玄烨把住沈菡的手,一点一点教她:“用笔时要注意轻重疏密,运笔或疾或徐,各有体势。等你基本功练扎实了,朕再教你临帖。”
沈菡半懂不懂,不过皇上那么厉害,说得肯定没错。
而且教她写字的皇上好有魅力,果然认真的男人最帅!
沈菡:“那要练多久呢?”
玄烨给沈菡画大饼,对着她笑道:“你天赋那么好,肯定比旁人学得快,不用练很久就能临帖了。”
沈菡瞬间信心百倍——官方盖章呐,她一定能学好。
玄烨又道:“不过善书者虽多出天性,但大半还是依赖勤习。朕当年习书,每天也至少要交五十张大字的功课。”
沈菡一愣:“五十张?”这么麻烦吗?
玄烨见她有些犹豫了,又改口道:“当然了,你天赋好么,朕看一天二十张就行了。”
沈菡松了一口气,二十张还行吧。
第二天玄烨走后,沈菡马上兴致勃勃去书房练字。
一个小时后。
沈菡:二十张大字好像也不少啊?
两个小时后。
沈菡:皇上,你是不是蒙我啊……
乾清宫里,玄烨想起昨天的事就忍不住发笑。
顾问行在旁边守着,见皇上批着奏折突然笑起来,正纳闷呢,就听皇上吩咐道:“去库里找几张董其昌的楷书,送去永和宫。”
顾问行忙应道:“是。”
作者有话说:
①八宝鸭做法改写自《故宫宴》八宝鸭菜谱。
②“学书却须临……或疾或徐……”“善书者……勤习。”改写自《庭训格言》康熙的原话。
第36章 死心
◎后宫众人,心思各异。◎
沈菡接到字帖有些不解。
顾问行亲自来的, 解释道:“万岁说董其昌的字好,让您先观摩观摩,自己先练练, 回头他有空就教您临帖。”
沈菡谢过顾总管,命人把这几幅字挂到书房的墙上, 奉旨观摩。
虽然她不知道董其昌是谁, 也看不出这字哪儿好, 不过皇上库里的一定是好东西。
既然练字的字帖都是古董真迹, 那每天二十张就二十张吧,她就不计较他给她挖坑的事儿了。
不一会儿,小九又来了一趟, 送来了两罐普洱。
小九:“万岁道之前赏您那普洱有些陈了,这是浙江督抚新贡的, 特地让奴才给您送来。”
小九恭维道:“这是今年贡茶里最顶尖儿的一批普洱, 统共只有两斤,除了慈宁宫, 就只您这儿得了。”
沈菡心里一阵暖意流过:一天二十张一点都不多嘛,她不能辜负皇上的期望。
沈菡继续去书房练字了。
又过了几天,内务府来人了,说是要把正殿门口的紫藤掘了。
沈菡疑惑:“为什么?”
管事太监殷勤道:“万岁说您爱西府海棠和梨花, 让把这两棵紫藤换成西府海棠,后殿栽上梨花。”
沈菡:!
管事太监:万岁一说, 奴才们就去挑树了,挑了好几天,您放心, 给您挑的绝对是品相最好的。
沈菡:我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 每天还能再多写十张大字。
皇上去永和宫溜完一圈儿, 紧接着就命人一趟一趟往那送东西。
其他人虽不知道送的是什么,但要劳动顾总管亲自去送,想也知道肯定是好东西。
再说还有换树栽树这样的大动静。
后宫众人听说后,心思不一。
像乌拉那拉氏这样老早就不侍寝了,一心只在儿子身上的,听听也就罢了,于她又没什么妨碍。
她吩咐宫女:“把皇上前些日子赏的那把小弓找出来,虽说阿哥现在还小不能练,但偶尔让他拿着玩玩,皇上见了也高兴。”
皇上最爱满人尚武,保清现在是大阿哥了,可得做出榜样来。
像兆佳格格(布贵人)、董福晋这种失宠多年的,也就心里羡慕一会儿——这么些年,她们听到‘谁谁又成了新宠’的次数实在太多了,习惯了。
与其想着遥不可及的恩宠,不如想想乌雅福晋是不是个可依仗的,能不能巴结巴结,让日子好过点。
还有像咸福宫钮祜禄氏这种,打一开始就不在乎皇上的宠爱的,那更是如过耳清风——关我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