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同人之红楼如梦(172)+番外

水溶念了几句,道:“水晓,水晓,虽然有些拗口,不过比我起的好听多了。就叫这个名了!”

一时便定了下来,太妃便抱了刚正名的水晓小郡主逗呢,水旭也不甘寂寞地围在旁边说个没完。黛玉便悄声问道:“你起的是什么?”

水溶有些讪讪,道:“我说了你可不许笑。”

黛玉见他一本正经的模样,奇道:“这起个名字便是不好听也罢了,有什么好笑的?”水溶轻咳了一声,在她手心上些出了一个“昭”字来。黛玉低头想了一回,日月昭昭,谓之明亮,倒也是好意思。只是和水姓合起来的话……

“睡着”?“水槽”?

黛玉忍俊不禁,便笑了出来。此时水晓正好睡了,奶娘抱了下去。太妃看见,便问是何事。黛玉忍着笑,假装没看见水溶在旁边杀鸡抹脖子地使眼色,将事情说了。太妃一听也还没反应过来,待黛玉一解释,一口茶才含在嘴里,便喷了出来,手中的杯子没拿稳,也给摔了。众人也有忍笑来收拾的,也有帮着太妃擦茶渍的,无不忍笑不禁。水溶却只不做声,只拿眼瞪着黛玉。黛玉只作没看到。

太妃笑罢,道:“若是照你起的这个名儿,咱们家丫头日后别做人了,你也好改个名儿,直接叫‘水桶’吧!”

众人越发笑个不住。

番外三

天朗气清,人来人往的街市上,一辆装饰极简单的青幄马车不紧不慢地走着。前头赶车的是个老头儿,头发花白,却是收拾得干干净净,将马车架的稳稳的。车上的帷幔遮得严严实实的,一点都瞧不出里面的光景来。几个好事八卦的人见了,也没了兴致。瞅着那车去了,也就罢了。

不过多久,那车慢慢到了北街的繁华之处,尽是往北静王府那边去了。到了正门上,却也不下车招呼,而是又将车赶了一射之地,到了那西边的角门上,那老头儿停了车,往车内招呼道:“姑娘,已经到了。”那车内隐约穿出一声答应的声音。那边早有角门上的人传了消息进去,两三个仆妇丫头迎了上来笑道:“可来了,王妃念了许久了。”从车上先下来一个十三四岁的小丫头,梳着双鬟髻,穿着七成新的水蓝坎肩,倒也俏丽可人。那丫头又回过身来,扶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出来。

上来的媳妇也忙上来一起扶着那姑娘下车。待下了车,那少女微微一笑,道:“多谢李妈妈了。”容貌自不必说,胜了那丫头十倍不说,言笑间自有一股不同的气度,不同一般小门小户的闺女。那个叫李妈妈的笑道:“巧姑娘总是这么多礼!快进去吧,王妃等了多时了,已经叫人来问过几遭了。”一旁早有侯着的轿子上来,那姑娘含笑答应着,上了轿子,轿子晃晃悠悠,足足抬了一盏茶的功夫方停下。早有人打起帘子来,巧姐扶了丫头的手出来,慢慢往里面去。

虽不是第一次来,但每次过来,总是让巧姐生出叹息来,忍不住想起当初的家,当年权倾一时的贾府。

其实较之贾府之奢华靡费,北静王府并不相像。相反的,朴素中带着高贵,简约中含着内敛,非一般豪门显贵之流可比。何况贾府之奢俗之流?又相较于从前,她们一家子如今的生活只能说是天上地下了。也怪不得父母每常“想当年”的感慨了。

胡思乱想间,竟是已走了大半路了。巧姐忙收摄心神,边观边行。这园中景致天成,亭台楼阁,湖泊山丘,雅趣脱俗,皆十分难得。小丫头喜儿低着头战战兢兢地跟着。

不知不觉间已过了游廊,又走过一扇小小的半月门,再穿花度柳一阵,便到了一处正经房舍前。巧姐道:“该先去给太妃请安才是。”那媳妇笑道:“今儿太妃被太后请进宫说话去了,要晚间才能回来来。姑娘放心就是了。”巧姐点点头,整一整衣衫,定定心神,方随了那媳妇进去。早有外面廊上的丫头看见报了进去,笑道:“禀王妃,巧姑娘来了!”巧姐含笑与打帘子的丫头致意,而后方规规矩矩往里面去。进了房,绕过一座九折黄杨木双面绣烟雨扬州屏风,便见黛玉正坐在主位上,正看着巧姐笑呢!巧姐忙上前拜见,正要行礼,便听黛玉道:“快免了吧,又不是外人。”巧姐却仍是端端正正地行了个礼,方上前至黛玉身边。

黛玉暗暗一叹,复又拉着巧姐坐下,笑道:“我们巧姑娘越发出挑了!你爹娘可好?我说了那么几次,可也总不过来看看我。”

巧姐笑道:“姑妈放心!爹娘的身子好着呢,只是如今不比往日了,事事都要人管着才好。姑妈是知道的,我爹于这些上头素来是不懂的,我娘虽子啊管家上是一把好手,但在这些上面也是一窍不通的。好在刘姥姥常带了人来帮着,方才好些。如今已是好多了。转眼已是开春了,前些日子又请了庄上的一个农事老手来,又雇了两个人,总算是好了许多了。今年的收成想是不赖的,娘说了,年底时还能有些余钱。”

黛玉听了,不由心中一悲,想当年贾府是何等的风光?贾琏与凤姐夫妻二人又是何等的奢华靡费,哪里能想到如今竟与那乡间农夫一同耕种弄田,为三餐温饱而发愁。而凤姐偶尔救济的刘姥姥竟又成了他们一家如今的救星之一。人生无常,真乃名理啊!想到这里不由心中觉得无味参杂,勉强笑道:“是了,听你这么一说,我就放心了。”

巧姐笑道:“家里没了人不成,娘总是念叭着姑妈呢,只是实在是脱不开身。”

黛玉笑道:“总这么说,可这几年也不见你娘来!这个凤丫头,可是越发巧舌如簧了。”

巧姐抿嘴一笑,又说了几句,丫头上了茶来,忽听黛玉抿嘴一笑,道:“听说你大喜了,我也替你高兴呢!”

巧姐不妨她说出这话来,不由一愣,而后脸上绯红一片,结结巴巴地道:“这,你……姑妈!”

最后一句倒像是羞恼了。众人皆知道她是姑娘家,害羞了,都笑了。

黛玉笑道:“女大当嫁,你也过了及笄的岁数了,也该商议这事了。只怕你爹娘愁的慌。”

巧姐攥着手中的帕子,低头不语,半晌方道:“世人落井下石者多,雪中送炭者少,如今我们家又是这个样了……”

黛玉不妨她说出这样的话来,不由一怔。虽过去数年,这贾家抄家之事于巧姐来说还是不变的印迹。可不是么,一个养在深闺前呼后拥的千金大小姐,何时见过那样的阵仗?刻薄、奚落、冷嘲、仇恨、鄙视……往日的热络奉承一夕之间换了天地,如何能没有变化呢?

黛玉不由有些心疼,摸了摸巧姐的手,要说什么,却说不出话来。

正沉默间,却听外面丫头道:“世子回来了。”巧姐正正神色忙站起来,因都是从小见过的,倒也并不回避。果见外面帘子一掀,进来一个年约十岁左右的少年来,身量虽小,却是俊秀飞扬,贵气逼人,不是水旭还是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