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前传之我是二太太(68)
要是放在往常,父亲和祖父是肯定要仔细想想才给答复的,况且祖父不是那种势力人不会答应的。只是眼前是战时,人家冒着危险给你雪中送炭,咱们哪能不报恩?其实薛家虽然是商家可是几辈子都是知书识礼的人,小妹嫁过去也不算是辱没了她。虽然子骊嫁的最好,但是你想想,小妹是庶出的,硬要高攀上那个世家肯定是庶子或者小儿子了。那样的大家子里面妯娌之间互相别苗头是常有的事情,小妹性子软和是个没主见的人,还不如到薛家去。有咱们家做靠山薛家谁干敢小瞧了她?你还是别管了,只安心养身体吧。王子腾对着张氏说了一声累了,就要去休息。
张氏想想丈夫的话,跟着丈夫站起来向着里面走去:“你说的也对,还是你做哥哥关心妹子,别的人家做哥哥哪里肯为庶出的妹子这么着想呢。都是恨不得立刻打发出去就算是完了。”
“你这个做嫂子也该把眼光放长远点,指不定以后是什么样子。小妹虽然和我们不是一个母亲的,可是她年纪小却为人温和是个可人疼的。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帮着有什么不好的?”张氏听丈夫的话,想了一会点头称是。
听见梓萌的婚事定了,子骊里无声的叹息一声,虽然她有点担心可是看着梓萌的生母在唐夫人身后露出来欢喜满意的表情,她也没说什么。梓萌是庶出的女儿,若是嫁到一样做官的世家里面肯定不能做当家的少奶奶,妯娌之间暗地争锋也容易吃亏。嫁给薛家,是他们家高攀,一进门就是管家少奶奶,对她和秦姨娘来说是最好的结果了。至于以后就看梓萌自己的造化了。
薛家的商队装满了关外的皮毛药材什么要离开锦州回京城了,王长春特别在繁忙的军务中抽出时间给老友饯别,薛公虽然上了年纪可是依旧是精神矍铄,一双眼睛精光四射,他身边站着个十几岁的年轻人,一张团脸眉清目秀,虽然还带着稚气可是举止神态已经是带着自信和沉稳了。他正是薛家未来的继承人薛云,这次来关外他见识了不少,对着定下来的亲事也很满意,听见一阵脚步声,薛云知道是王家老爷子来了,到底是年轻,他在王长春进来的有一瞬间脸上还是红了一红。
薛公和王老爷子寒暄一阵,两个人坐下来说了些送别珍重的话,接着薛公话锋一转对着王长春说:“方才王公说我雪中送炭,有情义,我可不敢当。王公可能不知道,如今皮毛的价格一天天的上涨,可是为什么没有多少商队来关外收皮子?王公可知道里面的缘故?”
