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前传之我是二太太(16)

作者:爱玲粉丝 阅读记录

贾母拉着子骊过来:“这是我的二儿子和女儿,政哥儿年纪比你稍微大一些,这是敏儿。这是你王家的二姐姐。”贾母扶着子骊的肩膀指着自己的一儿一女介绍,这个便是贾宝玉的爹和林黛玉的妈了,她忍不住打量下眼前的贾政,叫子骊吃惊的是眼前的贾政竟然是个标致的小正太,顶着一张小圆脸,眼睛闪闪发光,很有点变成帅哥的潜质。哪里是子骊印象里面古板,无能迂腐的二老爷呢?

子骊想着心里自失的笑笑,贾政毕竟是贾宝玉的亲爹,他若是长得猥琐不堪,怎么能生出来钟灵毓秀的神瑛侍者呢。子骊心里无数的念头,她垂下眼睛对这贾政微微一福,看着眼前水灵灵的小姑娘,贾政端着小大人的样子,忙着还礼不跌。

对着林妹妹的妈妈,子骊就能大大方方的看了。真是基因的力量,看着眼前的小美人,子骊仿佛看见了世外仙姝的样子。贾敏小小年纪却长得出色,她继承了贾母一切优秀的长处,虽然年纪刚刚十一二岁,却已经出落得楚楚动人。不过和林妹妹永远带着清愁忧郁比起来,贾敏父母双全,是全家上下最疼爱的小女儿。子骊看着贾敏忽然想起来那句著名的我不是大明星,我是小公主的名言。这句话放在贾敏身上也很合适。

她也好奇的打量着王家的三个姑娘,小姑娘们总是很容易打成一团,四个人互相见礼,子骊很热情的拉着贾敏说:“老太太一直念叨着呢,妹妹可算是来了。路上还好么?”

贾敏笑着说:“路上一切顺利,二姐姐真是个爽快性子。”唐夫人笑着说:“你们小姑娘去里边坐着说话吧,我们说的家长里短的你们也不爱听,子腾你带着政哥儿出去坐坐,老爷那边可是得闲了?”王子腾答应一声:“祖父和父亲都出去了,这会已经叫人去请了。”说着王子腾对着贾政说:“在这里就和到家一样的,你要有什么只管说,等着闲了我带着你去转转杭州城。”

这里王家和贾家的老太太说了些家常话,王家老太太说:“我已经叫媳妇把院子给你们收拾出来了,你们在杭州就住在我这里。虽然我家比不上贵府上轩敞,可是院子也还算收拾的整齐,就请老太太先委屈下吧,圣驾要来杭州,住的地方可紧张了。”

贾母先笑着说:“多谢老太太,我们正发愁着来杭州安置在哪里呢,多谢老太太留客,我们哪里还敢嫌弃呢。我们老太太上了年纪越发的念旧起来,在金陵的时候还念叨着要见见以前老朋友了。如今沾了圣上南巡的光,我们老太太来杭州一来是拜见皇上和太后,二来是想和老太太说话,我们两家一向是关系亲密,正该多走动。只是我们一来又要打搅了府上的清净了。”

唐夫人笑道:“这里哪里的话,我还巴不得家里能热闹些。如今子腾娶媳妇了,我身上的事情减轻不少,正好有功夫陪着夫人说话。我家那几个孩子愚笨正好叫子骞他们和贵府上的姑娘学习学习。”

“夫人太夸奖他们了,我两个孙子里面,也就是政儿还好些,剩下的三个丫头病的病,弱的弱,叫夫人看笑话了。”贾家老太太很明显的偏心孙子,对着孙女们不以为然。贾母听着婆婆的话眼里飞快的闪过一丝异样的神色,她接上婆婆的话:“正是呢,我三个女儿,都比不上你们家的女孩儿。我最喜欢子骊,那个孩子看着就叫人打心眼里喜欢。”

唐夫人似乎察觉出来贾家婆媳之间的暗潮汹涌,她忙着岔开话题:“老太太和夫人一路上也累了,我陪着老太太那边看看,有什么不妥当的只管说。”贾家老太太也就告辞了。

送走了贾家婆媳,王家老太太叫住了唐夫人:“你看他们家的孩子如何?”唐夫人知道婆婆的意思地什么,她对着贾政倒是比较满意:“我看他们家的二爷还不错,长得很干净,做事说话也是规矩的很,听说他还喜欢读书,没有一般纨绔子弟的习惯。”

老太太挥挥手,屋子里丫头们都退出去了,等着最后一个丫头出去,老太太才慢慢的说:“定乾的父亲和我说想要和他们结亲的意思,你看他们家二爷做你的女婿可好?虽然他是次子,注定没法袭爵,可是老爷子说了,只要孩子肯上进,就不发愁没有好前程。咱们家还能帮着他运动运动,反正是不能委屈了子骞。”

原来是子骞!唐夫人有点吃惊地说:“我听着我们爷说,还以为是子骊呢。没想到是子骞,虽然她是长女,只有姐姐说定了寝室才能轮到妹妹,可是——”唐夫人认为家里是想把子骞送进宫的。

“我刚开始听老爷子的话想的和你一样,谁知老爷子非要这样安排。老爷子说他子骊看起来憨憨的,其实那个孩子心里明白得很,子骞倒是个认死理的人,做长辈的都为了小辈费心安排。她是个只会闷声生气不能自己开解的性子,不如给她找个安生的人家反而能过的好。”老太太对着媳妇传达了老爷子王长春的意思。

唐夫人一愣,她没想到老爷子的想法竟然是叫二丫头入宫!子骊那个丫头整天不是跟着老爷子胡闹,就是闷声的自己院子里折腾着没紧要的东西,她要是入宫还不叫别人当成点心给吃了?

“子骊那个丫头年纪还小呢,况且她那个样子,整天吃吃喝喝的,我真的不放心,我本想着那个丫头最该找个安稳的人家。我看贾家的老太太和太太都是宽厚的人,把她嫁到那边也能放心。”唐夫人认为贾母和贾家老太太是个很好相处的长辈。

谁知老太太却不以为然的嗤笑一声:“你也是个傻子,打量着他们和咱们家一样呢!你没看见方才咱们家的孩子出来,他们家老太太只说大丫头好,他们太太偏要和她婆婆唱反调说二丫头好。你哪里知道他们家的事情,那个政哥儿从小养在老太太身边,被宠的什么似得,他们家连着大哥儿都那个福气。老国公爷在世的时候就特别疼爱小孙子,听说临终前给陛下的遗折就说独独不放心二孙子,将来陛下对着他们家的二哥儿肯定是另眼相看的。”

“这样很好啊,长子袭爵,小儿子也要有了前程啊。”唐夫人认为这样的安排很公平,长子袭爵,小儿子也要有了出路。王家和贾家是要结亲了,不管是哪个女儿嫁过去,她都希望未来的女婿能有个好前程。

“你认为是好的,可是一千个人是一千个心思,他们家老太太不太喜欢姑娘们,他们家三个姑娘前面两个是庶出的,只有三姑娘是他们家太太养的。你也看见了,他们三姑娘可是金尊玉贵的,和咱们家三个丫头比起来,咱们家的丫头都可怜了。这个心结算是结下来了。不过也没什么要紧的,女孩子总要出嫁的,还能在家一辈子。”老太太权衡半天认为丈夫的想法很正确,子骞的性子沉闷,她即便是过去和小姑子贾敏之间有什么,也用不了几年,等着贾敏出嫁,王家再想办法给贾政谋一个在外任差事,小夫妻就能安心的过日子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