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与君临天下(97)

宇文邕无奈地看了眼云澜,故作不知道:“那是谁?朕可认识?”

云澜翻了个白眼,让宫女将膳食摆上,又让人将女儿抱了下去,这才轻声道:“今日太后和堂嫂让我好生安抚陛下呢。”

宇文邕摇了摇头,他已经不知道如何想堂兄宇文护了。之前因为被搞湛的信惹恼,发誓要给高湛教训,又派人带了大量财物去突厥且在此求聘公主,人家突厥人再次拒绝了,虽然答应了联合讨伐齐国的事情。如今大伯母已经被送回了,他不好意思这个时候出尔反尔对齐国用兵,但是突厥人一恐吓,他就马上腿软了。

“前几日已经下旨任五弟(即宇文宪)为雍州牧,宇文贵为大司徒,豆罗突(即宇文直)为大司空,战事不远了,你再给你阿父去封信吧。”

宇文邕对这两个弟弟的感观颇为复杂,想到突厥人在大殿之上的嘴脸,对堂兄的嘲讽就重了一分。

云澜和宇文邕一起去了露寝,秋夜的星空格外璀璨,夜风中凉意袭袭。两人牵手并肩站在高高的台阁之上,身后的内侍和侍卫都站得较远,看到的也不过是两个相依偎的身影。

“开府仪同三司陇西公李昞为唐国公,太驭中大夫长乐公若干凤为徐国公……唐公啊,若你我没有改变,谁能想到百年之后,站在这高台之上的,会是李昞的后人呢?”云澜颇为感叹道。

“从不曾有千秋万世的朝代,阿澜,我只是不甘心,真的不甘心啊!”宇文邕看着天边闪烁的南斗星,轻声道。如何甘心呢?忍受了这个多年,到这后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一身抱负空余叹息。

“你外甥女的后人,曾北灭吐谷浑,将突厥一分为二后分别灭之,使他们再也不敢南顾中原了呢。无数男人愿弃笔从戎马上封侯呢……”盛唐的光辉虽然短暂,但是直到现在云澜想起都有些感叹,如此更加唏嘘唐末的混战。(李世民的老妈,是宇文邕的外甥女,也就是李世民的外婆,是宇文邕的妹妹,北周的襄阳公主;而李世民的奶奶,是隋炀帝杨广的姨妈,所以说,李渊是典型的官二代哟-_-|||)

“……阿澜,最多五年,你会看着我披上铁衣的。”宇文邕心中默想计划,才出口道。

云澜静默,还要忍受五年么?

—————————————————————

“晋公,已经得到消息,突厥人越过长城,在幽州大掠,此时已经返返,正屯兵在塞北。若是此时不答应和他们一起讨伐齐国,只怕他们会劫掠我们大周边城了。”侯龙恩忧心忡忡道。

宇文护咬牙,心中不是不憋屈的,只得看向儿子和堂弟们。

“阿父,此次机会难得,又有突厥人相助,应该会有所斩获的。”说话的是宇文护的儿子宇文至。

其他也有许多人附和着,宇文宪也是其中之一。他可是想上战场挣得军功的。

宇文护想了想,终究是突厥人的威胁大些,便道:“就这么定了吧。即便背负不守信诺的骂名,终归不可因为我一人之名而坏了我大周的安宁。”

这样一番作派,宇文护自然又得到了众人的一番吹捧了。

“征召关中的府兵二十四军、左右厢的禁卫兵,加之突厥人,你们认为如何?”宇文护看向表弟尉迟纲。

尉迟纲皱眉沉思了片刻道:“突厥人不能太过相信的,终归还是要靠我大周的将士。此次东征不比去年的那次,所以我以为还需将秦、陇、巴、蜀等地的军队统统召集起来。至于领军大将,堂兄也要慎重了,可不能再弄上只会说大话的人了。”

宇文护点头,想了片刻道:“韦孝宽前几日遣了人从玉璧回长安秋见我,说是此番东征不利大周。他既然不愿意打仗,自然不能征召他了,那么,就陆腾吧。”

众人一愣,没有做声,陆腾确实会打仗,但是他在川地,赵国公宇文招若是不放人,咳,这事儿可不好说。

“弟让随堂兄你一起东征。”宇文宪越众而出道。

宇文护心中高兴,马上应允了,毕竟还是自己堂弟嘛。随即又定了下泾州刺史王雄等大将一同出征。

这其中最为难搞定的就是陆腾,他出身够高,战功耀人,且是赵国公宇文招的下属,目前正在川地坐镇隆州。宇文护当然知道宇文招这个堂弟不怎么待见自己,但是他可想好了,一定要招陆腾回长安的。不久,一行三人出了长安往蜀地而去,带去了从齐国的陆家亲戚的书信。次日里,谢贞家也遣了两个家仆往宜阳而去。

—————————————————————

益州总管府府,宇文招皱眉看着跪在跟前的陆腾道:“将军身为我的下属,安镇蜀地乃是不可推卸之责任。这次朝廷议论东征,大将无数,将军安心在此便是了。”

宇文招当然知道陆腾是个会打仗的,正是因为如此,他本不想放陆腾去长安,堂兄这个时候东征,真是捏着鼻子硬来,这么怕突厥人,,真是丢宇文家的脸。还要找陆腾去,真是没脸。

陆腾磕了好几个头毅然道:“赵国公乃是显胜的上官,本该尊国公之令的,但是自显圣入函谷关以来,已经二十多年了。这二十年来,老母断绝。如今方知母亲被齐人害死。不能奉养母亲本就不孝至极,如今知母已逝,不能报母仇的话,陆腾还有何脸面活在世上?还请国公匀显圣赴长安随大军出征!”(陆腾,字显圣。)说着还大哭起来。

宇文招扶起陆腾道:“将军,你母亲远在邺都,你如何知晓她的生死的?只怕是讹传吧。”

陆腾从怀中掏出一封被揉得皱巴巴的书信给了宇文护。

宇文招拆开一看,满纸哀言,更有齐人残暴无仁,已经诛杀了令堂和令兄一家之语。宇文招拍了拍陆腾的肩膀,低声劝慰道:“既然如此,我也不拦你了。只待此次东征事毕,你再回来就是了。”

陆腾大喜,忙谢过了宇文招不提。

而就在此时,一样的谢家人也收到了长安来的书信。

“阿父,阿姐在信中说了什么?”谢梧已经是十四岁的少年郎,长身玉立,风度比之谢宜还有略微胜两分。

“大战近在眼前了,你阿姐说,若是大周征讨不利,宜阳将会被围。还有,晋国公招了赵国公麾下大将军陆腾为前锋大将。”谢宜心中暗思城中的储存的粮食物资量,若真是被围城,能坚守多少时日呢?

谢梧双眼一亮:“阿父,儿子在韦大将军那里时曾听说了陆腾的家人不少也在齐国,阿姐特地说到这件事情,是不是为了这个?”

谢宜踱了两步道:“你速去前城巡视,一丝一角都不可放过,明日起,宜阳四地加紧秋收,若是实在不够人手,每日里分出一队州兵帮忙收割,一定要抢在十月之前让田地上颗粒不留。”

谢梧抿紧嘴应下了。

是夜,正房。

褚氏亲自替谢宜更衣后,问了外间的情势。

上一篇: 重生之雪 下一篇: 重生之庶女殊途