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我是贼婆你是王 作者:十青
我承认我是贼,地地道道的一个盗墓贼...
除了挖挖人家的祖坟,顺手牵些好东西,自认没有骚扰到逝者的安息,因为我出洞前都会拜别亡灵,以表诚意和歉意.
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这次,我没有湿鞋,而是直接溺水了…
盗墓贼的诈尸门事件
作者有话要说:我的新文啊,需要大家灌溉...请努力灌溉我...
想了想,还是把一些用语解释一下,有助于大家理解....
倒斗,淘土都是指盗墓贼盗墓的活动,行话,意思就是挖坑...
洛阳铲:这个东西很普及,如果亲们喜欢看考古,那么经常看见考古人员手持这个东西到处乱晃,不过后来给改进了不少,就是我后面提到的分重铲,只要差别在于,手持的部分的比例..
黄肠题凑:
“题凑”是一种葬式,始于上古,多见于汉代,汉以后很少再用。
黄肠题凑指西汉帝王陵寝椁 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垒成的框形结构。
所谓“黄肠”,颜师古注引苏林的说法即柏木黄心,即去皮后的柏木。
棺椁周围用木头垒起一圈墙,上面盖上顶板,就像一间房子似的,外面还有便房。
天子以下的诸侯、大夫、士也可用题凑,但一般不能用柏木,而用松木及杂木等。
但经天子特许,诸侯王和重臣死后也可用黄肠题凑,如汉霍光死,汉宣帝“赐给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
棺椁:棺,指的是装殓尸体的器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就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
此外,添一些比较具有体方特色的丧葬习俗,在北方的很多地方,人死的时候嘴里要放东西,一些是纸币还有的时候会放食品,据说是到了阴间之后防止被狗咬,于是那这些东西引开狗的视线...
为什么会被狗咬呢?这个我也不清楚,我也是听老一辈的人说的,据说,越是做的坏事多,越是会有很狗咬....(完全民间造谣,没有史实根据...)
等我找到详细的墓室的结构图,我用文字的形式在叙述出来....
天很黑,月亮很圆,我举头望明月,低头忙挖坑.
一把洛阳铲熟练的钻下去,片刻拔出来,对着光亮仔细的看了看里面的土,用手指搓了搓…
“我说,这是个地儿没错吧…”旁边中年男子走过来询问.
“目前看起来,有点悬,我还得看看再说…”说完,把身后的背包脱下来放在腿上,掏出里面的螺旋钢管,一根根的旋紧,连成很长一条.
今天的月光比较皎洁,不用照明也看得清楚,连地上的杂草都给照的亮晶晶的.
“改良换代了啊,现在这技术真他妈的先进…想当年你叔叔我淘土的时候,你丫头还不大点呢…如今可真是老了阿…”我蹙眉,干活最怕碰上个话唠,嘟囔的你都闹心…
我不理,继续安装铲子...
本来洛阳铲是非常普及的一种盗墓工具,能挖坑的人都知道好用,可时间久了问题就出来了,墓的年代不同,埋的深度和位置也不同...
汉墓本就深一些,差不多要距地面十一二米,而西周的则更深一些,明代的比较浅也不过才五六米左右.
汉墓习惯墓坑上面加盖木材,唐墓喜欢砌砖顶,明清墓则多为砖结构,墓砖之间以石灰和铁片镶死,有的明墓墓顶厚达两米多。
所以,洛阳铲明显性价比太低,偶尔小打小闹就勉强上阵,若遇到大头的活,怕是不中用了。
装好大部分之后我便把组好的分重铲重新按照原来洛阳铲凿出的小坑把铲子顺了下去,用力的来回往下戳.
眼见铲子没了大半了,足有了七八米,拉出来一看,铲头上的泥有点眉目.
“丫头,咋样了?”中年人又凑过来问 .
不等我答,后面的老李头张了嘴“你别烦她,找到了自然会告诉你的…”
中年人不耐,往后闪了闪,挺疑惑的问“老李,这嘴上没毛的丫头靠不靠的住啊?”
我听得火大,这人怎么这么烦,废话真多.我是嘴上没毛,我要是嘴上有毛那才真怪事了...
于是手上力道大了些,刚放进洞去的铲子立刻墩了一下,震得我手一麻,心念:有门…
扭过头“李叔,差不多能淘,应该好倒斗…”
“真的?能不能知道哪个年代的?”李叔简直能用兴高采烈四个字来形容,越过中年男子在我身边蹲了下来.
我点点头“底下肯定有东西,看着深度差不多应该是汉墓…”
在站起身来环视一周,周围一片寂静,除了我们过来时开的车,以及几个人之外到处都被月色染了个亮晶晶,突然眼前一抹白光闪过,我定睛望过去,原本那中年男子头顶聚集晃眼的亮色,靠,竟然是个秃子…
“秦埋岭汉埋坡,看着风水,估计差不多…只不过之前看过那些打洞,都是不同时代的盗洞,里面还有些什么可不好说了…”
我话刚说完,那中年秃子几步蹿到我周围,斗鸡眼眯眯着“打,给我狠狠地打,老子就不信了,他还能都给顺走了不成…”
“这…”老李犹豫..
“钱我照给,有东西咱们也可以分,你们尽管给我打…”秃子财大气粗的冲我们嚷嚷..
“也成,到时候你让我挑两件走我就给你打…”我抬眼望过去,那秃子心里算计了片刻,挺豪迈的答“成了,给你挑两件,但你到时候可别手太黑…”
交易达成,我还是顺着原来的洞每隔十米间距继续凿洞,这么深的墓要靠一个晚上是没办法弄好,只能弄个大概,把十几米下的墓室给方个基本出来,然后挖洞倒是方便…
差不多天刚蒙蒙亮,墓的大概形状是出来了,还不算太小,里面的东西应该不少,可又看看周围大大小小十多个盗洞,我心里实在没把握.
整个一白天我们就在山坡下的小镇上将就了一天,醒来时差不多已经下午三点了,打开笔记本开始查查相关的资料.
我正忙着,有人敲门.
“进来…”扭头看,开门的是李叔.
“丫头,昨天那个墓,你看出点门道没有…”
李叔本是我远方的亲戚,也是我的入门人,他不是个地道的倒斗的主,而是个地道的二道贩子,我跟了老油条混了两三年才稍微成了点气候的,这次他又拉到生意我才跟他过来的.
“不敢说啊,周围的盗洞你也看见了,这么多拨 ,能留下的也不多了吧…”我如实相告.
“今晚的活干的立整点,他们前脚走,我们有人后脚进去收秋…”李叔在我耳朵边敲敲念叨.
我朝他一笑“知道了,老规矩了..”
又是月黑风高,我们开车才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墓址,前一拨人已经早到了,开始在测定好的地点挖土.
“李叔,人家找到行家了...”我看着里面热火朝天挖洞的人去没看见洞口翻出来的土,看来是个行家,有两下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