“大概是战火的缘故,虽然皮毛能赚钱可是命更要紧吧,不是所有的商队都能有钱请人保护自己的,除了你这样的大商家还有谁呢。”王老爷子端着酒杯,想当然。
“我能来这里并非是靠着镖师们的保护,是先走通了兵部尚书常公的门路,你可知道魏王的人管着给商队发进出关内外文牒,他们把一般的商队都挡在关内不叫粮食和药材情轻易的出关啊。王公你要小心啊,上次你联络群臣上疏陛下维护太孙的正统地位可是遭了记恨,如今魏王势大你可要小心为妙啊。”薛公压低声音给王长春透露出来个要紧的消息。
第35章 商量
王长春不禁苦笑:“我还能不清楚,只是人在朝堂身不由己罢了。魏王如此行径,以陛下圣明还能不知道魏王的行为么。只是陛下在试探罢了,现在我只能多谢你的帮助了。大恩不言谢,以后——”王长春在朝堂上混成了精的人物,他对着现在的朝局洞若观火,奈何身在名利场不能超脱。
“什么谢不谢,凭着我们两家的交情我是一定要来。我是个没心思在功名上用心的,只是眼前的局势,陛下既然知道了魏王任性胡为怎么还是不管不问呢?辽东战事可不是儿戏,万一败了不仅是辽东的将士们白白的送性命就是国家社稷也不安啊。”薛公对着陛下偏袒魏王很不满,心疼小儿子也就罢了,毕竟说白了皇帝叫那个儿子做太子是他的家务事,反正不会轮到别的不相干的人身上。可是拿着国家大事开玩笑就有点烽火戏诸侯的感觉了。薛公愤愤不平的为老友抱不平,谁知王长春却不怎么当回事,他笑呵呵的说:“陛下圣明烛照,此一举动大有深意啊,古人云于无声处听惊雷,世界上多少风波都是起于青萍之末。只是世人只盯着眼前的事情不能事前领会罢了。”
薛公越发的糊涂了,他仔细想想还是不得其解,于是半信半疑的说:“按着您的意思,陛下未必不知道魏王的作为,只是要看看魏王的心性品格罢了,那就是说陛下在考察魏王的品德。岂不是要真的东宫易主了,既然你早就看出来了陛下的意思,怎么还联络群臣要上疏保太孙呢?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王公怎么如此不识时务?”
“陛下是在考察魏王的品格能力是不假,可是被陛下考察的皇子皇孙也不是只他一个人。谁说考察的都是未来的储君?你如何能肯定陛下的眼里储君的人选只有魏王一个人。i看自从太子薨逝,陛下身边的人上演了多少的大戏,一个个皇子们使出浑身解术不就是为了博得陛下的青眼,在陛下的心里留下个忠孝的印象,魏王依仗着自己的生母是陛下的宠妃,他一向在陛下跟前得脸,声势浩大,朝廷上下多少人赶上去烧热灶。别的皇子们也没闲着,一个个各显神通,我虽然远辽东可是还听见今天是秦王献嘉禾,楚王报祥瑞的。皇子们长大的都就藩去了,亲王不奉召不能入京,可是该做的功课他们哪一样也没少了。不过是大家只把眼睛盯在魏王身上,没注意罢了,我想陛下未必不知道魏王和董贵妃的打算,太孙到底是年幼,若是陛下现在真的有个什么不测,一群叔叔们,太孙能不能坐稳还要另说,而且太孙年幼没多少治国经验,陛下为了天下安定着想肯定是动了更换储君的心思。但是换那个皇子做太子,陛下心里没谱。现在群龙无首,大家各显神通,以前隐藏的好好地个人的短处和缺点,就会暴露出来。到时候陛下或者选一个性格心性都能堪当大任的皇子出来做太子,或者还是依旧叫太孙继位都是可能。你只管看着吧,离着魏王被陛下申饬的日子不远了。皇上若是什么都被蒙在鼓里还是皇上么?”王长春喝了酒对着老友,嘴上的把门的不怎么严实了。
薛公听着王长春的话,半天没说话,他低头仔细回味着,叹服道:“我自认不是个傻子,这双眼睛看人还算是狠毒。竟然也没想到这层!陛下把维护太孙的上疏留中不发,可是对于上疏的大臣却一个也没申饬,这分明就是个信号,可怜京城里面的那些人还看不破。如今魏王的权势远胜当日的太子,听说太孙上疏给陛下,说自己思念父亲,太子在东宫多年,每一处都是太子当年停留使用的。他住在里面太伤感了,太孙要去给太子殿下守灵三年。恳请皇上准他去太子的灵前不在京城了。大家都说是这是太孙自知要被废黜,干脆先体面的从东宫搬出来,省的到时候难看。魏王一党的人额手相庆,一个劲的制造陛下要立魏王走太子的舆论。可是哪有那样容易的,太孙可是陛下的亲孙子,皇后娘娘还在,魏王只不过是庶出的皇子,总也不能越过了嫡庶顶替了太孙继承皇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