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之一门四姓(144)

作者:自自在在 阅读记录

看前两天那位老石匠拿的图纸,建成之后基本就是个自成一体、五脏俱全的山庄了。

这么专业的活儿自己是绝对干不了的。

他一琢磨,就干脆把主事、司务和几个领头的匠人们一起找来。

明明白白的跟他们说,做事最怕外行管内行,自己这个不懂行的就不添乱了。

星行大师的私庙和墓冢建造事宜,具体事务由他们几个商量着办,只要把商议的结果报给他,再定期汇报进度就行了。

这些人来之前星行也是特地派人嘱托过的。

都知道这位小沈大人,是因为命格与国师相合,糊里糊涂的坐上了这个位子。

但国师对他颇为看重,所以他们一直还担心万一这位沈大人摆谱儿怎么办?

结果一见面就放心了,再没见过这么通透的人。

人家都不用他们开口,自己就把话说明了,他们这些人又都不是第一天开始干活,自然知道该怎么办。

一时间,宾主两相宜,皆大欢喜。

不过即便如此,等事情走上正轨,沈伯谦可以当甩手大爷的时候,也已经过了夏至。

他这个清明小长假足足休够了暑假的份量。

他还暗自庆幸,幸亏是刘老爷子身体好,还能顶得住,不然刘家那些个掌柜的早就找到家里来了。

沈伯谦就想着是不是该回去顶替老丈人了,就跟若兰商量这事儿。

结果,若兰一脸诧异的看着他,“噗嗤”一声笑了起来,“你怎么还想着生意呢?

我已经跟爹说了,请他老人家先看着点儿,等我坐完月子就行了。

你尽管忙你的,家里的事儿有姥姥、姥爷,两位姨妈也常来帮忙,生意上的事儿有我,你就不用操心了。”

说完若兰还摇了摇头,“你这个人真是奇怪,平日里多聪明,怎么会犯这种糊涂?”

沈伯谦一想,好像是有这么一说,做官的人是不能做生意的。

幸好刘家生意是放在自家媳妇名下,不过,这以后媳妇一个人也太辛苦了吧?

所以等若兰休息之后,他闲着没事儿,就跟金一山聊天,说起这事儿。

结果——

“沈少,这事儿师傅原本说不必跟你提起,但你既然说起这个,我给你一句准话。

刘家产业你不必紧张,就算是尊夫人和刘老爷都撂挑子不管,我也保管绝对出不了乱子。”

金一山说完拿起羊皮酒囊灌了一口,从口到心火烧火燎,实在是痛快。

跟这位沈少合作也是如此,虽然是个读书人,可一点儿虚的没有,真是痛快。

其他兄弟也都是这个感觉,那位星回师叔也是有趣的紧,只是今年不知道还来不来的及往西北那边走一趟了。

他这边琢磨上了,沈伯谦可是懵了……

这位,金一,你什么意思啊,我媳妇家的生意你说没事儿就没事儿,凭什么?

一见沈伯谦有点儿发懵,金一山乐了,他又“嗞”了一口酒道:“金字辈的师兄弟一共六个,都是师傅二十三岁收养的没人要的孩子。”

说着他扭过问道:“你知道我们为什么没人要吗?”

沈伯谦迟疑了一下答道:“可是与夷人有关?”

“正是!我们的父母都是边关子民,我们的父亲都是边关的军士,只不过他们都死在夷人的手里,不单是我们,师傅的弟子全都是这样的孩子。”

“星行大师佛口佛心,非我辈可比,不过,”沈伯谦话锋一转,“你还是没说我岳父家生意不用担心是怎么回事儿?”

金一山哈哈大笑,在沈伯谦背上重重的拍了一下道:“这么多年了,你是第一个听了这话,一没安慰我,二没痛骂蛮夷的人。”

沈伯谦耸了下肩,“我觉得你不需要别人安慰,而且,在这儿骂人一丁点儿用都没有,何必浪费力气。”

“说得好!难怪师傅非你不可,也不枉师傅窥破天机,二十多年前救了刘咏志一家,这些年也一直暗中扶持他。”

沈伯谦恍然大悟,灵机一闪,“难道说,难怪……”

金一山这么一说,很多事情就能说通了。

原本他还有些奇怪,这古代的市场环境未免也太好了吧。

大商贾和各地权贵对刘家这种突然冒出了的新锐势力,基本上没有怎么为难和打压。

不然,刘家就算是有独步天下的技术,也未必能这么顺利的在各地站稳脚步,甚至,这种技术会成为灾难的源头。

见他已经想明白了,金一山又道:“原来还好,刘家的生意也就在青州府一代,我们兄弟也有专门经商做买卖的,略微照料一下就行。

但自从你跟刘家联手,先是卤味、调料,接着又是新式织机和花式染布,树大招风,连宫里都惊动了,多少人盯着你们呢。

不是我吓唬你,要是没有师傅暗中出面派人保你们,刘家早就连人带生意被人给吞了。”

沈伯谦知道他说的十有八九都是实情,正要道谢,金一山又补了一句:“现在刘家商号里,起码有一半的大掌柜是师傅的人,你根本不用担心。

他们不会让刘家出事儿的,你跟刘家的人就算不管也是一样,该赚钱还是赚钱。”

卧槽!!!!

沈伯谦瞬间一脸生无可恋,眼中尽是“还能不能做朋友啊”的悲催。

大哥,不带这样的!

丫你们师傅真是和尚吗?确定不是克格勃出身,确定不是朝阳群众的化身?

一半!!?

你咋不上天呢……

第106章

105-三星报喜

沈伯谦无语的看了看金一山,狠狠的当着他的面点了个赞。

“星行大师算无遗策,伯谦佩服的五体投地。”

不过,金一山居然这么轻易的把底儿交给他,沈伯谦明白,有些事情大概是到了必须要好好说清楚的时候了。

金一山等人奉师命而来追随沈伯谦,但却并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做什么。

但是,他们也没有着急追问,沈伯谦更是从未提过只言片语。

双方都很清楚,接下来的合作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倒也不必急于一时。

先互相熟悉了解一下并不是浪费时间。

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时间还是有必要花的。

经过这阵子的相处,双方虽说不上全面深刻的了解对方,但起码互相都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对对方的品行能力也都算是初步认可。

沈伯谦虽然没有显示出什么过人的才能,但与他相处自有一种润物无声的舒适感,偶有想法也都十分的切实可行。

且其为人不骄不躁。

小小年纪被钦点为三品大员,竟丝毫没有喜形于色,接到圣旨竟是十分淡然。

虽然金一山等热还不明白师傅为何让他们追随此人,但既得师傅看重,必有其过人之处。

而沈伯谦佩服的则是这帮子古人“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

四十九个人,最大的金一山已经快四十来岁了,但却没有一人成家立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