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我们就做那不肖的弟弟妹妹,好凸现大哥的优秀,这样就能得到大哥喜欢的美女!”然后梓风飞快地跳起,四处躲藏大哥的追杀。
说到底,他们也还都是孩子。
***
“何家主,今日我来替弟弟还帐。”梓风头一回穿女装、乘马车到刀器铺,其实是她和弟弟比试弓箭、不小心输了一环,赔出去五百钱正好替弟弟还上新弓的欠帐——把她打败的那把弓。“顺便请你帮我挑一把合手的弓。”
等不到回应的梓风让伙计点清钱款之后,奇怪地看向表情奇怪的店主人。“何家主?”
“哦,在下第一次见女公子的美姿,于是就在想有哪件兵器能配得上女公子的。”
“主人家既是做生意抬高价钱,又是以滑头之姿掩饰本意。”不就是又想多赚钱又想对女孩子多说几句话嘛!“我就要和弟弟的一模一样的弓。”
“女公子的力道与令弟已有差异,女公子以巧取胜、而小公子力量愈来愈大,女公子对武学的认识,怎能要求与小公子相同的兵器呢!这样,在下为女公子选一张弓,价钱绝不高于小公子的。”
“……好吧!”总之,店主人家就是要赚她的钱,而且赚很多。可是,她若去其他的铺子,恐怕会花更多的冤枉钱也买不到好东西。
但这样的抱怨在一刻之后烟消云散。
那是一张并不显眼的,和世民手上的那把大小差不多而略粗,弓上的纹理细致均匀,握在手上分量正好。她从袖袋里摸出细铁薄胎的精巧扳指——又是件漂亮价高的玩意儿——搭上店伙计递上的三棱铁头羽箭,对准院子对面土墙上挂着的藤制靶子一箭射去。
正中七八十步外的靶中心那一点。
“好箭法!”纯粹是捧捧武艺还可以瞧瞧的贵族小姑娘。
“好弓。”不紧不松,力道对她而言刚刚好,准头也无可挑剔。
“女公子瞄准的时间稍微长了些。两军阵中,可容不得公子花那样久的时间杀掉对手。”
“……主人家,你觉得我有上战场的可能吗?我的兄弟们大概都不会。”
“听闻关陇连女子都强悍无匹,女公子怎能说这样安于平和的话呢?”
“因为现在没有战事啊!有了再说嘛!”
梓风再抽两支箭,边挽弓边迅速叠搭在扳指上,在弓弦月满的那一刹那连续疾射。三支箭镞三角状钉在靶子上。“我以前的武教席能连射三支、每支都射中一只逃跑的兔子,可他得带钱粮回部落里奉养家人。害得我们到处找神射手教席不着,只能自己琢磨。”
试探着搭上三支箭,在店家里伙计和主人的注目之下连射——还是第二支射不中。
“女公子,很多时候连射三箭是为了威力,不全是为杀戮。”
何店主轻巧纯熟地将弓从梓风手中夺过,从皮筒中抽出三支箭、搭在指上、疾射而出。
三支箭正中梓风先前那三支之下三毫处。
干脆利落。
“主人家,你能当我们几个的教席吗?”
“女公子若是要用在下当前锋将领,在下一定欣然而往。”
噗——梓风摇头苦笑,前锋将领?开什么玩笑啊,这家伙难道是刚从战场上归来的不成!“结帐吧,主人家,价钱可不要辜负了这张好弓。”
“请问女公子的前任教席,可是胡人?”
“他是突厥部铁勒一族的。”
“前几年,铁勒正在与东可汗交战,可能女公子的教席是回去作战了。”
梓风盯住何店主。“你说,罗阿烈……是回去作战?”
“就我所知,几个月前长安差点就陷于兵火。女公子安逸生活过得太久,忘记艰难和战争了!”
“何店主,想打仗就为天子服役,不想侍奉天子就回乡去作战好了。”
梓风连看都不看有些激动的胡人店主,扔给伙计一小块金子,抱住弓就走,临行前不忘随手牵走另一筒箭镞。
这胡人店主大约是自己出生地多纷战的缘故,对作战、艰难十分敏感,方才居然一反平日吊儿郎当的态度,严肃地像外祖父家请的教读书的先生。其实他说的不无道理,或者说是非常有道理,但他选错了听者人选。她是唐国公的女儿、李家的嫡长女,不是战将、更不可能是统帅。
马车上,在布帘微微开启处,街上的人议论着:河北有人反乱,军营里正在争着谁去立功。另一处却在大声说陛下要南巡回扬州行宫,说是南方风景秀美气候宜人。
梓风放下帘子,抓起弓箭细看。弓的木纹致密、分量不重但张力极好,弓首还雕着一只小小的凤鸟——实在是名品啊,这回她大概真的占到了点点便宜。
第六章
其实皇朝一直有战事,只是中原及以南的人都被开渠、南巡等等大事吸引住了目光。晋阳那边的人并不知道南方挖渠丁役的伤亡,南方的民众官吏也不知道西北突厥与契丹铁勒的战争。
而李家的人都知道。
“父亲,以前我和启民可汗的部众一起射狼的时候,大家都认为可汗是条好汉。果然哈哈,他一出马就打败了契丹人。”
“罗阿烈是不是跟着启民那一支?”
“听说是。他走了以后我也没见过,希望他能一直活着建功立业。”
“可是打仗老是用突厥骑兵也不好呀!我隋室的骑兵难道不可以打仗吗?”
“我们的长处还是平原的大规模步兵,骑兵又多是重甲,用于冲锋比较好、在草原上奔驰作战就不行了。”
“……”
“……”
父亲乐呵呵地止住长子的干涉,乐呵呵地听着小儿女们用各种部族的词汇方言、热切地谈论着各个部落的胡兵胡将。于是建成聪明地将话题转到南方,成功地将大家的注意力引过来。“我们自顾不暇,当然要用胡兵制胡兵!听说挖渠的役夫死伤超过十万,不少地方已经在造反了。而……那么多贵族和僧人又浩浩荡荡地开往扬州——”
“建成,不能说陛下的不是。”
“哼——”
“咦?我在街上没听说啊!”
“一个姑娘家跑到街上打听小道消息,成何体统!”大哥终于找到可以骂的理由。
“我穿了男装、佩上剑,自称李家三公子,谁看得出来啊!”
“就是!姐姐打起架来谁都看不出姐姐是女的。”
梓风抓起筷子就击,世民眼明手快地以筷子回应,来往了十几回合不分上下,两人互视一眼、笑着同时收手。
“你们两个不要光顾武艺,多读些书会变聪明。”大哥又找到可以说的事了。
“大哥,最近读周代的史读得烦腻了,大哥有否好的建议?”当弟弟的是很诚心地这样问的。
“……再读一遍。春秋、左传、公羊、史记,重新给我读两遍!”
“哦,孩子们啊,南北各朝的故事不妨多读读,晋以来那些文人的文章也值得好好念念。”父亲终于发话,而且说的话让人心服。“南北、东西也走走,不必整天呆在京城傻读书、只和士大夫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