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前传之我是二太太(261)

作者:爱玲粉丝 阅读记录

“这个就是夫人不对了,贾大人在京城也是名声显赫,既然夫人在京城为什么不和他家联系。”方好古在边上忽然来了一句,李守忠的脸色一变立刻说:“我家大嫂深居简出,对外面的事情不闻不问。”

“那你做弟弟的怎么不说一声?真是个糊涂虫!”方好古抓着李守忠的话里的破绽,步步紧逼。

这个,这个……李守忠脸上的颜色终于起了变化,他的妻子则是先恶狠狠地看了一眼李守义的妻子,笑着说:“我家老爷是个读书读的迂腐的人,他一向是不喜欢以比人恩人自居的。施恩莫望报,都是为朝廷尽忠哪有什么恩不恩。”李守忠的妻子轻声细语,说起话来半低着头,低眉顺眼的,真是个恪守妇道的夫人。加上她装扮简朴,一张波澜不兴的清水脸只淡淡的施了脂粉,叫人看着就以为她是个老实沉静,一心相夫教子的女人。若是不贾政看见了刚才她看向李守义夫人的凶狠眼神,贾政也会相信她的话了。

方好古不好和女人说话,也就呵呵一笑不语了这个时候李守义的夫人对着贾政说:“我孀居在这里确实有诸多不便。”贾政郑重其事的说:“今天既然相见,今后我和内人自然会来照顾。今天时间不早了,明日定然上门拜见。”说着贾政又拿出来自己的名帖对着身边的人说:“以后李家大奶奶来,一定要立刻通报进去不能怠慢。”

等着贾政和方好古辞出来,外面已经是天色阴沉了,两个人坐上轿子走了一段路,方好古的跟班过来对着贾政说:“我家老爷请贾老爷在掐面的茶楼说话。”

两人到了茶楼选个安静的地方,方好古叹口气:“我没想到李守忠是政儿表里不一的人。以前只道他是贫寒出身却没想到——我不该张嘴做这个媒。”

“老先生不必自责,我也是险些被他蒙蔽了。人啊,若不是他哥哥出事。怕是我们一辈子都会认为李守忠是个方正严谨朴实的人,我想起来今天的情形就有些伤心。”贾政说着有些不是滋味的叹口气:“患难见人心,平常我们都是谦谦君子呢。”

“可是你看李守忠的意思,你既然已经上门那就说准了这门亲事。李守忠的千金是什么品行我不知道,但是芝兰难出在鲍鱼之肆。我有些对不住你啊,令郎前程远大,品行也好——”方好古是个参透了人情世事的人精,忍不住劝贾政要好好地考虑下。

“其实我还有一件事求老师帮忙。珠儿也还算是知道上进,我想当初多亏了李守义的相救也才有我一家的今天,若是非要娶李家的姑娘,李守义也有个女儿,我想——”贾政对着方好古拱拱手:“还请您老人家出来做冰人。”

“这个好,这才是天生的好姻缘!”方好古立刻笑呵呵的答应下,他忽然想起什么面露危难之色:“李守忠若是不肯呢?”

第156章 挖坑

第二天贾政带着子骊真上门来拜访李守义的夫人,和昨天的衣衫寒素比起来,今天的李守义夫人体面了不少。只是新衣裳在她身上打晃很明显是李守忠夫人的衣衫,她穿着并不合身。子骊装着没看见,只是拉着李守义夫人的手说亲亲热热的说话,李守忠的夫人在边上寸步不离的守着她们。子骊笑着对李守忠的夫人说:“我来打搅夫人了。”

李守忠的夫人忙着说:“哪有什么打搅不打搅的,都是一家人,我这个嫂子命苦,眼看着有了贵人提携今后的日子也会好的。”子骊笑着说:“不敢当是什么贵人,我们当年老爷在一处做官,自然就熟悉了。怎么不见你家的李越和李槿?当年在青州的时候他们还是这么高,我家元丫头还念叨着你家的小姐呢。对了李祭酒家的千金听说也是好,不知道我有没有那个福气能见一见呢。”周瑞家的没等着李守忠的夫人说话,就先笑着对她说:“李太太还等着什么,赶紧把你家的小姐请出来见我们太太吧。有道是丑媳妇也该见公婆的。”

子骊板着脸对周瑞家的训斥道:“你在这里多什么嘴!这里有你说话的份儿么?还不出去候着!”说着子骊一脸歉意的对着李守忠夫人道歉:“叫太太看笑话了,我家的下人一向是没什么规矩。都是我治家不严,本来我是最心软的,家里又有不能苛待家人的规矩,就越发的放纵了他们了。如今我上了年纪精神短了,可是上面还有老太太,姑娘还小。就指望着珠儿娶亲我也能轻松轻松。”李守忠夫人听着子骊的话,想贾家这门亲事果真是好的。都说贾家富贵,贾政是个好礼尊重读书人的。若是攀上这门亲事,今后老爷的仕途大大的有利益,就是家里的儿子们也能有个好姐夫帮衬着,还省了嫁妆多得了彩礼。看着贾政的夫人还是个好说话没性子的人。那么女儿嫁过去之后不是就能管家做主,那个时候偌大的荣国府都是她说了算。

李守忠的夫人心里暗喜,忙着叫丫头去请李纨出来,她一转脸看见子骊正在和李守义的妻子说话,只能心里憋屈着说:“叫越哥儿和槿而也来见客吧。”说着她对着身边的婆子使个眼色,可惜那个婆子没理会径自出去传话了。李守忠的夫人急了要追出去吩咐,却被子骊缠住说话。

一会就见着一群丫头簇拥着个女孩子进来,子骊一看那张寡淡的脸就知道这是李纨了。李纨低着头穿着件青色的衣裳底下是白色绫子裙,上面却拿着丝线绣了一直大红色折枝梅花,头上一只银丝金凤,鬓角上插着一朵新摘下来的芙蓉花,正好应了芙蓉如面柳如眉的意思。李纨倒是举止得体,低着头过来给子骊轻声细语的请安,怯生生的像是一朵凉风中的娇花。子骊笑着伸手拉着李纨的手仔细看,李纨的手腕上带着个绞丝银镯子,本来姑娘家的都喜欢首饰,一个镯子也没什么。只是李纨的镯子上面是花费了心思的,上面穿着好几个琉璃珠子。这个珠子子骊不陌生,和现在十几岁的女孩子一样,她们之间总是流行着一些小巧精致不值什么钱的小玩意。现代社会这些东西在学校门口的小饰品店出售,在这个年代则是在胭脂水粉店和绒花摆在一起出售。

别问子骊怎么知道的,因为就连着元春这个整天被锦珠宝包裹,陪在太后身边的女孩子也有一盒子这个样子的珠子。至于是从哪里来的,子骊当然更清楚了。子骊夸奖着李纨的温柔可爱,一摆手秋分端着个盘子上来里面放着一对金镯子,一对珠钏,一对金玉戒指和一对精巧的宫花和几盒子宫粉胭脂还有两匹缎子。“都不是什么好的,姑娘拿着赏下人吧。”

李纨忙着推辞,李守忠的夫人忙着说:“是贾夫人的好意你只收下吧。”听母亲如此说李纨谢了叫丫头收下来。子骊拉着李纨问了她今年多大,读什么书,在家做些什么。“……我父亲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只读了列女传。平日在家和母亲做针线。”李纨轻声细语带着怯生生的感觉,她总是不敢正眼看子骊,而是拿着眼角趁着大家不注意偷着瞟一眼。说着外面走进来一个男孩子身后跟着个女孩儿,子骊见了他们忙着拍拍李纨的手,先站起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